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今年第二批原油進口配額落地。
據金聯創、隆眾資訊等多家機構消息,商務部于近日下發2023年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配額總量約1.12億噸,同比去年第二批上漲112.2%。
至此,2023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共計下發約1.32億噸,同比下降18.5%。前兩批占2023年進口允許總量的54.3%。
金聯創燃料油分析師周密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2023年前兩批進口原油配額落地后,多數地煉已下發配額90%以上,部分煉廠下發比例在50-70%水平。
地煉是指“三桶油”等央企下屬煉廠以外的地方煉廠。近年來,恒力石化(600346.SH)、浙石化和東方盛虹(000301.SZ)等旗下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陸續投產,更具成本及產業鏈優勢,產品也更為精細化、高端化。
今年前兩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中,傳統地煉占56%,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占比36%。
“整體看,經歷了前幾年的新舊產能更迭。2023年進口原油配額下發趨勢有了一些新變化,主要是傳統地煉趨于平穩,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漲幅放緩。”周密說。
金聯創報告顯示,2023年前兩批傳統地煉和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下發總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傳統地煉方面,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下,三年來共計淘汰落后產能2696萬噸,削減進口原油配額1300萬噸,占比由2020年的71%下降至今年的56%。
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方面,2023年前兩批原油配額下發總量占比為36%,與去年持平。
周密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除恒力石化下發比例已過90%以外,浙石化和東方盛虹目前僅下發50%,預計下半年仍有約2900萬噸的增加空間,后期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占比有望小幅反彈。

周密認為,未來一到兩年,待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后,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梯隊仍有望收獲千萬噸級配額增值,傳統地煉雖然總量趨穩,但市場占比或再度下滑。
隆眾資訊也持相同觀點。該機構分析報告稱,隨著東方盛虹的全面投產,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配額或在今年面臨階段性登頂。
去年12月28日,東方盛虹宣布其16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實現了全流程貫通。至此,國內四大民營煉化項目均已投產。
國內另三大民營煉化項目分別是浙石化的4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恒力石化的2000萬噸/年一體化項目和恒逸石化(000703.SZ)的8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
據隆眾資訊預測,東方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今年有望足額領取1600萬噸的配額,屆時國內民營新型煉化一體化全年額度有望達7600萬噸高位。
在俄烏沖突事件影響下,2022年國際油價劇烈波動,上演了過山車行情。
去年3月,布倫特原油主力期貨合約價格飆漲至近140美元/桶,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此后油價在90-120美元/桶的區間高位運行。隨著全球經濟衰退預期,以及美元持續走強,國際油價年底回吐了俄烏沖突以來的所有漲幅,下探至80美元/桶以下。
據金聯創預測,今年地方煉廠原油進口需求及開工率均存較大反彈空間。不過后期國內外不確定因素仍較多,且一季度市場仍處于放開后的調整期,國內各地區需求恢復節奏不一。故短期內需求面仍穩中求漲為主,一季度末有望出現一波回暖行情。
截至1月11日收盤,布倫特原油主力期貨合約價格為82.96美元/桶,上漲4.19%;WTI紐約原油價格為77.71美元/桶,上漲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