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主木
編輯|伊頁
新年伊始,長安深藍急迫地亮出了2022年12月的成績單,在僅推出SL03系列的背景下,交付量達11650臺,環比增長42%。
按照官方說法,自2022年8月上市的5個月內月銷量破萬,成為國內最快實現交付破萬的新能源品牌,直接喊出“深藍速度”的口號。
但跨過“車企生死線”的另一面是,長安深藍迫于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徹底退出,2023年的第一天便上調了SL03售價,純電車型和增程車型漲幅為3000元-6000元。
形成反差的是,同一價格區間的直接競爭對手特斯拉Model 3再次迎來降價,跌破23萬元,為整個賽道帶來壓力。
盡管長安深藍的銷量不斷提升,但與競品相比,價格優勢正逐漸喪失,品牌影響力也略遜一籌,且缺少亮眼核心技術,這些都是影響其進一步發展的桎梏。沒有了性價比作為賣點,如何找到下一個差異化特色,成了擺在深藍面前的難題。
月銷量破萬的悲歡
從2009年下線第一輛電動車奔奔開始,長安汽車就一直在新能源道路上行駛,但陸續推出多款電動車型,始終沒什么突破。
直到2017年,長安找到一時困頓的蔚來,成立長安蔚來,準備在智能電動車上大干一場。但后續蔚來解除了資金層面疑慮等原因,最終合作項目擱淺。
2021年,長安又牽手華為、寧德時代將長安蔚來項目“復活”為阿維塔,但三方加持下的阿維塔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可以說在深藍推出前,長安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只屬于自己的純電動汽車品牌。深藍的誕生,自然扛起了長安汽車的新能源大旗。
而從2022年8月首批交付,到12月銷量破萬,這對于在新能源市場長期表現平平的長安來說,確實值得興奮。
不過靚麗的表面數據,實則經不起仔細推敲。
首先按照官方說法,深藍SL03在公布售價后33分鐘就收獲了10000臺的訂單,在2022年9月上旬,再次對外披露的訂單數據為突破40000臺。從這兩個數據看,顯然是一輛深受市場歡迎的爆款車型。
如果說由于供應鏈限制和產能爬坡的原因,造成深藍SL03的8月和9月交付量較低,那手握超過40000臺訂單的深藍在10月依舊沒有把銷量提高到預期,甚至上市后5個月時間也僅賣出2.7萬輛。這不禁讓人懷疑,當初所說的40000臺訂單究竟有多少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銷量。
另外不能回避的是,深藍SL03與同級別同期上市的比亞迪海豹相比,兩者銷量相差甚遠。
根據公開數據,比亞迪海豹2022年8月上市至今的月銷量分別為1726輛、7473輛、11267輛、15356輛、15378輛,而與之對應的深藍SL03銷量則為879輛、2708輛、6384輛、6344輛、11650輛。海豹銷量早在10月便已破萬,且目前穩定在月售1.5萬輛左右。
還有一點是銷量占比問題。根據第三方汽車網站成交價數據顯示,深藍SL03售價為17.19萬元的增程版和售價18.99萬元的515純電版均有999+條成交信息,而售價更高的705純電版則僅有88條成交信息。
也就是說,深藍SL03的車主中購買廉價版本的占比較高,而這些群體也大多對價格更為敏感。
那么在同級別競品特斯拉Model 3大降至23萬元以內,SL03價格上漲3000-6000元的新變局下,深藍對這些潛在目標消費者還能有多少吸引力?
