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融資9輪的“明星項目”,危機來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融資9輪的“明星項目”,危機來了

I Do,曾紅到發紫。

文|獵云網  蛋總

“公司的企業文化是相信愛、感受愛、傳遞愛,我現在沒感受到,我只想作為基層員工把薪資要回來。”

南希的工作是員工培訓師,而她口中的企業便是指本土婚戒品牌I Do,截至今日,公司拖欠她的3個月薪資仍未到賬,但這股面向I Do的風波已從員工討薪演變成了被破產清算。

來源:恒信璽利臨時公告截圖

1月4日,I Do關聯公司恒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信璽利”)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北京艾貝利特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西藏曲水縣人民法院。目前法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恒信璽利股票從1月9日起停牌。

對于I Do,大部分人并不陌生。這個生于2006年的婚戒品牌由李湘前夫“鉆石大亨”李厚霖一手創立,不僅曾連續多年拿下天貓、京東雙平臺“鉆石品類銷量第一”,更是創辦17年獲得9輪融資,紅杉中國、中路資本等29家機構紛紛押注,2020年最后一輪股權融資更是上演17家機構“大團購”,可謂是I Do在一級市場上的高光時刻。

然而現在,欠薪風波之下,又面臨被申請破產重組,讓人不禁疑惑這家曾紅到發紫的網紅婚戒品牌到底怎么了?

一年三波裁員,直營店賣身加盟商

裁員之前,南希已經在I Do華南大區從事了1年多的培訓工作,主要負責湖北、湖南、廣東、福建的員工培訓工作,10月末的裁員潮是最后一波,南希趕上了末班車。

據南希透露,I Do裁員在2022年一共有3波。

第一波是在2022年4月末,I Do在總部和6個大區以及深圳的商品中心裁員近50%,達幾百人,而南希所在的華南大區從40多名員工減至30多人,在職員工普遍降薪降薪15-30%不等。

“當時降薪的理由是公司經營困難,所以會暫時進行為期半年的降薪,但是8月之后就沒有發工資了。”南希表示,除了裁員降薪外,公司還開始把優質的直營店賣給加盟商,此時I Do的直營店數量本就不多。

南希以武漢為例,共有9家直營店,其中宜家店銷售很好,但最后8家店打包2000萬賣給了武漢的一個加盟商,杭州也有10家直營店賣給加盟商。

賣直營店的過程中,也有賣不出的門店。南希表示,湖北武漢楚河漢街的旗艦店由于是形象店、造價高且不賺錢,沒加盟商收,廣州有一個直營店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而這些筆直營店轉加盟的交易,在南希看來,對于I Do來說實屬虧本甩賣,而加盟商是有賺到的。

“單店大概幾百萬一家的成本,其中就裝修成本單店都要過百萬,打包賣給加盟商,價格很低。譬如武漢2000萬8家店打包,包括貨品、店鋪、法人變更等。這筆交易里面,加盟商接盤還要看直營店流水,銷售額不錯的直營店,加盟商收了就賺了,資源、人手都配齊,可以拿下本地的整個I Do市場。”

到了7月,I Do上海辦公室又迎來了第二波裁員,這一次華南大區把單獨運營的上海市場給接管。當時公司這邊還安慰南希等員工,無需擔心工資,新的融資會進來。南希等三名培訓師8月仍去廣州、福州出差,墊付了總額近1萬元的差旅。

然而到10月底,I Do的華南大區員工并未迎來“本月會發錢”的承諾落地,卻迎來了年內最后一波裁員,這次由整個大區總自主決定留任的人員。南希表示,其所在的華南大區運營培訓部,整個部門被裁,而留任的人員,也不會再跟恒信璽利進行勞動合同簽署,重新去簽新合同。

“大區總再成立一個以其命名的新公司來負責I Do加盟店的日常管理事務。”

據其統計,截至10月末離開公司,華南大區員工普遍欠薪三個月,分別為8月、9月、10月的工資。管理類員工月薪是上萬元,基層培訓員工是幾千的月薪,目前有一些很多工作10年左右的員工被裁在申請仲裁。

