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春節臨近,豬肉價格不漲反跌,國家發改委甚至發出三級預警。分析師指出,近期豬價走勢疲弱是供需兩端共同作用的結果,往后看,生豬集中出欄壓力依然較大,而消費端恢復尚需時日,預計短期內豬價可能仍在低位徘徊。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最新數據,1月9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4.44元,比上周五下跌2.7%,比去年12月9日的每公斤32.12元下跌23%。生豬價格跌幅更大,據豬價網監測數據,1月9日,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5.7元/公斤,比去年12月9日的22.54元/公斤下降高達30%。
就在9日,國家發改委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1月3日-6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93∶1,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按照2021年6月發改委發布的《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當豬糧比價低于6∶1時,發布三級預警;當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于5∶1-6∶1時,發布二級預警;當豬糧比價低于5∶1時,發布一級預警。
分析師指出,當前生豬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需失調,供給壓力主要來自于前期大量的二次育肥(養殖戶購買正常出欄健康的豬進行再次育肥),養殖戶將出欄累積到年底集中釋放,但受疫情影響,需求端餐飲消費遭受打擊,旺季預期落空。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界面新聞表示,去年9月,由于當時豬價大幅度上漲,很多養殖戶專門針對春節之前的消費旺季進行了補欄,投機性二次育肥,10月豬價快速上漲后又出現了壓欄惜售,但后來的市場走勢卻事與愿違。
“11月因為防疫措施較為嚴格,對豬肉消費產生了明顯影響,豬價開始下跌。12月雖然防疫政策放開,但疫情呈現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對餐飲消費產生極大影響,導致豬肉需求疲弱。”他說。
馮永輝認為,上述情況導致了養豬戶恐慌性拋售,引發價格“踩踏”,進而導致豬價連續下跌。
分析師指出,往后看,鑒于市場集中出欄壓力仍在,供多需少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明顯改觀,豬價在春節前或仍維持較低水平。
馮永輝表示,從需求端來看,目前南方的腌制臘肉季已經結束,而北方地區的“趕大集”“殺年豬”已經開始,需求端有所恢復,但之前累積的庫存消化需要一定時間。
“短期來看,豬價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可能還是處于磨底階段或者說震蕩階段,后期消費恢復正常后,豬價可能會出現回升,養殖戶或將走出當前的虧損狀態。”他說。
東吳期貨也在研報中稱,短期來看,散戶手中的大體重豬仍較多,需求端看,受疫情影響,餐飲消費恢復仍需時日,預計豬價短期將繼續呈現底部震蕩的格局。
據財聯社近期從生豬行業電話會議上獲得的消息,目前養殖戶和集團豬企出欄積極,但前期壓欄和二次育肥大豬仍未出完,根據一線草根調研,420斤的大豬依然占三成左右。
從中長期來看,分析人士認為,2023年豬價不會出現去年的深跌局面,一方面,去年養殖單位補欄情緒相對謹慎,另一方面,2023年消費有望高于2022年。預計2023年豬價會相對平穩,均價可能略高于2022年。
東吳期貨指出,今年上半年雖然生豬出欄量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但整體仍然對應的是母豬存欄的相對低點,若后期生豬出欄體重能夠降至低位,那么春節后尤其是二季度的供應增量是比較有限的,疊加疫情沖擊消退后,需求有恢復預期,對于遠期豬價而言同樣也存在反彈預期。
上市公司新希望12月2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預計2023年生豬養殖行業產能進一步增加,但由于產能基數不算特別大,所以全年均價未必低于2022年。公司將繼續努力做好經營,推動養豬成本繼續下降,出欄量也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養豬業務盈利也會有較好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