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財經 慶秋
1月9日,天風證券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優化營業網點布局,公司近日決定撤銷濟南花園路證券營業部,這背后或印證著投資人對其經營存在問題的質疑,要知道此前天風證券股權變更風云剛剛落下帷幕。
同花順數據中心顯示,天風證券( 601162 ) 1 月 11 日獲融資買入 1316.36 萬元,占當日買入金額的 25.72% ,當前融資余額 14.32 億元,占流通市值的 5.74% ,低于歷史 30% 分位水平。 融券方面,天風證券 1 月 11 日融券償還 65.33 萬股,融券賣出 71.00 萬股,按當日收盤價計算,賣出金額 204.48 萬元,占當日流出金額的 1.97% ; 融券余額 8556.02 萬,低于歷史 40% 分位水平。
此前天風證券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關于核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的批復》,核準宏泰集團成為公司控股股東。這意味著,歷時將近一年的股權變更風波終于劃上了句號,天風證券從無實際控制人變身為國有控股的省屬骨干金融企業,湖北省財政廳成為其實際控制人。
據分析師分析認為,券商是一個人才密集型行業,專業性強、市場化競爭較為激烈,目前行業環境和企業自身發展情況與幾年前不一樣了,中小券商間的并購,能夠快速擴大凈資產規模,縮小與頭部券商資本實力的差距,同時推進業務的規模化發展。
然而,二級市場對這個“好消息”反響平平。公告當日,天風證券僅以0.7%的微小跌幅收盤。次日至2023年1月6日,天風證券雖然連漲六日,但漲幅都極其微小,平均不足1%,股價依然處于歷史低位,不足3元。
天風證券到底遇到了什么問題,國資入場能否助其在2023年實現質的飛躍?
甩掉“吸血包”當代系
曾叱咤風云的商業帝國“當代系”,由資本大佬艾路明一手打造,一度橫跨醫藥、地產、金融、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如今深陷債務泥潭,無法自拔。
1988年,武漢當代集團成立。據悉,巔峰時期,當代集團的一級參控股企業就高達45家,其中上市公司5家,分別為人福醫藥、三特索道、當代文體、光洋股份以及天風證券。當代集團間直接對外投資近百家企業,是湖北最大的民營集團,也由此組成了龐大的資本“當代系”,坐擁千億資產。
其中,人福醫藥可謂是當代集團的核心資產,貢獻營收約達70%。但2018年第三季度,人福醫藥商譽減值約66.55億元,導致歸母凈利潤虧損高達23.58億元。2020年,資產負債率近60%。三特索道則于2019年出現了凈利潤83.24%的大幅下滑,2021年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約1.78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依然處在虧損中。
有媒體指出,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導致“當代系”的主營產業都受到了極大沖擊,陷入了緩慢增長甚至倒退的困境中。
隨著資金流異常緊張,當代集團面臨著一筆筆上億的債務逾期,光2022年一年的違約債券總金額已達數十億元。當代集團表示,受債券違約等風險事件影響,公司尚未聘請到2021年報的主審會計師事務所,披露的財報只停留在了2021年三季報。截至2021年三季度,當代集團的有息負債規模超過了380億元,而貨幣資金僅為65.46億元。
債臺高筑之下,當代集團不得不賣股自救,2021年先后清倉了當代文體、華泰保險,2022年則開始清出天風證券。
2022年2月,三特索道減持了天風證券的2848.9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3%;4月,天風證券的第二大股東人福醫藥計劃以21.24億元的價格向湖北宏泰集團轉讓全部的6.8億股(占總股本的7.85%),新股東身份首次浮出水面;8月,當代集團減持1.48億股(占總股本的1.71%),宏泰集團大股東資格獲批;9月,人福醫藥完成7.85%股份的轉讓,第三大股東湖北聯發將自己持有的5193.6萬股(占總股本的5.99%)轉讓給宏泰集團。
至此,“當代系”全面退出天風證券,宏泰集團則斥資38億元,成為天風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13.84%。10月,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層面達成一致,宏泰集團成為天風證券的控股股東,湖北省財政廳為實際控制人。
天風證券加入“當代系”后,一直是其資本運作的平臺,承擔著為“當代系”集資的重任。
然而,“當代系”擅長的是“借新還舊”的拆橋玩法,旗下的金融平臺絕大多數并沒有齊備的金融牌照,只能打著天風證券的招牌為這些金融平臺輸血。
據媒體透露,這些平臺大到有總融資高達57億元的武漢長江眾籌金融交易有限公司,小到散戶總共集資幾千萬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甜菜金融。其中,天風證券還有參與持股,比如天風天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天風證券持股65.72%,其多個小股東涉嫌為“當代系”成員,而如今深陷訴訟泥潭。不過,多家平臺在出事后,天風證券均否認有所關聯。
值得一提的是,2015-2016年,天風證券陸續推出天風并購基金資管計劃一期和二期,規模達27億元,投資期高達七年,但投資結果全軍覆沒、顆粒無收。媒體報道稱,該資管計劃投向的底層項目多與“當代系”存在關聯,大部分被投公司都處在訴訟、虧損和破產清算等不良狀態,退出清算逾期一年多,至今尚未完成。
如今,雙方解綁,天風證券甩掉了“當代系”這個吸血包,“當代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資金紓困,都有裨益。
為什么要選擇擁抱國資
公開資料顯示,宏泰集團是湖北省屬唯一金融服務類企業,由湖北省政府國資委監管、湖北省財政廳出資。
宏泰集團雖然正式成立時間短,距今不到一年時間(前身為湖北省宏泰國有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但已先后布局銀行、證券、保險、資管等領域,旗下擁有15家子企業、5家重要非全資子企業,是湖北銀行第一大股東、國華人壽第五大股東、航天金租第五大股東、長江證券第七大股東,旨在成為國內一流的金控平臺。
“做大做強金控平臺,基本條件就是要有核心金融牌照。”湖北宏泰集團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按照相關要求,要想成為金融控股集團,需要控股2家以上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且實質控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不少于1000億元。
而本次收購的天風證券,雖起家湖北,但是一家擁有全牌照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正好為宏泰集團貢獻了核心的金融牌照。截至2022年9月末,天風證券總資產規模954.37億元。
與此同時,宏泰集團也能給天風證券帶來諸多助力。券商非銀分析師(非銀行的金融證券分析師)馬平認為,宏泰集團可在股權債權融資、資本運作管理、綠色金融、投融資平臺建設等多方面與天風證券進行深入合作,為其帶來更多業績增長。