臨走前,南希表示公司還會“逼”著員工簽協議。

而之所以在她看來,是“逼”,主要是因為當時大區總表示公司可能不會租辦公室,10到11月份會發一個解聘書,且直接解聘、沒有換崗,并表示“現在整個公司是沒有錢的狀態,未來也沒錢,不如早點走”。

來源:恒信璽利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在其展示的協議上,內容表示會在2023年6月30日把所有的賠償金結清。“有的簽了、有的沒簽,公司說2022年12月31日之前把所有拖欠的工資結清,我們沒簽的直接去仲裁,但簽了的人也沒有拿到這個錢。”

南希無奈,雖然現在自己的仲裁已經走到等法庭判決的時候,但部分同事現在正在開庭審理中,而恒信璽利這邊并沒人來參與開庭。據其了解,目前華南大區還有十幾名運營相關的員工去了新注冊的公司,欠薪已達7個月,其中就11月份發放了3000元的生活費。

“他們跟新公司簽了新合同,跟恒信璽利就沒關系了,再去仲裁,也拿不到賠償款。現在我們仲裁也需要把文書寄到西藏那邊,這個過程需要等很久。”

與南希所處的華南大區相比,張斌表示北京總部員工則更為艱難。

“大區辦公室都是10月底解散,但今年北京總部的工資只發放到4月,5月到現在的工資都沒發,截至11月份就拖欠了7個月的工資。”據張斌透露,如果目前還在職,則還要一直被拖欠薪資,而在職的總監及以上員工已拖欠超過1年多。

昔日風光不再,營銷無度、融資無門或成主因

拖欠薪資、轉賣直營店,對此,南希直言是因為公司“沒錢”。然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I Do本不該與缺錢掛鉤。

作為珠寶品牌跨界營銷的鼻祖,I Do背靠李厚霖出生即不凡,2006年在北京開設了首家珠寶精品店后,便一騎絕塵。

一級市場蜂擁而至,2007年恒信璽利就在天使輪拿到了中信證券的投資,一年后紅杉中國和中路資本也隨之進入,后續更是連續獲得了來自國內知名機構的多輪融資,而資本的青睞更是在2020年達到頂峰,一年獲得兩輪股權融資,20家機構一起“團購”。

來源:天眼查

資本的助力,讓重營銷的I Do得以深度植入電影情節、邀請明星夫婦做代言人,以及“明星+電商”的宣發模式。同時,李厚霖還與藝術家進行了跨界合作,涉及珠寶設計、店面空間設計,品牌形象打造以及品牌營銷。比如,I Do與張洹、托比亞斯、勞瑞斯·切克尼等藝術家,打造了I Do珠寶藝術空間,試圖打造打卡熱門地。

在鉆石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的I Do,據第三方市場調研數據,早在2018年就已經成為新時代消費主力軍90后們最喜愛的中國鉆戒品牌。

然而,這樣的勢頭需要靠“燒錢”支撐,從2021年開始,I Do在一級市場的融資能力大不如前,但是營銷已經剎不住車了。

2021年年初先有秦昊對伊能靜外灘無人機求婚,年末又官宣陳小春和應采兒夫婦擔任全球代言人,在同一時期,I Do品牌還與綜藝節目《國貨潮起來》合作。到了2022年9月底,I DO母公司還孵化了一個子品牌“My I Do”。

頻頻的營銷活動在人們對I Do好感上升的同時,也為I Do的資金鏈問題埋下了伏筆。

2021全年恒信璽利營業總成本為21.36億元,營業成本為12.66億元,占比為59.2%,銷售費用占比達到30.6%,可見銷售費用在I DO品牌的日常經營中,占據了極大的開銷。而銷售費用占比這一數據到了2022年上半年財報中更是升至了31.7%。

