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2023年1月6日,華夏基金正式宣告其歷時一年之久的外資股東變更終于落定。據華夏基金公告稱,原股東加拿大鮑爾集團(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將其持有的華夏基金13.9%股權轉讓給股東邁凱希金融公司(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一事項完成工商變更登記。
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華夏基金的股權結構變更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比例62.2%)、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出資比例27.8%)、天津海鵬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出資比例10%)。2022年12月23日,證監會公告顯示,華夏基金股權變更獲批通過。證監會核準邁凱希金融公司(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成為公司主要股東,對其依法受讓華夏基金3308.2萬元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13.9%)無異議。
據新經濟e線了解,早在2022年1月,邁凱希金融公司與加拿大鮑爾集團達成協議,邁凱希金融公司擬以11.5億加元(約合人民幣57.58億元)的現金價格收購鮑爾集團持有的華夏基金13.9%的股權。隨著鮑爾集團退出華夏基金,邁凱希金融公司持股份額從13.9%提升至27.8%,成為華夏基金的唯一一家外資股東。按邁凱希金融公司以上受讓價格計算的話,華夏基金整體估值已超400億元。
另據證監會官網最新信息表明,截至2023年1月6日,當前申請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基金公司共計有14家,分別包括嘉合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惠升基金、新華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恒越基金、國壽安保基金、中歐基金、合煦智遠基金、浙商基金、萬家基金、諾德基金、泰信基金、銀河基金。
其中,銀河基金的股權變更申請剛于今年1月4日獲證監會受理。2022年12月,中郵資本公告稱,為豐富公司業務類型,增強金融服務能力,擬以3.23億元的價格從控股股東——中石油集團手中購買銀河基金12.50%的股權。
諾安基金股權高價甩賣
此外,新經濟e線獲悉,諾安基金第三大股東——大恒科技(600288.SH)擬清倉其所持二成股權事項也有了最新進展。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及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擬出售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的議案》,同意公司以不低于10億元(如與評估值存在差異,以高者為準)為最終價格出售該部分股權。實際上,大恒科技最初受讓價格僅億元出頭。
早在去年8月18日,大恒科技便放出風聲,為聚焦公司主業,盤活低效資產,進一步支持主業發展,同意公司出售所持有諾安基金20%的全部股權。公開資料表明,諾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12月9日,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深圳市捷隆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諾安基金40%股權,為并列第一大股東;大恒科技持有剩下20%股權,居第三大股東。
等到大半年過后的今年1月4日,大恒科技披露關于擬出售參股公司股權的進展公告稱,現公司擬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方式轉讓該部分股權。公司聘請了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以2022年5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對交易標的進行評估。根據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出具的《大恒新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其持有的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項目資產評估報告》(中聯評報字[2022]第3269號),選用市場法作為本次評估的最終結果,諾安基金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512141.04萬元。公司持有的諾安基金20%股權對應評估價值為102428.21萬元,公開掛牌價格不低于評估價。
從持有時間來看,大恒科技從最初受讓到如今高價甩賣,前后歷時超過十余年。屆時,如果順利出讓的話,大恒科技獲利將十分豐厚。時間回到2007年12月8日,大恒科技與自身公司第二大股東科學城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1.16億元受讓諾安基金20%股權,并構成關聯交易。2007年年底,大恒科技完成款項支付,并于2012年2月25日發布公告稱,受讓事項已獲中國證監會批準。如今,對比不低于10.24億元的出讓價格,其股權增值高達近8倍。
大恒科技表示,本次交易將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方式出售,交易對方尚不明確,暫不構成關聯交易。如經公開掛牌方式確定的受讓方為公司的關聯方,公司將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
來源: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
1月5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正式掛牌諾安基金20%股權轉讓相關信息。其官網顯示,大恒科技公開掛牌轉讓諾安基金20%股權,轉讓底價為10.24億元,披露期間為1月5日至2月6日,意向受讓方需在此期間提交申請材料,并交納2.05億元交易保證金。信息披露期滿后,如未征集到意向投資方,將延長信息披露。
上述公示還表明,此次股權轉讓有協議轉讓、競價轉讓、聯合轉讓等多種方式。若掛牌期間只產生一家意向受讓方,則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產生兩家及以上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則采取競價轉讓方式。
同時,股權轉讓接受聯合受讓方式,聯合受讓各方應當簽訂《聯合受讓協議》,單個聯合體成員受讓比例不低于5%股權,且不得采用信托方式參與交易。若采用聯合受讓方式,從該比例限制可以推斷,諾安基金此次轉讓的20%股權至多將帶來4名新增股東。
目前,原股東并未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若是兩大股東未來實現增持,不排除大股東借股權轉讓之機實現對諾安基金的控股。
新經濟e線注意到,作為股權轉讓標的,諾安基金經過十余年來的發展,其凈資產也已從2016年底的1.49億元增加至2021年底的17.68億元,增幅超過10倍。不過,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諾安基金最近一年凈利潤有所下滑。據大恒科技公布的諾安基金財務信息,2022年1月-11月,諾安基金實現營業收9.31億元,凈利潤2.46億元;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24億元,凈利潤3.05億元。
公募牌照成“香餑餑”
值得關注的是,在基金公司股權轉讓高溢價的背景下,公募牌照成為了資本各方眼中的“香餑餑”。據新經濟e線了解,以券商系為例,新年伊始,兩大頭部券商旗下資管子公司進軍公募賽道均有了新突破。一是中信證券資管子公司已獲證監會批復,二是招商證券資管子公司則遞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審批的申請。
1月3日,中信證券發布關于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批復的公告稱,2022年12月30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關于核準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批復》(證監許可[2022]3254號,以下簡稱批復)。
來源:公司公告
根據該批復,中國證監會核準公司設立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資管)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中信證券資管注冊地為北京市,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公司現金出資,業務范圍為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不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內委托投資管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和職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以下合稱養老金業務),并核準中信證券資管作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從事境外證券投資管理業務。同時,中國證監會核準公司減少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養老金業務除外)。
如今,隨著中信證券資管子公司的獲批加入,全市場券商資管子公司擴容至25家。此前于2022年6月20日,《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一參一控一牌”正式落地,部分券商已經準備申請公募牌照,開啟公募化轉型。
另據中信證券2022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中信證券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5956.75億元,包括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分別為6591.14億元、9365.61億元,資管新規下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不包括養老業務、公募大集合產品以及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份額約16.79%,排名行業第一。
就在1月3日當天,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資管)也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審批申請,并于1月4日獲證監會受理。招商資管為招商證券100%控股的資管子公司,前身是招商證券資產管理總部。
截至目前,招商證券旗下已控股博時基金和參股招商基金兩家頭部公募,其持股比例分別為49%和45%股份。若本次的提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審批申請順利獲批,則意味著招商證券直接及間接擁有的公募基金牌照將增加至3張。
招商資管成立于2015年4月,截至2022上半年末管理總規模達4178.61億元。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招商資管的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排名證券行業第7,合規受托資金規模排名證券行業第6。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招商資管私募資管月均規模為2811.25億元,位居行業第8位。
對券商系資管而言,同一主體在參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礎上,允許同一集團下證券資管子公司等專業資管機構申請公募牌照,利于券商布局公募領域,吸引更多個人投資者,為券商帶來業績增量。可見,“一參一控一牌”正式落地后券商申請公募牌照提速。
截至1月6日,除了中信證券外,已獲得公募牌照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共計有14家。其中,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獲批持有公募牌照,分別是東證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君資管、山證資管。此外,仍有8家券商在排隊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分別是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創證券、國信證券、國聯證券、華安證券、東興證券、國海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