據悉,宏泰集團正在積極推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上市、增資,而天風證券的投行業務能夠幫助宏泰集團投資或參股的企業IPO上市或再融資發行。2022年半年度財報顯示,天風證券實現投資銀行業務收入5.53億元,公司企業債、公司債承銷規模分別位列行業第1位及第20位。如果承接了宏泰集團的相關業務,業績有望進一步提高。
綠色金融方面,雙方發展規劃也相當契合。宏泰集團正在積極主導組建中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中心,這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核心金融基礎設施平臺,未來將成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核心運行平臺、國家氣候變化政策實施支持平臺、中國氣候投融資市場定價基準形成平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外開放主門戶。而天風證券早在2016年就在行業內率先成立了綠色金融事業部,并發揮研究業務優勢,捐資設立了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來深入開展綠色金融研究,并發行綠色金融產品。2021年4月,天風證券助力中國東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了上交所首單“碳中和”資產證券化產品。
馬平表示,長期來看,中小券商“國有化”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下證券行業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中小券商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業務發展都與頭部券商存在較大差距,隨著牌照紅利逐漸消逝,中小券商的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而股權估值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此時哪個中小券商能先抱上實力雄厚的國資大腿,就意味著手上多了更多彈藥,將來就有可能掌握更大市場主動權,獲得更多發展可能。”
能否突圍中小券商困局
按照馬平的觀點來看,天風證券算是幸運的。因為中小券商最近的日子是真的不好過。
首先整個市場行情不太樂觀。據Wind數據,代表證券行業估值的證券公司(399975.SZ)指數2022全年累計回撤達27.37%,而該指數從2020年7月9日的高點至今,回撤幅度已接近40%。
目前41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2年三季報,有一半券商凈收入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降幅最大者達到六成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凈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都沒有出現下降的情況。換言之,下滑者基本上都是中小券商,天風證券也不幸地位列其中。
據天風證券2022年三季報,2022年前九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27億元,同比下降達37.39%;歸屬凈利潤為5184.17萬元,較2021年同期大幅下滑91.83%。
其中,第一季度的歸屬凈利潤出現虧損,為-8430萬元;第二季度扭虧為盈,歸屬凈利潤為1.36億元;第三季度的歸屬凈利潤雖然為正,但僅為16.81萬元,對比歷年數據來說幾近于無。2022年前三個季度,天風證券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均出現大幅度下滑,一季度同比下滑194.76%,二季度同比下滑43.53%,三季度同比下滑99.94%。根據Wind數據,天風證券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凈利潤的同比增速在41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數第三。
對此,天風證券表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2022年1-9月,公司的投資收益為2.79億元,2021年同期為11.14億元,降幅達74.96%;公允價值變動損失4136.97萬元,2021年同期為收益1.92億元,降幅達78.65%。
從業務上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這三大業務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均有所提升。
一般來講,經紀業務都是券商的基本盤和老本行,但天風證券這一業務已經不再是營收的最大貢獻者,增幅也最為微小,僅為2.83%。
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7.39億元,同比增長3.65%。盡管有所增長,但與行業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可知,2022年前三季度,140家券商合計實現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446.03億元,同比增長7.22%。而且,2022年半年報中,該業務手續費凈收入還出現了同比下降。
馬平表示,天風證券作為中小券商,行業內傳統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很難實現較大突破。要想實現彎道超車,需要另辟蹊徑。天風證券選擇押寶資產管理業務。
2022年前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也確實實現了較大的躍升,手續費凈收入達8.49億元,增幅高達76.14%。由2022年半年報可知,資產管理業務的毛利率僅次于自營業務,為53.61%,且營業收入貢獻可排到第三,未來有望成為天風證券業績的新支柱。不過,2022年券商資管獲取公募牌照不再受限,越來越多的券商資管開始布局公募資管業務,未來天風證券的資管業務能否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增長,還有待觀望。
此外,天風證券的資產負債情況也值得關注。2022年前三季度,天風證券的短期借款激增至11.77億元,比2021年末增長高達1176倍!與此同時,貨幣資金為167.33億元,比2021年末減少了7.2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也由正轉負,為-47.42億元,2021年同期則為22.47億元,同比減少311.03%。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天風證券的資金流動性問題有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如今,宏泰集團入股,在國資的加持下,天風證券能否解除資金風險警報、實現持續且穩定的營利增長,從而實現中小券商向頭部券商的跨越?這個答案揭曉恐怕還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