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深度】農村感染高峰過后:第二波沒有到來,但醫療系統依然薄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深度】農村感染高峰過后:第二波沒有到來,但醫療系統依然薄弱

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而作為距離農村居民最近的醫療機構,村級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在“防重癥”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對重癥患者往往難以展開及時救治。

達州罐子鎮,返鄉的人日益漸多。攝影:趙孟

記者 | 趙孟

編輯 | 翟瑞民

防疫“新十條”實施后,國內許多城市已逐漸渡過感染高峰,但在有近5億人口規模的中國農村,疫情形勢仍時刻牽動人心。

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重點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癥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方面工作,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而作為距離農村居民最近的醫療機構,村級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在“防重癥”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對重癥患者往往難以展開及時救治。界面新聞實地探訪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的達州市罐子鎮,發現這里已經度過到了感染高峰,并沒有迎來預期的第二波感染,但這個冬天去世的老人比過去要多。

“高峰”過后

2023年1月4日并不是罐子鎮趕集的日子,但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經顯露出一些過年的氣氛。從外地回來的年輕人穿著鮮亮的衣服在街上溜達,鎮中心校門口,幾十個接孩子的老人聚在一起,有些甚至都沒有戴口罩。

這個四川達州的小鎮上,衛生院門口只有三三兩兩的人,顯得冷清。發熱門診的醫生依然接診,但未見多少患者。“我們早就陽過了。”發熱門診一位醫生告訴界面新聞,近期發熱門診的接診量幾乎回到了正常水平,但他仍清晰記得大約一個月前的忙碌景象。

“平時一天門診量只有四五十人,但高峰期一天接診兩百多人。”這位醫生介紹,其中發熱病人占一百二三十人,而平時一天的發熱病人只有四五個。突然增加的就診量很快耗盡了衛生院的藥品儲備。通常,鄉鎮衛生院需要配備一個月的用藥量,但到12月14日,該衛生院一些主要的退燒類藥物已經耗盡。后來,對于高燒患者,醫生只能對其“掛水”降溫,或使用抗生素。

罐子鎮衛生院門口已不見排隊的患者。攝影:趙孟

罐子鎮距離達州市30余公里,由原來的罐子鄉和陳家鄉合并而來,現有人口3萬多。罐子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外出務工是農民們近些年主要的收入來源。罐子鎮政府一位人士估計,全鎮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務工,該鎮下轄和平村一位村民稱,全村2000多人中,留在村里的只有幾百人,而且幾乎都是老人。

人們居住相對分散,全鎮3萬多人中,住在罐子街和陳家街的人口大約有3000多人,其余的都分散在鄉村。每年春節前,外出務工的人員回家過年,是一年中人員流動最頻繁的時期,這也是一些專家擔憂農村可能迎來第二波感染潮的主要原因。

當地一些醫生記得,該鎮的感染高峰大約持續了一周左右,他們注意到,最初來醫院看病的是7-15歲的學生,多數是從達州市回來的;接著是成年人逐漸增多;然后是老人。他們認為,疫情可能是從城市向農村蔓延而來,這加劇了他們對春節迎來第二波疫情的擔憂。

感染高峰期,在衛生院排不上隊的人,開始涌向診所和藥店。“我們一開門藥就被‘搶完’了。”一位藥店銷售人員記得人數多的那一天的情形,由于顧客太多,公司臨時安排一位人員過來幫忙,但貨架上很快銷售一空,公司不得不開始對一些藥物限購。

1月4日,界面新聞記者在罐子鎮上走訪了多家藥店,發現貨架上已經擺滿了藥物,但諸如布洛芬之類的退燒藥依然缺貨,只有一家藥店在銷售。銷售人員提醒,如果沒有癥狀不建議購買,實在要購買,每個人限購一板(11粒)。

從12月16日開始,罐子鎮衛生院接診的患者開始下降,并逐漸回落到平時的接診量。但衛生院不敢掉以輕心,他們擔心迎來第二波感染潮,一方面是因為儲備藥物遲遲沒有到位,另一方面是因為人手緊張。衛生院的醫生全部“陽過了一遍”,一些醫生堅持帶病上崗,從12月初至今都沒有休假,存在健康風險。

