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陳曉京
短保面包已經不好賣了。
桃李面包昨日披露2022年業績快報,這家東北企業仍沒從增收難增利的陰霾中走出,業績降速反而較上年繼續擴大。
疫情、成本上漲以及匯兌、理財收益減少等成為公司業績失速的主要原因。不過,這只是表面因素,自2015年上市之后,公司在全國各地急速推進產能擴張,業績增速持續下滑,直至2021年歸母凈利潤出現首次負增長。
作為中國包裝面包市場龍頭,桃李面包雖然仍保持著市場優勢,但近年來在對手圍剿之下,表現出的疲態,遠沒有被遏住。
這是二代接班之后,公司遭遇的新問題。
業績再降
桃李面包(603866.SH)終是逃不過增收難增利的魔咒,繼2021年首次業績失速之后,去年再嘗苦果。
昨日,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86億元、歸母凈利潤6.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4%、-15.11%。業績降幅與上年的13.54%比,進一步擴大。
個中原因錯綜復雜。一是來自成本費用提升,主要表現在疫情、部分地區夏季限電以及終端配送服務等費用增長;二是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毛利率下降;另外,匯兌收益、理財收入減少,購買商品期貨合約也產生了投資損失。
在去年第一季度,公司經營疲軟就已顯端倪,該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43%,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80%。隨后,增收不增利的趨勢延續,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其實,桃李面包如今的業績疲態,在公司的快速擴張中就早已埋下伏筆。公司2015年上市后,在資本助力之下,全國各地跑馬圈地,遠超過去20年的發展速度。
這一時期,公司盈利能力卻續疲軟,毛利率從2016年的36.13%一路降至2021年的26.28%,2022年前三季度降至23.90%。
據太平洋證券研報,公司在去年第三季度提價4%-5%應對成本壓力,以提振盈利水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公司主要是短保面包產品,由于保質期短,對去化要求較高,當銷售跟不上生產以及退貨率、折讓率提升,盈利必然受損。
在二級市場,公司股價同樣表現疲軟。據公開數據,2021年、2022年各自下跌超過20%。昨日收盤,股價收報15.23元,總市值203.03億元。
東北失速
中央工廠+批發模式、短保面包產品,成就了桃李面包,公司得以沖出山海關,成為東北地區鮮有的消費白馬股并走向全國。
東北作為大本營市場,時至如今,依然是公司收入重要來源。
2021年,來自東北的收入達28.80億元,在公司收入中占比45.46%。隨著這幾年公司由北向南迅速推進,東北市場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下行,截至2022年6月,已降至42.14%。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從數據上來看,來自東北市場的收入增速的放緩,才讓人觸目驚心。
2015年至2019年,東北地區收入增速均在雙位數之上,之后戛然而止。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收入增速分別為5.14%、2.82%和2.04%。
盡管在一定時期里,東北市場還能撐起公司的門面,但如果還想通過東北實現增長,恐怕已經不太現實。
短保面包生意,更大的市場在華南。無論是人口稠密度,還是消費購買力和市場活力,未來華南市場對公司至關重要。而這同時,冥冥之中也預示著,桃李面包與賓堡、美焙辰們終有一戰。
當然,比起現在的東北市場,華南還是公司的軟肋。截至2021年,華南地區實現營業收入5.09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8.53%。
但這并沒有打消公司向南推進的積極性,公司去年在佛山拿地,相當于昭告了對華南的野心。
在佛山那宗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的土地上,未來公司還將砸下20億元投建華南生產基地,預計面包年產能達到6.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