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觀察】疫情防控新局面:管控降級、開放國境,農村或迎重癥高峰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觀察】疫情防控新局面:管控降級、開放國境,農村或迎重癥高峰

從“動態清零”到“保健康、防重癥”,防疫目標的變化,難題也在變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程大發 張倩楠 趙孟 彭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中國防疫“新十條”實施滿1個月后,從2023年1月8日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此同時,中國對疫情的管控手段將從“乙類甲管”變更為“乙類乙管”,也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從法律意義上“降級”管理,意味著防控層面做出了實質性調整。一些地方的防疫設施正在拆除,各大機場的國際航班正在增加,人們的生產生活正在恢復正常。

然而,疫情傳播并沒有結束,雖然一個月來,各大城市的感染高峰正在過去,但開放入出入境、取消國內人員流動限制措施后,未來一段時期的防疫壓力仍然不可輕視。

從“動態清零”到“保健康、防重癥”,防疫目標的變化,難題也在變化。

“打開國門”

“今天對瑞麗人是大日子,全瑞麗的人應該都會來看看。”

2023年1月8日早上,在云南瑞麗姐告口岸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租車司機釧幸民告訴界面新聞,今天他特意接了一單從瑞麗到姐告口岸的車,“主要是想來看看開門的情況。”

8時整,姐告國門廣場上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冉冉升起,“開關!”在接收到瑞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站長下達的開關指令后,瑞麗口岸各出入境通道同時打開。自此,瑞麗口岸宣布全面恢復通關。

瑞麗口岸是國家一級口岸,是中國對緬甸貿易最大的陸地口岸,由國門通道、中緬街通道和貨場通道三條不同功能的通道組成,分別承擔著人員(含公務和持護照人員)、摩托車和小型車輛、貨車及大型車輛的出入境檢查任務,當地居民稱之為“大國門”“小國門”和“貨車國門”。

1月8日,為了目睹口岸重新開放的時刻,姐告國門前圍攏了許多瑞麗市民,一些家庭專門趕來拍照留念,還有一些人做起了直播。姐告廣場上販賣特產的小商販也悄然出現,三三兩兩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聊天,站在國門處最近的人還時不時揮舞雙手,向對面的緬甸居民打招呼。

釧幸民介紹,自己以前是做邊貿的,幾乎每周都會往來緬甸,“口岸每天有五六萬人進出。”瑞麗與緬甸長期來往密切,“以前瑞麗有很多緬甸人,這幾年因為疫情基本都被送回去了。”四十多歲的琴也站在人群中,她是緬甸人,但中文說得很好。她稱自己嫁來中國已經十多年,四五年沒有回家,今天聽說國門會開,特意趕過來見證一下。

在首都北京,1月8日凌晨開始,首都機場人流量明顯增多,T3航站樓國內到達的兩個出口有很多人接機,但國際到達出口處則稍顯蕭索。據航班數據服務軟件“飛常準”消息,1月8日,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國際航班計劃執飛數量為22架,其中計劃到達8個國際航班。

開放國境首日,首都機場到達的國際旅客正在接受媒體采訪。攝影:程大發

10時36分,從中國香港飛來的國泰航空CX334號航班落地首都機場,成為首都機場迎來的首架實行“乙類乙管”后落地的國際及地區航班。11點40分左右,從德國法蘭克福和波蘭華沙飛來的航班也陸續到達首都機場。此時,T3航站樓國際到達的出口處早已擠滿了接機的人群,包括有備而來的各國媒體。

對于許多出入境人員而言,這一天他們等了近3年。按照《關于印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通知》要求,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需要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后再來華。盡管如此,現在的管理措施相比以前,已經是極大簡化,也方便了人們出入國境。

中國此前已宣布取消“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同時,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游。

我國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政策,對疫情形勢會有何影響?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魏晟對界面新聞介紹,開放國境后,隨著人員之間交流往來增多,新冠病毒變異株會在世界范圍進一步擴散,不同地區的變異株也會互相傳播。

