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2023年廣州GDP目標增速預期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社零總額和進出口總值的增速目標分別為8%以上、6%左右和3%左右。
1月7日,廣州市長郭永航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上述目標。
跟往常有所不同的是,在本次“兩會”上,并未提及到2022年廣州GDP情況。
按照慣例,以往地方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會公布上一年GDP數據。例如廣州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到,2021年當地實現GDP為2.82萬億元,同比增長8.1%。
即使是在疫情全面爆發的2020年過后,2021年1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及2020年廣州GDP突破2.5萬億元,同比增長2.7%。不過在今年的《報告》并沒有對外公布2022年的GDP總量或增速。
郭永航在會上表示,過去一年,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考驗。去年10月以來,廣州先后遭遇了南沙、花都、白云等區的疫情,特別是海珠區局部疫情爆發,持續時間長、感染病例多、應對難度大,三年來前所未有。
內部疫情多點頻發,外部俄烏沖突、國際形勢嚴峻,內外交困下,2022年廣州GDP、進出口、固定投資和消費等指標成績與年度預期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2022年前三季度,廣州實現GDP為20735.4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水平低于2020年全年;而上半年的增速甚至僅1%。
2022年年初,廣州提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的目標。現在看來,這一目標或許要放在今年實現了。
預計GDP增長超6%
《報告》指出,預計今年廣州GDP增速達到6%以上。
6%是什么水平?根據廣州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5年年均增長6.1%。6%是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而且綜合了疫情爆發的2020年。可以說,廣州想要盡快恢復往常水準。這一目標較去年提出的5.5%也有所提高。
2020年,由于疫情爆發,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導致2021年呈現比過去幾年更高的增幅,達到8.1%,而2018-2019年分別為6.2%、6.8%。如果2022年的基數相對較低,2023年想要回到過往的平均水平希望很大。
另外,今年的投資總額目標為突破1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社零總額和進出口總值的目標增速分別達到8%以上、6%左右和3%左右。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在去年都不太給力。
2022年1-10月,廣州進出口額8720.3億元,同比減少3%;出口有明顯的下滑,為4884億元,同比下滑8.1%。
受本土疫情及全國疫情多點散發、局部地區出現反彈等因素影響,廣州交通運輸業運行承壓明顯。1-11月,全市客運量、貨運量同比分別下降20.9%和7.7%,降幅比1-10月分別擴大2.1個和0.2個百分點。
物流的停滯也給消費帶來一定的限制。《報告》顯示,2022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萬億元,增長1.5%。這一增速相比三季度同比增長3.1%,回落1.6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則呈現負增長狀態。受新開工項目減少、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疫情影響部分項目施工進度等因素影響,去年1-11月,廣州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下降1.8%。
2022前三季度,廣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7%。由于房地產投資占廣州總投資的半壁江山,該領域的負增長明顯影響經濟指標。
房地產投資拖后腿此前已有先例。在2018年一季度,廣州房地產投資出現0.1%的負增長。同期廣州經濟增速僅為4.3%,落后于全國的6.8%和廣東省的7%。
土地市場承壓直接影響地方政府財力。2022年,廣州市土地出讓收入僅1552億元,同比減少32%,大幅拉低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根據《廣州市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2022年廣州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629.2億元,對比2021年同期2388.6億元下滑31.79%。
“收入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和房地產市場環境影響,區級土地出讓收入低于預期。”《報告》指出。作為地方廣義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土地出讓金占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高達95%。
此前,廣州對去年的土地出讓收入預期為2302.6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期為2404.3億元。不過隨著經濟形勢變化,廣州分別于2022年5月和11月兩度調整預算方案。但也僅完成調整后預算收入目標的92.5%。
《報告》披露,在2022年,廣東省財政廳轉貸廣州市地方政府新增債券937.6億元。這也使得地方政府的“賬本”上出現地方債余額大增的情況。2020至2022年,廣州的地方債余額分別為3127.1億、3726.8億、4655.6億元,2022年新增929億元。
經濟形勢承壓,政府表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投資力度。根據《報告》,今年將安排重點項目800個,年度計劃投資3785億元,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全年投資總量突破1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超2500億元,工業投資超1800億元,城市更新投資超2000億元。
這一投資力度也是近年來的前列。2021年末,廣州固定資產投資超8500億元,增長11.7%,年均增長10%。
先進制造業強市
去年,廣州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造業立市”,這一目標仍是今年的重點。《報告》指出,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
根據《報告》,廣州將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軟件和信創、時尚產業、文化創意等8個萬億級產業鏈群,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現代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綠色石化和新材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等13個千億級產業鏈群。
2022年,廣州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4%以上,提高0.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1230億元,增長11%。
汽車制造業仍是全市工業增長的重要支撐,去年1-11月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0%,其中新能源汽車產出勢頭較好,產值、產量同比均增長1.2倍。
作為廣州的第一大產業,汽車產業2021年產值超6000億元,產量296.6萬輛、創稅363.5億元,產量和創稅均居全國城市第一。據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初步統計,2022年廣州汽車產量超310萬輛,連續四年居全國城市之首。
今年,將推動廣本新增12萬輛純電動生產線、東風日產20萬輛純電動生產線、廣汽自研電池電驅等重點項目,提升汽車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
應當指出,在提出“制造業立市”的第二年,廣州仍面臨不少問題。例如在《預算草案》中就提到,“廣州市經濟過度依賴汽車、房地產等傳統產業,新興產業體量偏小,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廣州發改委表示,2023年擬安排項目1722個,總投資超6.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1億元,相當于平均每月將超過400億元的投資額。
其中,年度計劃投資超10億元項目109個;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增芯等9個項目年度投資超50億元。
根據《報告》,將著力推動“3+5+X”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鏈集群發展,高水平規劃建設南沙科學城。
作為廣州第三中軸線的核心,南沙被“寄予眾望”。隨著《南沙方案》的提出,南沙的發展定位不輸于中心城區。《報告》提及,發展南沙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集成電路、生命健康、創新金融等重點產業,打造為打造廣州城市新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