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世界衛生組織就引發廣泛關注的奧密克戎XBB.1.5變體發布最新評估報告,不過由于缺乏全球領域的真實數據,該組織相當謹慎,對其嚴重程度的評估仍在進行中。
周三,世衛組織發布XBB.1.5的簡短風險評估報告稱,目前“沒有發現XBB.1.5攜帶任何已知與嚴重性潛在變化有關的突變”。不過報告同時指出,由于缺乏XBB.1.5如何影響患者健康,以及現有疫苗對該變體作用的真實數據,因此世衛組織目前無法就XBB.1.5的嚴重程度得出任何結論,評估正在進行中。
世衛組織表示,XBB.1.5與同個家族中的XBB.1一樣,是最擅長躲避疫苗接種或感染免疫的新冠病毒亞變種之一。根據其遺傳特征和早期增長率,該組織預計XBB.1.5可能會導致全球范圍內的感染率增加,不過這種評估仍然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因為目前幾乎所有的數據都來自美國一個國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報告稱,在2022年10月22日至2023年1月11日期間,38個國家向世衛組織報告了5288個XBB.1.5的序列。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82.2%)、英國(8.1%)和丹麥(2.2%)。
目前,關于疫苗對抗XBB.1.5的效果如何的數據仍然有限,但是預計XBB.1.5將導致更多突破性感染。已有實驗室研究表明,XBB家族中的其他變體能夠熟練地避開接種奧密克戎加強針后產生的抗體。不過,疫苗預計仍然可以預防重癥和死亡。
同一天,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自奧密克戎在全球的感染浪潮逐漸消退以來,共享的病毒序列數量下降了90%以上,共享序列的國家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一,194個國家中只有53個提供按年齡和性別分列的死亡數據。他表示可以理解各國無法保持感染高峰期間的檢測和測序水平,但是測序對于檢測和跟蹤新變體(例如XBB.1.5)的出現和傳播仍然至關重要。
世衛組織在評估報告中表示,需要更多關于XBB.1.5在其他國家傳播速度的數據。該組織建議成員國優先進行以下研究:分析已檢測到XBB.1.5的其他國家的增長優勢;使用代表受影響社區的人類血清和XBB.1.5活病毒分離物進行中和試驗;進行比較評估,以檢測滾動或特設的嚴重性指標的變化。
XBB.1.5目前只在美國仍具有增長優勢,特別是在該國東北部,它已迅速成為主導毒株。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該變體在全美的感染比例,在去年12月初至今年1月初的一個月內,從不到2%上升至近28%。在該國東北部的占比高達70%以上。上周,美國疾控中心估計,XBB.1.5已造成全美40%左右的感染,不過該中心最新大幅修訂了數據,稱XBB.1.5在全美范圍內仍然排在BQ.1.1之后,預計本周的感染將超過34%。
在世衛組織發布最新評估報告的同一天,美國衛生部延長了新冠疫情在該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狀態。美國在2020年1月首次宣布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態,此后每個季度都會根據情況發展對其進行更新,該狀態原定于本周結束。
拜登政府官員曾在去年11月份表示,冬季新冠病例的可能激增,以及檢測、疫苗和治療方法過渡到私人市場需要更多時間,是延長緊急狀態的兩個決定因素。緊急狀態的延長,意味著數百萬美國人能夠繼續接受免費檢測、疫苗和治療。
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數據,該國目前的每日病例雖然遠低于去年1月份時創下的紀錄,但是每天仍有數百人死于新冠病毒。截至1月4日,美國的每日平均病例數超過67000例,每天約有390例與新冠相關的死亡。
另外,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定當地時間1月27日開會,探討新冠大流行是否仍構成全球衛生緊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