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另鏡 鄭浩鈞
編輯|陳彥旭
1月6日,特斯拉國產車型再次大幅降價,Model 3、Model Y均降至歷史最低價。隨即,有關特斯拉降價的話題也頻繁登上互聯網熱搜。
對于降價原因,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發布微博稱,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堅持以成本定價。
1月9日下午,陶琳又在接受媒體群訪時闡述調價邏輯。陶琳對外表示,2023年公司供應鏈會恢復正常,當測算出成本發生變化,特斯拉就會第一時間漲價或者降價。
對于未來的價格走勢,陶琳回應稱:“特斯拉現在的供應鏈本土化率已經95%,理論上沒有太多提升空間,經過這次調價之后,應該說(價格)相對還是比較穩定。”
據統計,去年7月后特斯拉全球訂單量出現下滑。也有網友討論稱,是不是特斯拉賣不動了所以才降價。
陶琳接受采訪時表示,有聲音說特斯拉是由于賣不動了才降價,這是無稽之談。特斯拉庫存非常透明,大家可能看到現在特斯拉產量和銷量之間有一些差別,主要是因為體量大,比如一些車在運輸的路上。
但不得不提的是,特斯拉去年的交付量不及預期。2022年特斯拉共交付汽車131.4萬輛,同比增長40.3%,而公司此前設立2022年銷量目標為150萬輛,增長率為50%。
此外,對于網絡上特斯拉造手機、特斯拉要推出廉價車型Model 2、特斯拉將在國內新建第二工廠,朱曉彤升任特斯拉二把手等傳聞,陶琳表示均不實。
頻繁降價
去年9月以來,特斯拉已連續下調四次價格,陶琳闡述了相應的邏輯與背景,“一款產品價格的調整,是企業對于接下來一段時間成本變化上的預測。2023年跟去年最大的不一樣就是疫情基本過去了,我們認為供應鏈在很大程度上恢復正常了,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出現各種不太能預測的物資短缺,進而帶來成本上的不確定性。”
在供應鏈管理上,特斯拉一直采用JIT模式(Just-In-Time,準時生產),盡可能減少零部件的庫存,減少對資金的占用,進而降低成本。特斯拉上海臨港工廠沒有中心庫房,在總裝車間的一側開了一排“物流門”,零部件抵達后直接卸在相應的位置,再由叉車運至流水線。
JIT模式降低了特斯拉的造車成本,但此前在疫情影響下,供應鏈的穩定被破壞,使得特斯拉無奈地增加庫存,占用了資金,這部分成本便加在了車價上,當供應鏈恢復正常后,成本也會下降。
同時,另鏡注意到,此前瘋漲的電池原料價格在近期有所回落,據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1月9日,電池級碳酸鋰跌1萬元/噸,均價報49.25萬元/噸。
“其實特斯拉這家公司的邏輯很簡單,當測算出成本發生變化,比如更換原材料等等需要調價,公司就會第一時間漲價或者降價。”陶琳表示。
車主反擊
此次宣布調價后,已購車的車主們希望得到補償,也有部分用戶在網絡上痛斥特斯拉“割韭菜”。
對于特斯拉頻繁調價引起消費者不滿,陶琳回應稱,“特斯拉采用的直營模式下價格完全公開透明,沒有打折,沒有加價,每個人在同一時間都是一樣的。很多消費者可能不太習慣現在的這種完全透明的方式,但是隨著大家慢慢的越來越理解特斯拉為什么要這樣去做,之后可能大家就會逐漸習慣了。”
在新能源車企采用直營模式后,車型調整、調價產生的爭議便屢見不鮮。
2019年7月,2020款小鵬G3車型上市,價格比老款更優惠,續航也更長,引發車主不滿。最終何小鵬向車主道歉,同時給出10000元專屬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