來源:恒信璽利2022上半年財報截圖

南希從廣告部的同事了解到,2021年陳小春和應采兒官宣品牌形象大使以及2022年跟劉畊宏等合作,這些廣告營銷費用支付是這次薪資拖欠的原因之一。南希表示同事曾透露,陳小春夫婦代言費達2000多萬元、劉畊宏推廣費為100萬元。但其所述合作金額還有待考證,目前還未能從官方以及相關工作人員處得到進一步確認。

而為了營銷貼錢的不止員工,還有加盟商。據溝通的一個加盟商表示,I Do投廣告沒錢了也會問加盟商要錢,但效果讓她“無語”。“之前上海做無人機求婚的廣告營銷,做完以后一搜都是誰誰求婚,I Do廣告都沒打到點上。”

對于目前的現況,她表示加盟商也都很無奈,很多加盟商一人十家店,也不想錢全砸手里,店少的、不想開的加盟商,還指望品牌協調、不敢得罪。

高額的營銷支出,亟需現金流支持。而李厚霖本人的IPO夢,也讓恒信璽利多次沖擊上市。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11年開始,恒信璽利就向資本市場發起了沖擊,當年兩度遞交IPO申請,但都未能如愿。此后,李厚霖將方向轉為借殼上市,但2015年4月上市公司寶光股份宣布因未能與恒信璽利有關方案達成一致,借殼重組案由此終止,IPO計劃再次落空。

2015年,恒信璽利成功掛牌新三板,掛牌僅半年,恒信璽利就向北京證監局報送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開始IPO征程。

10個月后,恒信璽利主動叫停了掛牌后的首次IPO進程,對外公告的原因是“根據經營發展需要,住所將由北京變更至西藏拉薩曲水縣”,曲水縣是證監會所匡定的IPO綠色通道的貧困縣之一。但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恒信璽利連續三次遞交IPO申請,均無疾而終。

2018年,恒信璽利的第三大股東紅杉資本清倉退出,珠寶品牌周大生接盤了這16.6%的股份。第四次沖擊IPO,恒信璽利在遞交接受上市輔導一年半后再度叫停,理由是“擬調整戰略規劃”,“待后續條件成熟時再申請開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

對于恒信璽利始終徘徊在上市大門的原因,南希直言是因為“業績不好看”。她表示,直至2022年10月末被裁員前,公司還表示會有大廠對公司進行接盤,但直到現在,也沒看到有融資進來。

被破產清算,輕資產運營會是出路嗎?

然而,I Do雖缺錢,鉆石珠寶首飾行業卻實屬高毛利行業。

看恒信璽利過去三年財報,鉆石鑲嵌類飾品構成其收入超90%,是絕對的收入來源。2022上半年,恒信璽利售出的鑲嵌類飾品毛利率達到46.22%,2021財年該品類的毛利率也有44.06%。

但是2022年上半年,I Do母公司恒信璽利的營收凈利卻出現了大幅下降。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8億元,同比下降41.99%;凈利潤704.44萬元,同比下降88.62%。

當然收入跟凈利潤雙下滑也并非I Do獨有,DR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85億元,同比下滑10.13%;實現凈利潤5.78億元,同比下滑20.62%。

但從數據上也不難看出,曾跟DR直接競爭的I Do目前已日漸式微,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都遠不及DR。在2020年、2021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DR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69.37%、70%、70.63%,這比控股I Do的恒信璽利要高出大約25%。

在張斌看來,這其實歸于公司長期經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老板喜歡重金聘用一些無用的部門,且薪資和人員數量都非常巨大。從2020年開始,公司逆勢擴張,開店加速卻沒能賺錢,導致公司虧損極速放大。”

這一點從恒信璽利的年報中也可見一斑。根據2022半年報,恒信璽利在報告期內的資產規模超過42.4億元,負債規模超過16.68億元,其中應付職工薪酬超過3440.5萬元。

南希表示,12月底恒信璽利已經完成了所有直營店轉加盟,賣不掉的就變相賣掉、閉店,整個公司現在就是一個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全國都是加盟店。

