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瀚視野觀察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乳制品市場突然進入了一個特殊的階段,各地的原奶價格的下跌引發了市場的熱議,甚至于某些地區出現了一些異?,F象,那么面對著當前原奶價格的異常下跌,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呢?乳制品行業的未來何在?
6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緊急出臺紓困政策,下達4000萬元乳品加工企業生鮮乳噴粉補貼。同時,解決養殖場戶實際困難,協調解決生鮮乳收購中出現的矛盾,最大限度保護奶農利益。
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1月9日上午,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業處相關負責人回應中國新聞周刊,受疫情影響,奶業市場消費端確實出現疲軟現象,不過網傳河北省奶牛養殖戶出現“倒奶殺?!爆F象系不實說法,“河北省沒有發現倒奶殺?,F象”。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佐證了供應端的充足,2022年1-11月乳制品產量2848.9萬噸,產量同比增長2.8%。聚焦到生鮮乳本身,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2018年來中國牛奶產量持續增長,2021年牛奶產量達3683.0萬噸,同比增長7.1%。
乳制品行業問題是怎么產生的?
之前我們就曾經討論過為什么會出現當前這種牛奶市場異常的現象,不過面對著這種異常到底該如何分析呢?
首先,乳制品產業的周期變化等多重因素引發當前困難??陀^地說,當前乳制品市場的問題不是單一原因所導致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疊加的結果,從產業周期的角度來說,當前乳制品產業的生產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大規模上漲周期之后,周期性的產能過剩就出現了。
與此同時,由于產業上游成本的不斷提高,導致了奶牛養殖的成本不斷增加,特別是飼料成本的持續上漲引發了奶牛養殖的問題,形成了市場的壓力,最終傳導到奶牛養殖戶端就形成了養殖戶的壓力,這種壓力對于本身抗風險能力就較弱的奶牛養殖業者來說,必然會產生較大的市場問題。
當然,從產業的角度來說,中小產業參與方特別是小牧場養殖者本身對抗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就較弱,很容易因為自身抗風險能力不足從而導致較為過激或情緒化的做法,反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風險。
因此,在多個因素共同疊加的情況下,乳制品產業的上游供給端就出現了問題,這就是原奶價格大跌,甚至某些養牛場出現過激選擇的原因所在。
其次,當前乳制品產業市場問題為什么這么難?其實,除了我們上面說的一些客觀的市場問題之外,當前乳制品市場還面臨著一個較大的問題,這就是恐慌情緒的蔓延。
站在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就會發現,恐慌情緒被媒體有意無意的放大反而成為了當前乳制品市場較大的難題。
單純依靠企業行為已經越來越難以支撐整個市場的發展,市場的發展壓力還在增加。所以,站在短期市場發展的角度來說,受到市場周期規律疊加疫情影響的多重壓力因素,自然而然導致了當前的乳制品市場困難。
這種短期困難的產生有他的客觀因素,也有其特殊的背景,不過這種困境也多是當下的短期影響,對于市場的長期影響并不大。
乳制品行業到底該怎么看呢?
首先,乳制品行業的長期向好態勢并沒有發生改變。
從市場整體發展趨勢的角度來說,當前的乳制品市場其實是短期緊張但長期看好的趨勢,這些年伴隨著中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乳制品的需求量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市場對于乳制品的需求量與需求種類依然不斷提升,但受到疫情的影響,部分需求被遏制,出現了需求側的下滑。
然而,伴隨著市場的全面開放,待疫情高峰期結束,我國對消費和投資的政策刺激將拉動消費回暖,而乳制品自身的健康屬性將帶動其需求復蘇。與此同時,大量用戶“陽康”之后需要大量的蛋白質補充來恢復體力和免疫力,牛奶作為最便宜也有效的蛋白質補充方式,無疑會受到更多用戶的青睞,市場需求將有可能進一步快速擴大。因此,市場的復蘇是非常值得我們期待的,整個乳制品產業向好的趨勢依然沒有發生改變。
據東興證券的研報預計,自2022年 12 月新冠疫情防控放開后,受疫情沖擊居民消費整體表現疲軟,短期對乳企不利,但中長期來看,預計 2023年春節前后,待疫情高峰期結束,我國對消費和投資的政策刺激將拉動消費回暖,而液奶自身的健康屬性將帶動其需求復蘇,對奶價形成支撐。
其次,市場現在更需要共克時艱,共同推動產業發展。面對著當前短期的困難,到底該怎么辦呢?從整個市場的角度來分析,當前出現的問題雖然客觀存在,但是也的確是在特殊情況下所產生的短期問題,由于市場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以及市場供應端的滯后性等多種因素導致的一種市場失靈的現象。這種現象從經濟發展史的角度來說大概率是一種短期現象,不會出現持續長時間的市場影響。
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就會發現,一旦出現市場失靈現象,想要依靠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來進行自我調節的話,往往會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并且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真正恢復正常,這就需要在市場看不見的手進行調節的同時,要讓看得見的手進行有效地市場干預了。
這就要從兩個角度來進行著手,一方面,對于整個市場來說,市場的信心建設尤為重要,當前市場的短期現象和情緒化波動相當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市場上下進一步統一共識,避免情緒的過度傳導。產業各方應該進一步共同維護產業的發展,避免產業的唱衰聲音引發了消費者的進一步情緒波動,從而構建起市場的信心與有效預期,真正推動市場的發展。
另一方面,就需要由政府出面,通過宏觀調控手段多措并舉推動市場發展:
一是實施有效的市場補貼措施。補貼養殖場、乳制品企業等產業上下游各個環節,通過補貼來推動企業更好地進行市場收儲,從而增加對于乳制品上游的需求。
二是以消費券杠桿推動消費復蘇。通過消費券等多種形式,對于主要行業進行消費券支持,吸引當前消費者加大乳制品的消費,從而在需求側推動需求回歸正常,加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回暖,確保消費地持續增長。
三是考慮更長期地建立乳制品噴粉收儲機制。可以考慮參考豬肉的冷凍收儲體系,建立國家的乳制品收儲體系,通過有效地收儲來平抑價格的過度波動,讓消費者可以獲得更便宜的乳制品,也熨平市場周期波動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因此,對于當前的乳制品行業來說,困難是暫時,“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市場前景依然向好,需要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來推動產業信心的重塑,更需要養殖場、乳企、政府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加大統籌,在政府的帶領下用看得見的手來真正進行有效地市場調節,從而推動市場回歸到正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