當然,如果單看深藍近一段時間的銷量表現,5個月破萬確實值得欣喜,但放在整個市場,這個成績確實平平,且背后折射出的也是深藍SL03難尋亮點的產品力。
均衡中難尋亮點
如果非要給深藍SL03打上一個標簽,那一定是均衡。從三電到智能化再到底盤設計等等,雖屬主流,但少了一個鮮明的記憶點。
續航方面,深藍SL03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增程版續航1200公里,略低于理想L9的1315公里;純電車型中有515公里和705公里兩種續航可選,電池容量分別為58.1 kWh和79.97 kWh。
按照當下市場情況,500公里左右續航的車型主流價格普遍在20萬元左右,比如零跑C01的標準續航版為19.3萬元,小鵬P5 550 G售價為19.3萬;而超過700公里續航的車型,售價則拉到了23萬以上,例如零跑C01的717KM續航版本售價為23.18萬元,比亞迪漢EV創世紀版715KM前驅尊榮型價格為27.18萬元。
乍一看,深藍SL03在相同續航下售價更低,不過無論是小鵬P5、P7還是零跑C01采用的都是NEDC續航,數據表現要比深藍SL03所采用的CLTC續航標準更真實一點。去掉水分后,深藍SL03電池性價比算不算高并不好說。
可查數據顯示,SL03增程版宣稱CLTC狀態下純電續航是超200KM,但工信部給到的WLTC純電續航165km,打了近八折。
在智能駕駛方面,深藍SL03目前售價較低的增程版,不支持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服務選裝;兩款純電車型,則提供了標準版以及高階版兩種選裝方案。
標準版的屬于主流L2級輔助駕駛水平,不再過多贅述。而想要有更好的智能體驗,就需要花費2萬元選裝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硬件,然后啟用訂閱功能還需要單獨花費5000元(限時免費)。
另外像智能鑰匙、前行李箱等配置都是需要選裝才能實現,而將這一套常用配置搭配下來,整車落地價格已超20萬元,顯然在這個價位上與Model3、小鵬P5系列等新勢力車型相比,深藍SL03的性價比就顯得沒那么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選配深藍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的車主可訂閱NID3.0領航智駕輔助系統。目前市場中實現高速領航的企業只局限于頭部新造車企業,這也算是一個小驚喜。但是對于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服務供應商,深藍一直沒有公布。所以該服務是否安全可靠,這對消費者來說需要暫時打個問號。
至于底盤系統和電池包技術上,深藍SL03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懸架,屬于這一價格區間大部分中型車會用到的架構,配合稍顯落后但還是主流的MTP電池包技術,整體無功無過。
但再看其競品,海豹所采用的CTB技術(電池上蓋與車身地板集成)、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配置可以算得上比亞迪最領先、最豪華的組合;即便是與價位基本持平的零度C01相比,后者采用的一體式CTC技術(電池單體底盤集成)也算一個亮點,增強車內空間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整車剛度。
整體來看,長安深藍首款車型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沒有感覺。比起“500萬以內最好”的理想L9、“超越百萬級豪車”的問界M7,深藍SL03無論在營銷層面還是產品層面都難找到亮點。
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在講到未來技術時都會大談特談,生造不少概念性詞語,但長安在這方面卻仍然保守得有些無奇。
押寶增程盡顯平庸
前不久,長安汽車發布了全新能源及電動化解決方案——長安原力技術,包括“原力智能增程”和“原力超集電驅”兩項重磅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與業內備受關注的特斯拉AI Day、蔚來NIO Day、小鵬1024相比,長安“秀肌肉”的方式過于粗糙,僅在三分鐘左右的視頻里,試圖解釋“181+95%+1200+-30”等一系列數字背后的科技成果,甚至沒有舉辦線上或線下的發布會活動,而是以董事長朱華榮朋友圈廣告的形式發布。
即便如此,2023年長安意圖靠增程逆襲發展新能源的想法,算是已經擺在明面上了。據長安新能源CEO鄧承浩的介紹,深藍的增程和純電車型銷量占比結構中,轎車預計是6:4,SUV預計將達到7:3。也就是說,在長安深藍的產品結構中,增程車型將成為重要銷量來源。
而在「科技新知」看來,長安若想通過“原力技術”使深藍躋身主流混動車市場,還需要直面技術以及非技術方面的眾多難題。
首先橫在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就是在插混技術大行其道的當下,用戶還未消除“增程式就是落后技術”的成見。
從大眾中國CEO馮思翰炮轟理想ONE的增程式是“最糟糕的方案”,到去年7月魏牌CEO李瑞峰“對戰”余承東時所說,“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時至今日,增程式依然是一種飽受爭議的新能源技術方案。
事實上,早期雪佛蘭和奧迪等傳統車廠率先量產的增程式車型,被后來豐田的油電混動吊打,再到現在以比亞迪、長城汽車為代表的插電混動后來居上,靠著成本和油耗經濟性上更有優勢,吃下了市場大把份額。
所以在「科技新知」看來,發展增程路線能否助力長安加速,主要還是看原力增程技術運用到量產車型上的優化能力,簡單來講就是能否實現生產的低成本和駕駛的低油耗。
當然,深藍乃至整個長安汽車想要在新能源領域闖出一番天氣,還需要搭建更多長板。
此前主打增程的理想ONE和問界都成了爆款,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依賴市場過渡期的紅利,否則主售增程的東風嵐圖也不會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狀態,其原因與精準的產品定位、智能化體驗、渠道等都有關系。
例如理想之所以熱銷,一方面是對增程方案的堅持,使用戶一說到增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理想ONE,但另一方面還離不開精準的“奶爸”定位以及更勝一籌的智能化體驗;而問界更不必多言,在華為智能技術賦能和智選渠道加持下,很難不火。
所以對長安而言,深藍未來是否能夠大放異彩,除了需要“原力技術”高效賦能外,也要訴諸技術之外的眾多方面。
整體來看,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一直未做出什么亮眼成績,被寄予厚望的深藍雖然跨過了生死線,但無論是營銷還是產品配置,亦或是核心技術上都缺乏記憶點,新的一年如不加足馬力狂奔,依然很有可能被拉下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