“各大區也有成立新公司負責運營,北京這邊靠北京鴻軒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做運營。現在品牌只需要讓加盟商去訂貨,買物料,賺取差價。現在I Do新年的愿望兔系列,就是這樣。”

但即便公司走了輕運營路線,南希仍覺得對加盟商來說,各店在幾百萬成本投入之下,都是實打實的重運營。“公司營銷無非是想通過當紅明星撈快錢,讓更多供應商、加盟商來合作。有些加盟商會看了廣告愿意去投資I Do,但開店要花高代價,包括門店裝修、進貨等等。現在加盟商都不拖欠薪資,直營店反而員工被欠薪。”

而南希透露的北京鴻軒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據天眼查顯示成立于2021年3月,其商標注冊信息顯示已于2022年11月16日分別申請了六合黃金和I DO六合黃金兩個商標,其他與I Do及恒信璽利間的聯系暫未看到。

來源:天眼查

但據張斌透露,鴻軒堂目前實際工作人員,就是恒信璽利總部的原工作人員,只是目前換了新辦公地點,部分直營門店未閉店前,所有收貨款是轉給北京鴻軒堂。

“公司原來的設計就是將鴻軒堂和恒信璽利做徹底分割,所以鴻軒堂的高管不在原來恒信璽利的管理層內,兩者沒有任何聯系,但出于一些原因,仍有一些瓜葛。”

此外,據天眼查顯示,早在此次被申請破產重整前,恒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創始人李厚霖就因為2022年11月3日四川新千里展示有限公司申請執行的裝飾裝修合同糾紛一案,被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截至發稿前,獵云網聯系恒信璽利北京人力座機以及I Do北京人事相關工作人員,均未能聯系上。

(文中南希、張斌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融資9輪的“明星項目”,危機來了

I Do,曾紅到發紫。

文|獵云網  蛋總

“公司的企業文化是相信愛、感受愛、傳遞愛,我現在沒感受到,我只想作為基層員工把薪資要回來。”

南希的工作是員工培訓師,而她口中的企業便是指本土婚戒品牌I Do,截至今日,公司拖欠她的3個月薪資仍未到賬,但這股面向I Do的風波已從員工討薪演變成了被破產清算。

來源:恒信璽利臨時公告截圖

1月4日,I Do關聯公司恒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信璽利”)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北京艾貝利特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西藏曲水縣人民法院。目前法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恒信璽利股票從1月9日起停牌。

對于I Do,大部分人并不陌生。這個生于2006年的婚戒品牌由李湘前夫“鉆石大亨”李厚霖一手創立,不僅曾連續多年拿下天貓、京東雙平臺“鉆石品類銷量第一”,更是創辦17年獲得9輪融資,紅杉中國、中路資本等29家機構紛紛押注,2020年最后一輪股權融資更是上演17家機構“大團購”,可謂是I Do在一級市場上的高光時刻。

然而現在,欠薪風波之下,又面臨被申請破產重組,讓人不禁疑惑這家曾紅到發紫的網紅婚戒品牌到底怎么了?

一年三波裁員,直營店賣身加盟商

裁員之前,南希已經在I Do華南大區從事了1年多的培訓工作,主要負責湖北、湖南、廣東、福建的員工培訓工作,10月末的裁員潮是最后一波,南希趕上了末班車。

據南希透露,I Do裁員在2022年一共有3波。

第一波是在2022年4月末,I Do在總部和6個大區以及深圳的商品中心裁員近50%,達幾百人,而南希所在的華南大區從40多名員工減至30多人,在職員工普遍降薪降薪15-30%不等。

“當時降薪的理由是公司經營困難,所以會暫時進行為期半年的降薪,但是8月之后就沒有發工資了。”南希表示,除了裁員降薪外,公司還開始把優質的直營店賣給加盟商,此時I Do的直營店數量本就不多。