病毒學家常榮山介紹,國境重開以后,境外輸入疫情將難以避免。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海外最新一代的流行毒株會不斷輸入我國,特別是那些傳播力強,免疫逃逸強的變異株,比如,CH.1.1、BQ.1.1、BQ.1.1.10(BQ.1.18)和XBB都有可能在一個月內滲入。這些變異株比現在在華的主流變異株BA 5.2,BF.7有著更強的人體適應性,將會很快取代它們。

魏晟表示,疫情爆發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病毒變異株的傳染力如何,免疫逃逸能力如何;另一個取決于現有人群免疫屏障水平的高低,我國人群的免疫水平和國外的免疫水平具有較大差別,國外人群不僅有疫苗加強免疫,還經歷了多輪新冠病毒的自然感染,人工免疫和自然免疫雙管齊下,整個人群免疫屏障水平較高。

常榮山介紹,由于在過去3周左右的時間內我國有大量感染個體,這些個體已經產生了中和抗體,因此推斷,不會形成新一輪的感染高峰。“需要警覺的是,那些在2022年11月25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未被感染的個體,在2023年1月8日之后,將可能被新的目前未占主流的變異株感染。盡管如此,這些未來的被感染者的癥狀并不必然比第一波高峰中被感染的個體更為嚴重。”常榮山表示。

各地快速過峰

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條),針對疫情防控提出了一系列調整措施,包括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等要求。同時,國家決定無癥狀和輕癥患者采取居家隔離方式治療,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由此,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全新局面,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

一個月來,全國各地迎來感染高峰,尤其是在人群更集中的大城市,病毒快速擴散,多數家庭都發現陽性感染者。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1月6日在中聯部“中國防疫政策專題吹風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各地的疫情總體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受前期疫情水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地迎來疫情流行高峰的時間會有所差別。

近期,為監測當地新冠疫情和分析研判,多地陸續發起了新冠感染情況調查。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發布的問卷調查(第二次)結果則顯示,全省陽性檢出的高峰期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處于回落階段。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研究員唐雪峰隨后表示,根據調查結果綜合研判,四川省居民的整體感染發病已超過八成,全省感染發病的高峰應該已經過去。

四川內江市新冠病毒感染時間分布。內江疾控 圖

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數處于高位波動期,全省預計感染率已達50%,三亞市、海口市整體上已過感染高峰。1月6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北京疫情態勢已經趨緩,用藥緊缺已經緩解,但門急診、重癥患者救治等方面工作任務依然艱巨,容不得絲毫松勁懈怠。

2022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賽娟團隊在《初步分析我國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奧密克戎亞型多樣性與流行病學特征》一文中,對近期我國疫情傳播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該論文初步判斷,此輪奧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數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廣州、上海、重慶等城市接近尾聲。

1月8日,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焦雅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2022年12月起,全國發熱門診就診量進入快速上升階段。到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時,急診量進入高峰期,急診高峰意味著重癥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來。”不過,從現在全國的情況來看,全國主要城市,也就是說直轄市、省會城市,包括一些計劃單列市,正在渡過或已經渡過感染高峰。目前,從這些大城市的情況來看,急診和重癥高峰,尤其是急診也出現了回落跡象,但重癥救治仍處在高位平臺期。

據介紹,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重癥床位使用率約為54%,而目前,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重癥床位的使用率達到了約80%。城市和農村同時出現感染率增長的局面,我國的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任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常榮山對界面新聞介紹,我國新冠防控措施調整后,各地出現高感染率的原因是因為人群免疫屏障過低。所謂免疫屏障就是抗體陽性保護率,一方面與接種疫苗有關,另一方面與是否感染過有關。而自然免疫加上疫苗的人工免疫就形成了混合免疫,混合免疫的免疫屏障要高于單純感染病毒或接種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

魏晟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之間的致病性目前看來并沒有明顯變化。但個體免疫水平隨著時間延長會逐漸降低。目前的研究發現,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所產生的新冠病毒抗體,在六個月就會衰退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這時候如果有新的變異株,就會帶來感染高峰。從國外的趨勢看來,奧密克戎帶來的感染高峰一波比一波低,因為自然感染后,對其后的變異株會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保護作用。如果兩種變異株在進化樹上相對較近,交叉免疫保護作用就較強,反之就較弱。比如感染BA.5.2后,對于BF.7的抵抗作用就較強,但對于變異更多的XBB的交叉保護作用就較弱。

