文|獵云網 韓文靜
在互聯網上,江西的存在感向來不高。
事實上,從古至今,作為長江中下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江西一直都是一片人杰地靈的土地,走出了陶淵明、黃庭堅、王安石等文人墨客。
如今,新能源行業成為造富的強動力,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的江西,順勢踩中了新能源的熱門賽道。
相關數據顯示,僅江西宜春一地氧化鋰儲量就超過900萬,鋰礦資源“家底”豐厚;江西贛南地區是中國鎢業的發祥地,鎢是當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贛州素有“世界鎢都”之稱……
隨著新能源行業站上風口,產業鏈覆蓋鋰電池、光伏、儲能、新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領域“富豪”,也開始在江西誕生。
“一代鋰王”李良彬以325億元的財富,在《2022胡潤百富榜》中蟬聯江西首富;人稱“光伏少帥”的李仙德,憑借在江西創辦的晶科能源,抓住機會實現財富躍升……
光伏界大佬李仙德
隨著市場對新能源領域關注度顯著提高,我國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憑借其零排放、無枯竭、無污染等優點,行業一直保持高景氣度,造富速度一流。
在光伏行業有一位低調的大佬,他投身光伏行業十余年,三次帶領公司在資本市場敲鐘,本人卻很少公開露面。
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胡潤百富榜》顯示,晶科能源創始人李仙德財富暴增272%,達到160億元,位列371名,成為2022年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富豪。
李仙德的財富,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晶科能源,這是一家以光伏產業技術為核心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組件、電池片、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是全球知名的光伏產品制造商。
時間回溯到2006年,浙江人李仙德來到江西上饒,注冊成立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并擔任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仙德一直都認為光伏產業是一個綠色環保的朝陽產業,他帶領著公司一步步發展起來。
2010年,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登陸紐交所;2020年,由美股晶科能源分拆的子公司晶科科技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聚焦光伏電站;2022年,李仙德再次敲響上市鳴鑼,帶領晶科能源登陸上交所科創板,重回A股資本市場,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億。
值得注意的是,李仙德不僅自身深耕光伏領域,他的兩位兄弟李仙壽和李仙華,也同樣在光伏產業披荊斬棘。
早在2005年,李仙壽就創辦了昱輝陽光公司,僅僅一年之后公司就在國外上市。在大哥李仙壽的激勵下,李仙德才成立晶科能源,為李仙壽的昱輝陽光公司生產所需要的硅片提供原材料。
進入光伏產業后,李仙德開始拓展光伏產業上下游,在硅片、電池、組件領域布局。根據晶科能源2022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527.72億元,同比增長117.4%,營收凈利潤雙雙增長。
李仙德曾在采訪中表示,表示光伏產業是一個綠色環保、充滿理想和陽光的朝陽產業,“作為綠色能源變革的踐行者,晶科科技將繼續秉持‘改變能源結構,承擔未來責任’的使命初心。”
“一代鋰王”李良彬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崛起的當下,鋰電池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選擇。
江西省是國內的鋰礦資源大省,而宜春地區擁有亞洲儲量最大的鋰云母礦,有“亞洲鋰都”之稱。也正因如此,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明星企業紛紛在此落地,豐富的鋰礦資源為當地吸引了超千億元的投資,也造就了贛鋒鋰業這個“千億鋰王”。
1967年,李良彬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筱塘鄉,198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宜春學院化學專業畢業,分配到江西鋰廠科研所工作,逐漸從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一名廠長。
轉折發生在1997年,智利一家公司成功研發出鹵水提鋰的技術,大幅度降低了鋰的成本,而當時國內依然在使用傳統的技術提取鋰。李良彬在此看到了巨大的機會。
三十而立的李良彬,主動辭去了“鐵飯碗”,帶著幾位同事離開江西鋰廠,一起開始自主創業,創立了河下金屬鋰廠。
不過事情并沒有按照他們規劃的道路展開,僅僅過了一年,由于經營觀念不同,李良彬和創業的同事們就走到了分道揚鑣的地步。最終,李良彬出資買下了快要經營不下去的金屬鋰廠,并且將鋰廠的名字改為新余贛鋒鋰業有限公司。
當時,李良彬出價90萬,分五年還給政府,并另外支付給其他幾位股東24萬,就這樣,負債114萬的李良彬,正式開始書寫自己與贛鋒鋰業的故事。
2010年,贛鋒鋰業在深圳上市,從最初的一家氯化鋰車間,到掌握一家上市公司,李良彬花了十幾年。