南希以武漢為例,共有9家直營店,其中宜家店銷售很好,但最后8家店打包2000萬賣給了武漢的一個加盟商,杭州也有10家直營店賣給加盟商。

賣直營店的過程中,也有賣不出的門店。南希表示,湖北武漢楚河漢街的旗艦店由于是形象店、造價高且不賺錢,沒加盟商收,廣州有一個直營店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而這些筆直營店轉加盟的交易,在南希看來,對于I Do來說實屬虧本甩賣,而加盟商是有賺到的。

“單店大概幾百萬一家的成本,其中就裝修成本單店都要過百萬,打包賣給加盟商,價格很低。譬如武漢2000萬8家店打包,包括貨品、店鋪、法人變更等。這筆交易里面,加盟商接盤還要看直營店流水,銷售額不錯的直營店,加盟商收了就賺了,資源、人手都配齊,可以拿下本地的整個I Do市場。”

到了7月,I Do上海辦公室又迎來了第二波裁員,這一次華南大區把單獨運營的上海市場給接管。當時公司這邊還安慰南希等員工,無需擔心工資,新的融資會進來。南希等三名培訓師8月仍去廣州、福州出差,墊付了總額近1萬元的差旅。

然而到10月底,I Do的華南大區員工并未迎來“本月會發錢”的承諾落地,卻迎來了年內最后一波裁員,這次由整個大區總自主決定留任的人員。南希表示,其所在的華南大區運營培訓部,整個部門被裁,而留任的人員,也不會再跟恒信璽利進行勞動合同簽署,重新去簽新合同。

“大區總再成立一個以其命名的新公司來負責I Do加盟店的日常管理事務。”

據其統計,截至10月末離開公司,華南大區員工普遍欠薪三個月,分別為8月、9月、10月的工資。管理類員工月薪是上萬元,基層培訓員工是幾千的月薪,目前有一些很多工作10年左右的員工被裁在申請仲裁。

臨走前,南希表示公司還會“逼”著員工簽協議。

而之所以在她看來,是“逼”,主要是因為當時大區總表示公司可能不會租辦公室,10到11月份會發一個解聘書,且直接解聘、沒有換崗,并表示“現在整個公司是沒有錢的狀態,未來也沒錢,不如早點走”。

來源:恒信璽利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在其展示的協議上,內容表示會在2023年6月30日把所有的賠償金結清。“有的簽了、有的沒簽,公司說2022年12月31日之前把所有拖欠的工資結清,我們沒簽的直接去仲裁,但簽了的人也沒有拿到這個錢。”

南希無奈,雖然現在自己的仲裁已經走到等法庭判決的時候,但部分同事現在正在開庭審理中,而恒信璽利這邊并沒人來參與開庭。據其了解,目前華南大區還有十幾名運營相關的員工去了新注冊的公司,欠薪已達7個月,其中就11月份發放了3000元的生活費。

“他們跟新公司簽了新合同,跟恒信璽利就沒關系了,再去仲裁,也拿不到賠償款。現在我們仲裁也需要把文書寄到西藏那邊,這個過程需要等很久。”

與南希所處的華南大區相比,張斌表示北京總部員工則更為艱難。

“大區辦公室都是10月底解散,但今年北京總部的工資只發放到4月,5月到現在的工資都沒發,截至11月份就拖欠了7個月的工資。”據張斌透露,如果目前還在職,則還要一直被拖欠薪資,而在職的總監及以上員工已拖欠超過1年多。

昔日風光不再,營銷無度、融資無門或成主因

拖欠薪資、轉賣直營店,對此,南希直言是因為公司“沒錢”。然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I Do本不該與缺錢掛鉤。

作為珠寶品牌跨界營銷的鼻祖,I Do背靠李厚霖出生即不凡,2006年在北京開設了首家珠寶精品店后,便一騎絕塵。

一級市場蜂擁而至,2007年恒信璽利就在天使輪拿到了中信證券的投資,一年后紅杉中國和中路資本也隨之進入,后續更是連續獲得了來自國內知名機構的多輪融資,而資本的青睞更是在2020年達到頂峰,一年獲得兩輪股權融資,20家機構一起“團購”。