2023年1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陳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其實,我國人群對奧密克戎無論是BA.5.2還是BF.7,還是XBB系列的變異株,普遍都是易感的。但是,近期大部分人感染了BA.5.2和BF.7以后,在短期內會產生抗體,對XBB系列變異株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個別人可能保護作用會持續6個月左右。所以,現階段XBB不會造成我國本土大規模流行。

在此背景下,接種新冠疫苗是保護重點人群,預防感染、重癥、死亡的重要措施。常榮山介紹,美國疾控中心研究發現,被新冠感染過的患者,如果不接種疫苗,他們被再次感染的幾率比感染后接種疫苗的人明顯增高。

農村成重中之重

隨著國內許多城市已逐漸渡過感染高峰,有近5億人口規模的中國農村,疫情形勢仍時刻牽動人心。陳賽娟團隊預測,春運會將感染浪潮加速15-30天;預計中西部省份的感染浪潮剛剛開始;預計四川、陜西、甘肅、青海等省的農村和中小城鎮地區,感染峰值將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現。

焦雅輝日前判斷,隨著全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加上春運和春節假期人員流動等因素的影響,會有部分地方迎來疫情快速上升、城市和農村同時出現感染率增長的局面,醫療救治任務仍然面臨挑戰。“春運之前,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也已經迎來感染高峰。從這個趨勢來看,春運期間,這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有可能會迎來急診和重癥發病高峰。”焦雅輝在央視報道中表示。

界面新聞近日實地探訪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的達州市罐子鎮,發現這里已經度過到了感染高峰,暫時并沒有迎來預期的第二波感染,但這個冬天去世的老人比過去要多一成左右。

有鄉鎮衛生院醫生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外出務工的多數是年輕人,這些人在回鄉之前可能已經“陽過了”,回家后二次感染的概率較低;此外,經過上一輪的普遍感染,許多人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常識,感染后知道自行買藥和居家治療,主動減少來醫院就診。鑒于此,該院醫生預計可能不會出現此前預判的“第二波”,但農村地區的老人應該被重點關照。

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而作為距離農村居民最近的醫療機構,村級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在“防重癥”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對重癥患者往往難以展開及時救治。

為有效做好農村地區防疫工作,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重點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癥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方面工作,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毛德智指出,該工作方案明確要求,“五級書記”要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要建立包保制度,省統籌、市調度、縣鄉村抓落實,層層壓實責任。此外,上述工作方案對建立相應工作機制也提出了要求,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0個部門,成立了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工作專班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開展工作,重點是發揮責任落實、政策協同、基層動員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各級也在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機制。

2023年1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關于做好新冠重點人群動態服務和“關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重點人群要“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預防和減少新冠重癥發生,并提出了12條工作內容,特別強調要進一步筑牢織密基層的“保健網”,加強重點人群動態管理和基層發熱門診的建設,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藥品、設備配備到位,必要的藥品器械要直達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針對“四早”如何落實,1月7日,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早發現”主要是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進行一對一包保聯系,每周聯系服務不少于2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早識別”就是要加強對這些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對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比如有些基礎病的并發癥、新冠重癥風險的苗頭和傾向性癥狀出現以后,要及時識別,及時給予指導和轉診。“早干預”,就是在基層要配備必要的氧療設備,如氧氣袋、氧氣瓶、制氧機,還要配備便攜式的指夾、脈搏式血氧儀監測血氧,發現異常情況,迅速給予吸氧和相應的藥物治療,同時結合實際及時轉診。“早轉診”就是發現了需要轉診的,要及時轉到上級醫院接受治療。

聶春雷介紹,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向全國各地派出了15個指導組,督促指導做好準備工作。在此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農村疫情防控比較好的經驗做法,有的強化分級診療,有的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的加強重點人群摸底和服務保障。對于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國家衛健委將進一步推廣。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觀察】疫情防控新局面:管控降級、開放國境,農村或迎重癥高峰

