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海關總署周五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中國12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9.9%,降幅較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3.1個百分點。當月實現貿易順差780.1億美元。
2022年全年,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0%,進口總值增長1.1%,貿易順差8776.0 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011.7億美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總的看,2022年我國外貿實現了新的突破,進出口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績來之不易。展望今年,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仍然較多。
“正視這些困難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要更加堅定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信心?!彼f。
12月進出口增速好于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2月,出口同比下降11%,進口同比下降9%。
盡管出口增速好于預期,但截至目前已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分析師表示,海外需求收縮仍是壓制出口的重要因素。此外,新冠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疫情感染迎來高峰期,出口企業人員到崗、物流配送均受到一定影響。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6%,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下降,且連續3個月處于收縮區間。分區域看,美國制造業PMI為48.4%,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下降;歐洲制造業PMI為48.2%,雖較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但仍在50%以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指出,海外需求收縮是不利于中國出口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12月國內疫情政策完全放開,國內多個地區疫情形勢嚴峻,大批工人和物流從業人員感染停工,對出口生產和運輸造成一定影響?!?/p>
海運價格的下跌也可以反映全球貿易市場的萎靡。國際物流咨詢公司德魯里發布最新的世界集裝箱指數顯示,截至1月5日,從上海到洛杉磯的40英尺集裝箱運費為1964美元,同比下跌81%;上海至荷蘭鹿特丹的航線運費為1874美元,同比下跌86%。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界面新聞表示,短期內出口可能會繼續負增長。另外,從歷史經驗看,出口金額累計同比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當月同比的相關系數為0.70,而出口金額累計同比與PPI累計同比的相關系數為0.66,均為中高度相關。
“我們認為,2023年PPI當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勢,不排除全年處于負值區間的可能。這就意味著,2023年我國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在上半年大概率持續下探,下半年可能反彈回升?!彼Q。
進口方面,分析師指出,內需偏弱、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是導致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我國制造業PMI較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至47.0%,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
從內需來看,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表示,目前國內需求仍然偏弱,同時各地疫情感染接連迎來高峰期,經濟復蘇的壓力依然較大。
從價格因素看,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表示,12月主要進口大宗商品同比多數下跌或漲幅收窄,整體對進口增速支撐回落。
海關數據顯示,12月,我國進口原油金額同比增加15.2%,但和上年同期增加114%相比,增速大幅放緩;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金額同比下降19.4%, 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同比下降5.2%。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今年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易下難上,價格因素對我國進口增速會有一定下拉作用,但伴隨國內經濟整體好轉,無論是對原油、鐵礦石等上游產品,還是居民消費品,進口需求都有望出現一定程度回升。
“我們判斷,2023年進口增速將較上年有所反彈,或將小幅加快至3.0%左右?!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