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由院士掛帥的陸道培醫療,正在沖刺港股上市。
根據港交所消息,近日,陸道培醫療集團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聯席保薦人為中信證券、招銀國際及麥格理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陸道培醫療是一家專注于血液病及腫瘤治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民營醫療集團,也是中國最大的血液病醫療服務提供商,由血液病學家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于2012年創建。
這家公司以陸道培的名字命名,擁有3家運營中血液學專科醫院,陸道培現為所有3家醫院的名譽院長。根據招股書,雖然目前陸道培本人不在集團管理層直接任職,但董事會主席陸培華為其女兒,控股股東陸曉丹為其孫子、陸文昭之子。
業績方面,2020-2021年及2022年前9月,陸道培醫療營收分別為11.61億元、13.7億元以及12.41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達1.22億元、4.08億元、5.12億元,近三年虧損總額累計已超10億元。
此外,報告期內,陸道培醫療存在著未為若干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情形,公司為此計提撥備合計7840萬元。直到2022年7月1日起,公司才開始為員工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全額供款。
家族色彩濃厚
陸道培醫療是“院士辦醫”的典型,靈魂人物是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
根據公開資料,陸道培于1931年10月底生于上海一個幾代醫生的家庭中,從小喜歡讀書,父母對買書也十分慷慨。一篇自述文章中,陸道培稱這些小時候的閱讀沉淀,對他后來的學習和事業幫助不少。
1955年,陸道培從同濟醫學院(現同濟醫科大學)畢業,畢業后他被分配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兩年后開始從事血液病臨床和實驗研究。
早在1964年,陸道培首次開展骨髓移植手術,采用雙胞胎姐妹的骨髓成功救治了一位22歲身患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這也是亞洲第一例骨髓移植。
1980年,陸道培前往英國皇家醫師進修學院研修半年,之后自費到歐洲各大骨髓移植中心考察,回國后組建了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并任所長。
1981年,陸道培主持的國內第一例持久植活異基因骨髓移植獲得成功,這一項目獲得了首屆(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陸道培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當時正值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辦醫時期,作為學術帶頭人的陸道培順利走上了院士辦醫的道路。
2001年,已年近七旬的陸道培從北大人民醫院退休后,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航天中心醫院里租了兩層樓,以病房形式開展血液病治療,這也成為了陸道培血液病醫院的雛形。
天眼查顯示,北京陸道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份,曾用名北京陸道培干細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6295.21萬元。
據招股書,發展過程中陸道培醫療經歷了多輪融資,分別是于2014年、2018年和2020年的股權融資,融資金額分別為1.09億元、3.58億元和1.50億元,對應的成本分別為0.59元/股、7.49元/股和9.90元/股,投后估值分別為2.59億元、36.22億元和49.50億元。
上述融資先后引進了包括平潭建發、廈門建發醫療、前海股權基金、河南省戰新等在內的投資機構,并且融資事項均在陸道培幾家醫院的運營實體北京陸道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層面進行。
不過,即便獲得了資本加持,陸道培醫療依然具有相當程度的家族色彩。目前,年逾九旬的陸道培早已淡出管理層,將陸道培醫療集團交由子女打理,其本人僅擔任三家運營中的醫院的名譽院長。
具體而言,陸道培的女兒陸佩華目前擔任陸道培醫療的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陸佩華現年66歲,在醫療行業擁有約35年的經驗,曾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圣何塞醫療集團等處擔任醫師,目前依然是美國國籍。
陸道培醫療的董事會中,執行董事除了陸佩華,還有趙奕、陸鳴岡和王曉衛,其中陸鳴岡與陸佩華為表親關系。
此外,陸道培之子陸文昭,于2021年12月18日之前曾擔任陸道培生物技術的董事。
股權層面,陸道培孫子陸曉丹控制的Hospital Management Holding對陸道培醫療的持股比例為33.21%,為控股股東。
其他持股5%以上的股東有,CBC集團實體持股16.44%,廈門建發實體持股11.27%,公司雇員激勵計劃LDP New Hope持股10.00%,淡馬錫通過Temasek SPV持股8.21%,約印資本實體持股5.94%,前海股權持股5.19%。
近三年虧損持續擴大
目前,陸道培醫療在血液病醫療服務領域處于頭部位置。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1年,以收入、血液病床位數量及造血干細胞移植倉位計,陸道培醫療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血液病醫療服務機構。而以造血干細胞移植病例計,該機構排名國內第二,同時公司也是國內血液病特檢服務第三大服務供應商。
公司通過綜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聯合療法等各種治療方式及在整個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提供血液病特檢服務,建立起全周期血液病專科服務能力。