從“動態清零”到“保健康、防重癥”,防疫目標的變化,難題也在變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程大發 張倩楠 趙孟 彭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中國防疫“新十條”實施滿1個月后,從2023年1月8日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此同時,中國對疫情的管控手段將從“乙類甲管”變更為“乙類乙管”,也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從法律意義上“降級”管理,意味著防控層面做出了實質性調整。一些地方的防疫設施正在拆除,各大機場的國際航班正在增加,人們的生產生活正在恢復正常。

然而,疫情傳播并沒有結束,雖然一個月來,各大城市的感染高峰正在過去,但開放入出入境、取消國內人員流動限制措施后,未來一段時期的防疫壓力仍然不可輕視。

從“動態清零”到“保健康、防重癥”,防疫目標的變化,難題也在變化。

“打開國門”

“今天對瑞麗人是大日子,全瑞麗的人應該都會來看看。”

2023年1月8日早上,在云南瑞麗姐告口岸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租車司機釧幸民告訴界面新聞,今天他特意接了一單從瑞麗到姐告口岸的車,“主要是想來看看開門的情況。”

8時整,姐告國門廣場上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冉冉升起,“開關!”在接收到瑞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站長下達的開關指令后,瑞麗口岸各出入境通道同時打開。自此,瑞麗口岸宣布全面恢復通關。

瑞麗口岸是國家一級口岸,是中國對緬甸貿易最大的陸地口岸,由國門通道、中緬街通道和貨場通道三條不同功能的通道組成,分別承擔著人員(含公務和持護照人員)、摩托車和小型車輛、貨車及大型車輛的出入境檢查任務,當地居民稱之為“大國門”“小國門”和“貨車國門”。

1月8日,為了目睹口岸重新開放的時刻,姐告國門前圍攏了許多瑞麗市民,一些家庭專門趕來拍照留念,還有一些人做起了直播。姐告廣場上販賣特產的小商販也悄然出現,三三兩兩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聊天,站在國門處最近的人還時不時揮舞雙手,向對面的緬甸居民打招呼。

釧幸民介紹,自己以前是做邊貿的,幾乎每周都會往來緬甸,“口岸每天有五六萬人進出。”瑞麗與緬甸長期來往密切,“以前瑞麗有很多緬甸人,這幾年因為疫情基本都被送回去了。”四十多歲的琴也站在人群中,她是緬甸人,但中文說得很好。她稱自己嫁來中國已經十多年,四五年沒有回家,今天聽說國門會開,特意趕過來見證一下。

在首都北京,1月8日凌晨開始,首都機場人流量明顯增多,T3航站樓國內到達的兩個出口有很多人接機,但國際到達出口處則稍顯蕭索。據航班數據服務軟件“飛常準”消息,1月8日,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國際航班計劃執飛數量為22架,其中計劃到達8個國際航班。

開放國境首日,首都機場到達的國際旅客正在接受媒體采訪。攝影:程大發

10時36分,從中國香港飛來的國泰航空CX334號航班落地首都機場,成為首都機場迎來的首架實行“乙類乙管”后落地的國際及地區航班。11點40分左右,從德國法蘭克福和波蘭華沙飛來的航班也陸續到達首都機場。此時,T3航站樓國際到達的出口處早已擠滿了接機的人群,包括有備而來的各國媒體。

對于許多出入境人員而言,這一天他們等了近3年。按照《關于印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通知》要求,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需要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后再來華。盡管如此,現在的管理措施相比以前,已經是極大簡化,也方便了人們出入國境。

中國此前已宣布取消“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同時,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游。

我國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政策,對疫情形勢會有何影響?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魏晟對界面新聞介紹,開放國境后,隨著人員之間交流往來增多,新冠病毒變異株會在世界范圍進一步擴散,不同地區的變異株也會互相傳播。

病毒學家常榮山介紹,國境重開以后,境外輸入疫情將難以避免。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海外最新一代的流行毒株會不斷輸入我國,特別是那些傳播力強,免疫逃逸強的變異株,比如,CH.1.1、BQ.1.1、BQ.1.1.10(BQ.1.18)和XBB都有可能在一個月內滲入。這些變異株比現在在華的主流變異株BA 5.2,BF.7有著更強的人體適應性,將會很快取代它們。