罐子鎮現有兩個衛生院,主院醫務人員有22人,分院則有16人。此輪感染發生前,3萬多居民的健康保障工作尚能被應付,但突然新增的感染量讓人手捉襟見肘。當時,衛生院將退休的人員梳理一遍,計劃返聘一些老醫生。但退休人員中符合要求者寥寥。最后,只有一個人符合條件,這位退休醫生已年近七旬,但也義無反顧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大約一周前,罐子鎮衛生院才聯系到能夠批藥的醫藥公司,將藥物儲備恢復到一個月的量,但一些效果較好的藥物依然缺乏。慶幸的是,醫生們在惴惴不安中度過了20多天,第二波感染潮并沒有到來。“只有一些零星從外面回來的人(來看病)。”一位醫生說。

這位醫生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外出務工的多數是年輕人,這些人在回鄉之前可能已經“陽過了”,回家后二次感染的概率較低;此外,經過上一輪的普遍感染,許多人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常識,感染后知道自行買藥和居家治療,主動減少來醫院就診。鑒于此,他預計可能不會出現此前預判的“第二波”。

和平村一位村民也稱,進入農歷臘月后,返鄉回來的人逐漸增多,回來的人多數已經“陽過了”,村里并沒有出現再次感染的情況。但他發現,村里去世的老人比往年多了。

離去的老人

“這幾日天天都有人放鞭炮,”罐子鎮一家壽衣店的裁縫陳蘭說,“有時候四個方向都在響。”這個時節聽到鞭炮聲,通常意味著居民家有紅白事,但罐子鎮的居民們普遍感覺,今年冬天喪事居多。

1月3日,59歲的王云被送到達州市區的醫院幾個小時后過世。意外發生前,他還在幫助另一家鄰居處理喪事,許多人對他的突然離世感到難以接受。根據鎮上多位居民的說法,僅1月3日當天,罐子鎮就有三位老人過世,王云只是其中之一。

王云的妻子蕭紅告訴界面新聞,丈夫出事前三四天,已經覺察到身體不舒服,“腦殼痛,有點拉肚子”。蕭紅稱,去年12月,王云已經“陽過了”,當時的癥狀并不重,開了一些藥,打了幾針后就康復,所以此次身體不適,自己并沒有太在意。

1月3日下午,王云出現呼吸困難、腰痛加劇,家人趕緊將其送往達州市區的醫院。急診室掛號后,醫生先對其進行抽血、做CT等檢查,然后就被推進了重癥室,插上了氧氣。但幾個小時后,CT結果尚未出來,王云被宣告不治。根據家屬的轉述,醫生診斷其死亡原因為“病毒性心肌炎”。

由于不再進行核酸檢測,許多患者也未做抗原自測,很難認定罐子鎮這些逝者的病因。界面新聞采訪了多位家屬均表示,逝者平時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但發病前都出現過諸如咳嗽、哮喘等感冒類癥狀。

罐子鎮主街南面,一處靈堂已經搭了4天。逝者是一位75歲的的老人。老人的女兒唐璐稱,母親于2022年12月31日去世,由于選定落葬的日期在1月9日,因此這期間必須有人守靈。母親發病前,曾出現咳嗽等癥狀,但老人罹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身體一直不好,此前也多次住院。對于老人的離開,家屬表示能夠接受。

近期鎮上去世的老人較多,不時聽見鞭炮聲。攝影:趙孟

“得這個病就像打架,主要看你的身體,你強它就弱。”上述老人的丈夫說。他今年79歲,但身體硬朗。他在2022年12月也“陽過了”,癥狀持續五六天就消失了。平時,他還能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女兒們勸他休息,但他覺得身體可以承受。

唐璐介紹,大約在一個月前,隔壁的另一位老人離世,現在這家人大門緊鎖。不過,去世的并不都是老人,距離她家幾十米外,42歲的陳克英于二十多天前去世,留下3個仍在讀書的孩子。這是目前已知該鎮近期離世人員中最年輕的一位。但病因未知。

黃博在罐子鎮經營一家喪葬用品店已20多年。最近一個月來,老人過世的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一些地方道師(農村處理喪事的司儀)人手不夠,這家沒弄完就趕到下家去了。”

