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二發布數據顯示,12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40萬億元,同比多增2665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05萬億元。
信貸超預期回升,社融增量略低于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6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5萬億元,新增社融1.40萬億元。
從央行發布的數據來看,企業中長期信貸仍是支撐信貸增長的主力。12月,企業部門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6017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多增8717億元。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對界面新聞指出,12月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規模占當月新增信貸的比例達到86.5%,遠高于1-11月50.8%的平均占比,這主要是受到基建重點項目配套融資、制造業企業貸款、房企開發貸款增長的拉動,政策推動融資需求擴張的效果顯著。
“年末主要銀行對部分房企進行大規模授信,對信貸增長的貢獻較大,未來隨著放款加快,房企流動性壓力將持續改善。”他稱。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當前寬信用過程主要由政策面驅動,但受債券融資拖累,特別是在企業債券融資大幅為負的影響下,社融同比大幅少增,說明各類市場主體自主融資需求有待進一步激活。
受前期銀行理財大規模贖回以及企業債發行利率上行等因素影響,12月,企業債券凈融資-2709億元,同比多減4876億元。此外,由于2022年政府債券發行明顯前置,疊加年末到期量偏大的因素,12月,政府債券融資環比少增3739億元,同比少增8893億元。
12月,居民部門貸款增加1753億元,同比少增19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13億元,去年同期為增加15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865億元,同比少增1693億元。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表示,12月防疫政策調整“小步快走”,疫情多點散發、消費情景受限,導致居民短貸維持疲弱態勢。居民長貸方面,雖然有擴大內需政策的支持,但同樣是囿于疫情沖擊,地產需求持續低迷,故居民中長貸維持同比少增趨勢。
2022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同比少增4.09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09萬億元,同比多增5.07萬億元。
截至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
梁斯表示,去年M2增速明顯走高主要是因為存款大幅多增所致。2022年以來,由于疫情持續反復,疊加股市低迷等因素影響,居民收入下降,消費動力不足,儲蓄意愿明顯增強。此外,財政持續發力也對M2帶來一定支撐。
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09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58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38萬億元。
王青表示,在宏觀政策延續穩增長取向、地方債發行大規模開閘、地產融資環境大幅改善的背景下,加之銀行普遍存在貸款“早投放、早收益”的經營傳統,2023年1月信貸、社融數據均有望迎來“開門紅”。
周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有力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