魏晟表示,疫情爆發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病毒變異株的傳染力如何,免疫逃逸能力如何;另一個取決于現有人群免疫屏障水平的高低,我國人群的免疫水平和國外的免疫水平具有較大差別,國外人群不僅有疫苗加強免疫,還經歷了多輪新冠病毒的自然感染,人工免疫和自然免疫雙管齊下,整個人群免疫屏障水平較高。

常榮山介紹,由于在過去3周左右的時間內我國有大量感染個體,這些個體已經產生了中和抗體,因此推斷,不會形成新一輪的感染高峰。“需要警覺的是,那些在2022年11月25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未被感染的個體,在2023年1月8日之后,將可能被新的目前未占主流的變異株感染。盡管如此,這些未來的被感染者的癥狀并不必然比第一波高峰中被感染的個體更為嚴重。”常榮山表示。

各地快速過峰

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條),針對疫情防控提出了一系列調整措施,包括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等要求。同時,國家決定無癥狀和輕癥患者采取居家隔離方式治療,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由此,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全新局面,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

一個月來,全國各地迎來感染高峰,尤其是在人群更集中的大城市,病毒快速擴散,多數家庭都發現陽性感染者。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1月6日在中聯部“中國防疫政策專題吹風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各地的疫情總體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受前期疫情水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地迎來疫情流行高峰的時間會有所差別。

近期,為監測當地新冠疫情和分析研判,多地陸續發起了新冠感染情況調查。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發布的問卷調查(第二次)結果則顯示,全省陽性檢出的高峰期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處于回落階段。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研究員唐雪峰隨后表示,根據調查結果綜合研判,四川省居民的整體感染發病已超過八成,全省感染發病的高峰應該已經過去。

四川內江市新冠病毒感染時間分布。內江疾控 圖

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數處于高位波動期,全省預計感染率已達50%,三亞市、海口市整體上已過感染高峰。1月6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北京疫情態勢已經趨緩,用藥緊缺已經緩解,但門急診、重癥患者救治等方面工作任務依然艱巨,容不得絲毫松勁懈怠。

2022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賽娟團隊在《初步分析我國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奧密克戎亞型多樣性與流行病學特征》一文中,對近期我國疫情傳播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該論文初步判斷,此輪奧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數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廣州、上海、重慶等城市接近尾聲。

1月8日,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焦雅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2022年12月起,全國發熱門診就診量進入快速上升階段。到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時,急診量進入高峰期,急診高峰意味著重癥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來。”不過,從現在全國的情況來看,全國主要城市,也就是說直轄市、省會城市,包括一些計劃單列市,正在渡過或已經渡過感染高峰。目前,從這些大城市的情況來看,急診和重癥高峰,尤其是急診也出現了回落跡象,但重癥救治仍處在高位平臺期。

據介紹,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重癥床位使用率約為54%,而目前,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重癥床位的使用率達到了約80%。城市和農村同時出現感染率增長的局面,我國的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任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常榮山對界面新聞介紹,我國新冠防控措施調整后,各地出現高感染率的原因是因為人群免疫屏障過低。所謂免疫屏障就是抗體陽性保護率,一方面與接種疫苗有關,另一方面與是否感染過有關。而自然免疫加上疫苗的人工免疫就形成了混合免疫,混合免疫的免疫屏障要高于單純感染病毒或接種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

魏晟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之間的致病性目前看來并沒有明顯變化。但個體免疫水平隨著時間延長會逐漸降低。目前的研究發現,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所產生的新冠病毒抗體,在六個月就會衰退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這時候如果有新的變異株,就會帶來感染高峰。從國外的趨勢看來,奧密克戎帶來的感染高峰一波比一波低,因為自然感染后,對其后的變異株會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保護作用。如果兩種變異株在進化樹上相對較近,交叉免疫保護作用就較強,反之就較弱。比如感染BA.5.2后,對于BF.7的抵抗作用就較強,但對于變異更多的XBB的交叉保護作用就較弱。

2023年1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陳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其實,我國人群對奧密克戎無論是BA.5.2還是BF.7,還是XBB系列的變異株,普遍都是易感的。但是,近期大部分人感染了BA.5.2和BF.7以后,在短期內會產生抗體,對XBB系列變異株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個別人可能保護作用會持續6個月左右。所以,現階段XBB不會造成我國本土大規模流行。