來源:天眼查

資本的助力,讓重營銷的I Do得以深度植入電影情節、邀請明星夫婦做代言人,以及“明星+電商”的宣發模式。同時,李厚霖還與藝術家進行了跨界合作,涉及珠寶設計、店面空間設計,品牌形象打造以及品牌營銷。比如,I Do與張洹、托比亞斯、勞瑞斯·切克尼等藝術家,打造了I Do珠寶藝術空間,試圖打造打卡熱門地。

在鉆石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的I Do,據第三方市場調研數據,早在2018年就已經成為新時代消費主力軍90后們最喜愛的中國鉆戒品牌。

然而,這樣的勢頭需要靠“燒錢”支撐,從2021年開始,I Do在一級市場的融資能力大不如前,但是營銷已經剎不住車了。

2021年年初先有秦昊對伊能靜外灘無人機求婚,年末又官宣陳小春和應采兒夫婦擔任全球代言人,在同一時期,I Do品牌還與綜藝節目《國貨潮起來》合作。到了2022年9月底,I DO母公司還孵化了一個子品牌“My I Do”。

頻頻的營銷活動在人們對I Do好感上升的同時,也為I Do的資金鏈問題埋下了伏筆。

2021全年恒信璽利營業總成本為21.36億元,營業成本為12.66億元,占比為59.2%,銷售費用占比達到30.6%,可見銷售費用在I DO品牌的日常經營中,占據了極大的開銷。而銷售費用占比這一數據到了2022年上半年財報中更是升至了31.7%。

來源:恒信璽利2022上半年財報截圖

南希從廣告部的同事了解到,2021年陳小春和應采兒官宣品牌形象大使以及2022年跟劉畊宏等合作,這些廣告營銷費用支付是這次薪資拖欠的原因之一。南希表示同事曾透露,陳小春夫婦代言費達2000多萬元、劉畊宏推廣費為100萬元。但其所述合作金額還有待考證,目前還未能從官方以及相關工作人員處得到進一步確認。

而為了營銷貼錢的不止員工,還有加盟商。據溝通的一個加盟商表示,I Do投廣告沒錢了也會問加盟商要錢,但效果讓她“無語”。“之前上海做無人機求婚的廣告營銷,做完以后一搜都是誰誰求婚,I Do廣告都沒打到點上。”

對于目前的現況,她表示加盟商也都很無奈,很多加盟商一人十家店,也不想錢全砸手里,店少的、不想開的加盟商,還指望品牌協調、不敢得罪。

高額的營銷支出,亟需現金流支持。而李厚霖本人的IPO夢,也讓恒信璽利多次沖擊上市。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11年開始,恒信璽利就向資本市場發起了沖擊,當年兩度遞交IPO申請,但都未能如愿。此后,李厚霖將方向轉為借殼上市,但2015年4月上市公司寶光股份宣布因未能與恒信璽利有關方案達成一致,借殼重組案由此終止,IPO計劃再次落空。

2015年,恒信璽利成功掛牌新三板,掛牌僅半年,恒信璽利就向北京證監局報送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開始IPO征程。

10個月后,恒信璽利主動叫停了掛牌后的首次IPO進程,對外公告的原因是“根據經營發展需要,住所將由北京變更至西藏拉薩曲水縣”,曲水縣是證監會所匡定的IPO綠色通道的貧困縣之一。但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恒信璽利連續三次遞交IPO申請,均無疾而終。

2018年,恒信璽利的第三大股東紅杉資本清倉退出,珠寶品牌周大生接盤了這16.6%的股份。第四次沖擊IPO,恒信璽利在遞交接受上市輔導一年半后再度叫停,理由是“擬調整戰略規劃”,“待后續條件成熟時再申請開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

對于恒信璽利始終徘徊在上市大門的原因,南希直言是因為“業績不好看”。她表示,直至2022年10月末被裁員前,公司還表示會有大廠對公司進行接盤,但直到現在,也沒看到有融資進來。

被破產清算,輕資產運營會是出路嗎?

