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如何走出寒冬臘月?眾多腫瘤NGS企業給出的答案是——出海。
新年開局,便有多家企業宣布產品出海進展。1月3日,先是燃石醫學宣布,其泛癌種早篩產品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隨后,世和基因宣布泛癌種MRD監測產品拿到歐盟CE認證。
雖然CE認證門檻不高,只是小試牛刀;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有門檻,也不過是研發早期階段的一個鼓勵,距離產品真正獲批、乃至商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些對整個腫瘤NGS行業仍然是好消息。
畢竟,這代表著國內的腫瘤NGS企業們,不再困于內卷,而是希望在更成熟的海外市場突圍,完成技術和商業的跨越。
屬于腫瘤NGS大航海的時代,雖然未至,但終會到來。
01 卷起來的腫瘤NGS行業
時間回到幾年前,腫瘤NGS行業還是風口上的豬,“獨角獸”遍地跑。眼下,很多人可能早已不這么認為。
這一點,通過燃石醫學的股價便能窺探一般。2021年,燃石醫學股價跌幅為58%。在腰斬的基礎上,其股價2022年又下跌了78%,真正詮釋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這也不奇怪。腫瘤NGS行業的各細分領域,國內市場都還處于起步階段。言外之意,市場可能還需要經過培育才能壯大,現階段容量有限,未來前景存憂。
更重要的是,有限的市場中還涌入了太多選手,行業早期便有了內卷的跡象。不管是伴隨診斷、MRD,還是單癌種、泛癌種早篩產品,入局者都如過江之鯽。
就拿泛癌種領域來說,早在2020年,鹍遠生物就宣稱,自己的泛癌種早篩產品PanSeer,最快將在2023年實現商業化。
同一年,燃石醫學也啟動了國內首個前瞻性、多中心泛癌種早篩臨床研究項目“PREDICT”。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入局泛癌種早篩的國內企業,已超過10家,包括博爾誠、萊盟君泰、思勤醫療、吉因加、桐樹基因等選手,均有泛癌種早篩在研或臨床產品。
無論是對于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對于國內整個腫瘤NGS行業的發展而言,這種內卷都不是一種好的現象。
腫瘤NGS企業,或許到了從內卷走向外卷的時候了。
02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何為外卷?無外乎走出去。
原因很簡單,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尤其歐美市場,腫瘤NGS的商業化邏輯已經得到驗證。伴隨診斷市場已被充分驗證,即使是同樣處于早期,產品尚未得到完全驗證的泛腫瘤早篩產品,也已進入“大賣”階段。
2021年6月,GRAIL推出全球首款泛癌種早篩產品Galleri。2022年三季度,GRAIL母公司因美納預計,Galleri去年銷售額在5000萬—6000萬美金左右。
在沒有醫保支持的背景下,Galleri能有這種的商業表現,足以證明海外的月亮的確更圓。
要知道,雖然Galleri售價不低,近千美元(950美元),但仍然不缺買單方。
目前,Galleri的商業化渠道,包括醫生渠道、大企業渠道以及商保/衛生系統渠道。
對于Galleri來說,接受度最高的自然是不差錢的人群,這部分人群通常都有常年的醫生顧問等。并且,這部分人群規模并不小,GRAIL此前在招股書預測,全美國大約有100萬。
基于此,擁有健康檢測需求客戶的醫生群體,成為了GRAIL開發的重要合作伙伴,這也是Galleri會快速放量的預測因素之一。
同樣的,商保/衛生系統和大企業也不會過分糾結Galleri的價格因素。
對于商保/衛生系統來說,受保人早期發現癌癥和晚期發現癌癥,治療費用可能相差數萬甚至幾十萬美元。
對于大企業來說,Galleri則成了員工福利之一,價格不算太高,還能很好體現人文關懷。也正因此,商保和大企業也成為了Galleri銷售的主要渠道。
而國內的市場發展階段、支付能力,始終是制約腫瘤NGS行業發展的一大攔路虎。
這種情況下,出海自然成了腫瘤NGS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出路。說白了,國內市場還在早期,為何不先去成熟的市場發育、尋找機會呢?
03 尋找技術和商業的跨越
1月3日,燃石醫學宣布,其泛癌種早篩產品獲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這也是繼泛生子之后,第二家有早篩產品獲該殊榮的國內企業。
這足以說明,出海,進軍新大陸已然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愿景,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嘗試邁出腳步。
當然,更成熟的市場,對企業的技術也有這更高的要求。不管是CE認證還是突破性療法,都遠遠不夠。
企業要獲得認可,必須拿出真本事(臨床數據)。否則,等待企業的有可能是無盡深淵。
在這方面,大佬Guardant Health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2022年12月15日,Guardant Health公布其結直腸癌液體活檢產品Shield的ECLIPSE研究數據。
隨著結果的公布,Guardant Health股價應聲大跌27%,堪稱2022年腫瘤早篩領域第一慘案;而競爭對手Exact Sciences股價則大漲16%。
原因也不難理解。研究結果顯示,Shield檢測結直腸癌的靈敏度為83%,特異性為90%;
而競爭對手Exact Sciences的產品Cologuard對早期結直腸癌的敏感性分別為92.3%,對腺癌的敏感度為42%,遙遙領先。
在美國結直腸癌早篩市場,檢測性能最為核心。此前,該領域已經出現過翻車的故事,主角是Epi ProColon。
Epi ProColon是美國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基于血液檢測結直腸癌的早篩產品,雖然擁有依從性優勢,但產品性能并不突出,整體靈敏度只有68%,腺癌的檢出率更是低至11%,與金標準腸鏡相差甚遠,也比不過Cologuard。
這也導致,市場上很少有人提及Epi ProColon,因為它沒有得到醫生的認可,并且仍然被排除在臨床實踐指導之外。
這些翻車案例足以說明,海外市場雖然商業化環境更為成熟,但市場對產品的性能也有著更高的追求。實際上,無論是創新藥還是創新器械,通常都是性能最突出的玩家拿下大部分市場。
挑戰與機遇并存。對于那些想要靠出海,完成技術和商業跨越的腫瘤NGS企業來說,必須要有過硬的產品性能。
當然,不管結局如何,能夠勇敢走出去,并試圖尋求國外監管體系認可的腫瘤NGS企業,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