在此背景下,接種新冠疫苗是保護重點人群,預防感染、重癥、死亡的重要措施。常榮山介紹,美國疾控中心研究發現,被新冠感染過的患者,如果不接種疫苗,他們被再次感染的幾率比感染后接種疫苗的人明顯增高。

農村成重中之重

隨著國內許多城市已逐漸渡過感染高峰,有近5億人口規模的中國農村,疫情形勢仍時刻牽動人心。陳賽娟團隊預測,春運會將感染浪潮加速15-30天;預計中西部省份的感染浪潮剛剛開始;預計四川、陜西、甘肅、青海等省的農村和中小城鎮地區,感染峰值將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現。

焦雅輝日前判斷,隨著全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加上春運和春節假期人員流動等因素的影響,會有部分地方迎來疫情快速上升、城市和農村同時出現感染率增長的局面,醫療救治任務仍然面臨挑戰。“春運之前,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也已經迎來感染高峰。從這個趨勢來看,春運期間,這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有可能會迎來急診和重癥發病高峰。”焦雅輝在央視報道中表示。

界面新聞近日實地探訪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的達州市罐子鎮,發現這里已經度過到了感染高峰,暫時并沒有迎來預期的第二波感染,但這個冬天去世的老人比過去要多一成左右。

有鄉鎮衛生院醫生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外出務工的多數是年輕人,這些人在回鄉之前可能已經“陽過了”,回家后二次感染的概率較低;此外,經過上一輪的普遍感染,許多人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常識,感染后知道自行買藥和居家治療,主動減少來醫院就診。鑒于此,該院醫生預計可能不會出現此前預判的“第二波”,但農村地區的老人應該被重點關照。

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而作為距離農村居民最近的醫療機構,村級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在“防重癥”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對重癥患者往往難以展開及時救治。

為有效做好農村地區防疫工作,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重點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癥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方面工作,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毛德智指出,該工作方案明確要求,“五級書記”要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要建立包保制度,省統籌、市調度、縣鄉村抓落實,層層壓實責任。此外,上述工作方案對建立相應工作機制也提出了要求,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0個部門,成立了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工作專班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開展工作,重點是發揮責任落實、政策協同、基層動員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各級也在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機制。

2023年1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關于做好新冠重點人群動態服務和“關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重點人群要“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預防和減少新冠重癥發生,并提出了12條工作內容,特別強調要進一步筑牢織密基層的“保健網”,加強重點人群動態管理和基層發熱門診的建設,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藥品、設備配備到位,必要的藥品器械要直達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針對“四早”如何落實,1月7日,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早發現”主要是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進行一對一包保聯系,每周聯系服務不少于2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早識別”就是要加強對這些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對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比如有些基礎病的并發癥、新冠重癥風險的苗頭和傾向性癥狀出現以后,要及時識別,及時給予指導和轉診。“早干預”,就是在基層要配備必要的氧療設備,如氧氣袋、氧氣瓶、制氧機,還要配備便攜式的指夾、脈搏式血氧儀監測血氧,發現異常情況,迅速給予吸氧和相應的藥物治療,同時結合實際及時轉診。“早轉診”就是發現了需要轉診的,要及時轉到上級醫院接受治療。

聶春雷介紹,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向全國各地派出了15個指導組,督促指導做好準備工作。在此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農村疫情防控比較好的經驗做法,有的強化分級診療,有的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的加強重點人群摸底和服務保障。對于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國家衛健委將進一步推廣。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巴东县| 镇康县| 五华县| 望都县| 孝感市| 古蔺县| 蒙自县| 高要市| 揭东县| 滨州市| 延津县| 台南县| 白沙| 天水市| 天津市| 且末县| 弥渡县| 眉山市| 上饶市| 兰溪市| 二手房| 陕西省| 佳木斯市| 三门县| 阜新市| 邯郸县| 怀来县| 耒阳市| 鄂托克旗| 峨眉山市| 依兰县| 普格县| 额尔古纳市| 芮城县| 嘉祥县| 绥中县| 万源市| 永年县| 青阳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