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馬越
編輯 | 牙韓翔
“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賺錢變得更難。
2023年1月11日,桃李面包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86億元,同比增長5.5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48億元,同比下降15.11%。
從前三季度業績來看,歸母凈利潤出現持續下滑的情況。一季度,公司營收14.51億元,同比增長9.43%;歸母凈利潤1.58億元,同比下降2.8%。二季度,公司營收17.54億元,同比上升8.75%;單季度歸母凈利潤2.0億元,同比下降2.98%。三季度營業收入18.22億元,同比增長5.67%;歸母凈利潤1.32億元,同比下降33.88%。
事實上,桃李面包已經陷入持續增收不增利的境況。
桃李面包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63.35億元,同比增長6.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3億元,同比下降13.54%。
原材料價格上漲等造成的成本增加,成為桃李面包反復提及影響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
桃李面包在2022年業績快報中稱,受疫情及部分地區夏季持續高溫限電影響,報告期內終端配送服務等成本費用均有所增長,加之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本期匯兌收益、理財收益減少,利息支出增加;本期購買商品期貨合約產生投資損失。
以“短保面包”作為核心業務的桃李面包,其原本的競爭優勢就在于有足夠的性價比。“中央工廠+批發”商業模式下的規模經濟優勢,高效運轉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在全國覆蓋范圍廣且穩定的銷售網絡,支撐起桃李面包過往多年幾乎兩位數的業績增長。

但自從2020年以來,桃李面包的業績就開始增長乏力。
2020年的營收雖然實現了5.66%的增長,凈利潤增長則高達29.19%,但實際上這多少出自一些偶然因素——比如疫情期間社保費用階段性減免政策,降低了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合計8491.47萬元;新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執行,讓折舊費用大幅減少。
而2021年的凈利潤下滑,更是公司自2012年以來的首次凈利潤下滑。
困擾桃李面包的一個長期問題,則是區域發展出現了嚴重不平衡——業績“北強南弱”的局面已經持續很長時間。
在遼寧起家的桃李面包,東北地區的營收占比接近一半。2022年前三季度,東北地區實現22.28億元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為44.32%。華北與華東地區的營收分別為11.23億元和14.42億元。
而華東地區之所以營收增速達到52%,則是因為2022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桃李面包成為上海的“保供品”。而華中、西南、西北與華南地區的營收規模仍然偏低,分別為1.48億元、5.89億元、3.3億元和3.93億元。
雖然桃李面包在全國大范圍開設子公司和建設工廠,但有相當一部分仍處于虧損狀態。
2022年中報顯示,桃李面包37家子公司中有11家虧損,累計虧損4368.94萬元。其中大部分虧損的公司位于南方地區,而虧損最多的3家子公司為合肥桃李、浙江桃李和海南桃李。2021年桃李面包的子公司則有13家虧損,其中大部分也是南方公司。
桃李面包在南方地區的“水土不服”,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工廠落成投產時間并不長,持續性的投入要見到收益還需要一定的成熟期;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以短保面包為主力產品的桃李面包在這些地區可能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譬如同類型的曼可頓在華東布局多年,以及全家、羅森、711等便利店自有品牌在南方市場更為常見,另外遍地開花的現烤烘焙產品,也在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
不過桃李面包仍未放棄南下的野心,還在進一步投資建廠擴大產能。
2022年12月,根據南方財經的報道,佛山桃李面包公司以4580萬元競拍了6萬平方米的地塊,作為計劃總投資20億的華南烘焙食品中心的一部分,用于建設糕點、面包制作和速凍食品制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