目前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北京陸道培醫院亦莊院區、北京陸道培醫院順義院區三家血液病醫院,合計擁有860張床位。公司預計將擴大醫院網絡,于2023年之前開設上海陸道培醫院,并于2025年之前搬遷具有更大服務能力的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
本次沖刺上市,陸道培醫療計劃將部分募資金額用于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的擴建及搬遷,以及上海陸道培醫院的開業等。
業績方面,公司的收入從2020年的11.62億元增加18%至2021年的13.7億元,并從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9.89億元增加25.5%至2022年同期的12.41億元。
雖然營收不斷增長,但公司仍然連年虧損。2020-2021年及2022年前9月,陸道培醫療的虧損凈額分別為1.22億元、4.08億元及5.12億元。
公司稱,虧損主要是由于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的賬面值變動影響所致。據悉,香港上市公司的財務資料主要是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像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的賬面值變動,會被計入綜合損益表且造成公司賬面虧損。
如果采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的經調整EBITDA來衡量,2020-2021年及2022年前9月,公司的經調整EBITDA分別約為1.9億元、7609萬元和1.28億,實現正向利潤。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公司的毛利分別為2.4億元、1.67億元及1.88億元;同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7%、12.2%和15.1%。
對于毛利率波動,陸道培醫療解釋稱,這是由提供的服務組合一般醫療服務和血液病特檢服務之間的利潤貢獻及毛利率水平的巨大差異造成。
雷達財經注意到,陸道培的收入分為一般醫療服務(住院服務及門診服務)及血液病特檢服務。報告期內,一般醫療服務分別占總收入的83.0%、82.7%及83.2%,但其對應毛利率僅為14%、4.6%和8.1%,而同期血液病特檢服務的毛利率則達到接近50%的水平。
兩大業務的毛利率水平差距較大,招股書稱這與行業慣例一致。且公司預計,具有不同毛利率和收入貢獻的服務組合將繼續對整體毛利率產生影響。
除此之外,陸道培醫療面臨著流動資金短缺風險。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2022年9月30日及2022年11月30日,公司的流動負債凈額分別為15.19億元、22.58億元、28.51億元及28.77億元。
所謂負債凈額,是指負債發生額減去由公司償還的部分后的余額。而同期公司分別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010萬元、3240萬元、2620萬元及3220萬元。
欠繳社保7800萬社保公積金
梳理招股書發現,報告期內,陸道培醫療存在著未能為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情形。
據了解,陸道培醫療的血液病醫院執業醫生一般分為三類:作為公司醫院全職員工并簽訂雇傭協議的醫生,公司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在公司或其他第三方醫院退休或為復員的返聘醫生,其在醫院全職執業;在醫院兼職的多點執業醫生。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擁有204名全職醫生,包括184名醫生雇員及22名退休或為復員服務成員的返聘全職醫生。截至同日,公司有38名多點執業醫生。
但公司并沒有為若干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供款。因此,公司就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前9月未繳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供款分別計提撥備2130萬元、3500百萬元及2210萬元,合計為7840萬元。
陸道培醫療表示,不合規事件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人力資源工作人員缺乏經驗,其未充分理解相關法律法規及地方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
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十五條明確規定,“單位錄用職工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30日內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繳存登記,并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設立或者轉移手續”,第二十條規定“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不得逾期繳存或者少繳”。
對此陸道培醫療承諾,盡快按照政府主管部門的要求,及時繳付欠繳款項及滯納金,但這依然會使得公司面臨經濟上的處罰。
招股書也提示,按照相關規定,僅就社保而言,公司須在規定期限內繳納所有未付社會保險費供款,按社會保險費到期日起未付金額每日0.05%收取滯納金。倘未于規定期限內支付款項,主管部門可能會進一步對公司處以逾期金額一至三倍的罰款。
雷達財經注意到,自2022年7月1日起,公司已開始為員工作出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全額供款。但上述合規瑕疵是否會成為陸道培上市路上的攔路虎,還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