然而,I Do雖缺錢,鉆石珠寶首飾行業卻實屬高毛利行業。

看恒信璽利過去三年財報,鉆石鑲嵌類飾品構成其收入超90%,是絕對的收入來源。2022上半年,恒信璽利售出的鑲嵌類飾品毛利率達到46.22%,2021財年該品類的毛利率也有44.06%。

但是2022年上半年,I Do母公司恒信璽利的營收凈利卻出現了大幅下降。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8億元,同比下降41.99%;凈利潤704.44萬元,同比下降88.62%。

當然收入跟凈利潤雙下滑也并非I Do獨有,DR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85億元,同比下滑10.13%;實現凈利潤5.78億元,同比下滑20.62%。

但從數據上也不難看出,曾跟DR直接競爭的I Do目前已日漸式微,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都遠不及DR。在2020年、2021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DR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69.37%、70%、70.63%,這比控股I Do的恒信璽利要高出大約25%。

在張斌看來,這其實歸于公司長期經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老板喜歡重金聘用一些無用的部門,且薪資和人員數量都非常巨大。從2020年開始,公司逆勢擴張,開店加速卻沒能賺錢,導致公司虧損極速放大。”

這一點從恒信璽利的年報中也可見一斑。根據2022半年報,恒信璽利在報告期內的資產規模超過42.4億元,負債規模超過16.68億元,其中應付職工薪酬超過3440.5萬元。

南希表示,12月底恒信璽利已經完成了所有直營店轉加盟,賣不掉的就變相賣掉、閉店,整個公司現在就是一個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全國都是加盟店。

“各大區也有成立新公司負責運營,北京這邊靠北京鴻軒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做運營。現在品牌只需要讓加盟商去訂貨,買物料,賺取差價。現在I Do新年的愿望兔系列,就是這樣。”

但即便公司走了輕運營路線,南希仍覺得對加盟商來說,各店在幾百萬成本投入之下,都是實打實的重運營。“公司營銷無非是想通過當紅明星撈快錢,讓更多供應商、加盟商來合作。有些加盟商會看了廣告愿意去投資I Do,但開店要花高代價,包括門店裝修、進貨等等。現在加盟商都不拖欠薪資,直營店反而員工被欠薪。”

而南希透露的北京鴻軒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據天眼查顯示成立于2021年3月,其商標注冊信息顯示已于2022年11月16日分別申請了六合黃金和I DO六合黃金兩個商標,其他與I Do及恒信璽利間的聯系暫未看到。

來源:天眼查

但據張斌透露,鴻軒堂目前實際工作人員,就是恒信璽利總部的原工作人員,只是目前換了新辦公地點,部分直營門店未閉店前,所有收貨款是轉給北京鴻軒堂。

“公司原來的設計就是將鴻軒堂和恒信璽利做徹底分割,所以鴻軒堂的高管不在原來恒信璽利的管理層內,兩者沒有任何聯系,但出于一些原因,仍有一些瓜葛。”

此外,據天眼查顯示,早在此次被申請破產重整前,恒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創始人李厚霖就因為2022年11月3日四川新千里展示有限公司申請執行的裝飾裝修合同糾紛一案,被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截至發稿前,獵云網聯系恒信璽利北京人力座機以及I Do北京人事相關工作人員,均未能聯系上。

(文中南希、張斌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克拉玛依市| 大余县| 文安县| 正蓝旗| 临沂市| 大邑县| 石嘴山市| 海晏县| 江安县| 三门县| 山丹县| 新丰县| 大关县| 花莲市| 家居| 婺源县| 定结县| 义乌市| 白朗县| 久治县| 彰武县| 淳化县| 滦平县| 辽阳市| 贵定县| 西青区| 西乌| 吴川市| 德兴市| 汤原县| 龙井市| 宜都市| 高碑店市| 宜川县| 湘阴县| 浠水县| 合肥市| 固原市| 青浦区|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