2014年,贛鋒鋰業推出了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經過不斷的工藝升級,成功打入電動車產業鏈,贛鋒鋰業開啟了迅速發展的道路。
截至目前,贛鋒鋰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資源布局,在澳大利亞、阿根廷、墨西哥、愛爾蘭和中國青海、江西等地,持有多處優質礦源。2021年,贛鋒鋰業權益總儲量達到3000萬噸LCE(碳酸鋰當量),排名世界第一。
根據《2022胡潤百富榜》顯示,55歲的創始人李良彬以325億元的身家,蟬聯江西首富寶座。從負債一百多萬到坐穩江西首富寶座,李良彬的故事成為一段傳奇。
李良彬并不甘心只做“世界鋰王”,他的觸角早就開始向鋰行業上下游延伸。2014年,贛鋒鋰業收購深圳美拜電子,切入鋰電池領域;2016年,李良彬成立贛鋒循環。完成對廢舊電池及材料循環的布局。目前,贛鋒鋰業已形成貫穿鋰礦、鋰鹽、鋰電池及回收的完整產業鏈。
贛州首富黃澤蘭
《2021胡潤百富榜》顯示,黃澤蘭、賴香英夫婦憑借85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排在榜單第864位,在江西贛州地區富豪中排名第一。財富較去年同期增長40億元,排名上升363名。
而黃澤蘭夫婦的發家,來源于其掌舵的上市公司章源鎢業。鎢是當代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系列電子光學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機金屬化合物等,均需使用獨特性能的鎢。
黃澤蘭是一位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人物,他出生在江西贛州市崇義縣的一個貧窮農村家庭,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黃澤蘭高中畢業后就沒有繼續讀書了。
在29歲的時候,黃澤蘭拿著東拼西湊借來的5000塊錢,在崇義縣開挖了個礦窿,做起了原礦生意,隨后又進入鎢礦深加工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贛州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豐鎢與稀土資源遙遙領先,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2000年,黃澤蘭創辦了崇義章源鎢制品有限公司;2010年,章源鎢業成功上市。如今的章源鎢業,已經成為國內鎢行業產業鏈最完整的廠商之一。
據公司最新財報顯示,章源鎢業2022前三季度主營收入25.06億元,同比上升23.04%;歸母凈利潤1.78億元,同比上升90.55%。
跨行創業丁建鋒
丁建峰和前文提到的李仙德,都是江浙人。上個世紀90年代,丁劍鋒曾經在浙江丹陽市從商,并且創辦了服裝塑料包裝等生產經營銷售一體的公司。
這段早年的從商經歷,也為丁建峰日后做晨光新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6年,丁建峰跨行創業,來到了江西九江,創辦了晨光新材料,公司專注于功能性硅烷基礎原料、中間體、下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領域。
2012年,公司正式更名為江西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2020年,57歲的丁建峰帶領晨光新材順利登陸上海交易所主板,并成為了功能性硅烷行業第一家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時候,晨光材料早就已經發展成一家國內非常領先的化學品公司。公司布局功能性硅烷基礎原料,中間體,下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特種化學品公司。
《2022年胡潤百富榜》榜單顯示,丁建峰家族以60億元財富位列第1050名。截至發稿前,晨光新材的最新市值為84.76億元。
從高校教師到新能源創業
和丁劍峰一樣,蔡報貴的財富躍升也在江西九江這片土地上演。
上個世紀90年代,九江人蔡報貴從南昌大學化學工程系精細化工專業畢業,后選擇留校任教,成為了南昌大學的一名教師。
1994年,蔡報貴趁著下海的熱潮,辭職前往東莞,進入一家塑膠制品廠,后來又自立門戶創辦了塑膠電子廠,并以此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2006年,蔡報貴回到江西,先后創辦力德電子、力德風電,2008年,蔡報貴將目光轉向節能環保材料行業,并于同年創辦金力永磁。
金力永磁是集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核心應用材料的“領先供應商”。
“在風力發電、潮汐發電等清潔能源上,使用稀土永磁還能提高風機和潮汐發電機的性能。”蔡報貴曾在采訪中表示,“不管是減少電能使用,還是提升清潔能源效率,對于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新能源市場的不斷發展,很多背后的新能源企業也跟著收益。公司的永磁業務在風電和節能變頻空調領域的市占率大概為40%,下游客戶有比亞迪、特斯拉、蔚來、格力、美的等。
在2021年胡潤富豪榜當中,蔡報貴的身價達到42億元,成為九江排名前五的富豪之一。蔡報貴目前的大量財富,主要來源于上市的金力永磁,后者市值目前超過270億。
近年來,新能源產業鏈掀起的各種造富神話正在不斷上演。“碳中和、碳達峰”是我國在2030年前要力爭實現的目標,在政策的影響下,新能源產業的造富盛宴尚未結束,江西這片土地能否繼續“煉成”億萬富豪、書寫自己的新能源故事,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