究竟有多少老人在這個冬天離世?罐子鎮衛生院一位醫生表示,從患基礎病的住院人數看,比往年多出了“一到二成”。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全鎮去年12月至今大約有60多人因各種原因過世。他強調,冬天是老人發病的高峰期,而且這些案例很難認定因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但他也承認,與往年相比這個數據“要多一些”。

基層醫療機構的考驗

“新十條”實施后,中國的防疫重心已由“防傳染”轉為“保健康、防重癥”。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

罐子鎮罐子社區書記陳兵稱,目前社區正在對60歲以上患有基礎病的老人進行統計上報,對于有基礎病的孤寡老人,社區還將協助他們買藥,做好健康監測。此外,對于返鄉人員,社區和村委會人員也會對其進行防疫宣傳。

目前,當地每個村均設有一個衛生室,并配有1-2名村醫,可以向村民提供一般疾病的開藥服務。但多位村民表示,由于村衛生室不能打針,他們平時很少到村衛生室開藥,有些人則稱“藥物效果不好”。

根據2012年出臺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村衛生室、診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使用抗菌藥物開展靜脈輸注活動,應當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核準”。在實際執行中,許多地方采取“一刀切”,禁止所有肌肉注射。一些醫生認為,在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這些規定應該展現出靈活性。

去年12月初,一張達州市某診所患者聚集輸液的照片在網絡曝光,引發熱議。達州市衛生系統很快明確通知,禁止診所提供打針和輸液服務。這一決定引發了診所的不滿,“有些病人燒到快40度,不給他打針激動得都要罵人了。”界面新聞報道后,當地很快糾正了這一禁令。

鎮上藥店的藥物較為充足,但布洛芬依然不容易買到。攝影:趙孟

通常情況下,農村居民生病后首先選擇鄉鎮衛生院就醫。中國醫院分為三級十等,鄉鎮衛生院一般屬于一級乙等,屬于十個等級的倒數第二位,這個等級的醫院在軟硬件配備、醫生資質、藥物使用方面存在諸多掣肘。

根據《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某些藥物僅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使用,鄉鎮衛生院往往只能使用一些“基藥”(指進入國家基本用藥目錄的藥品)。違規用藥則面臨扣罰。多鄉鎮衛生院醫生表示,這些限制并不利于防重癥工作的開展。

去年12月感染高峰期,罐子鎮衛生院先后接診兩位病情緊急的患者,初步診斷一位患有肺心病,一位患有冠心病,但衛生院沒有可以使用的藥物,只能建議家屬立即送到上級醫院。從罐子鎮到達州市需要40多分鐘,遺憾的是,兩人最終未能搶救回來。

用藥受限的不只是醫院,還有醫生。由于一些歷史的原因,從鄉鎮衛生院退休的醫生職稱通常都不高,這讓他們能夠使用的藥物也很有限。同事們稱,上述罐子鎮衛生院返聘回來的這位醫生臨床經驗豐富,但因為職稱不夠,“現在還在使用青霉素”。而許多醫生現在使用的是更有效的同類藥物。

鄉鎮衛生院的財政困境也在這次感染高峰中凸顯。鄉鎮衛生院屬于差額撥款單位,但許多衛生院反映,本應撥付的財政款項長期不到位,導致醫院運行出現困難,拖欠醫藥公司費用比較常見。此次感染高峰出現后,各級醫院都在搶購藥物,而基層衛生院成為最弱勢的一方。

罐子鎮衛生院有關人士透露,目前該院尚有180多萬元的財政撥款沒有到位,目前只能“東拉西扯”想辦法將醫務人員工資發放到位,而醫藥公司的貨款尚無法及時支付。這也導致在采購藥物時,醫藥公司缺乏積極性。近期因為一些患者出現腹瀉癥狀,治療腹瀉的蒙脫石散又出現斷貨。

最近,在有些社區和村里,開始為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健康包”,里面包括常用感冒藥、消毒液等。但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光靠“健康包”里的物資,能起到多大作用?他表示擔憂。

(文中除陳兵外,其余人物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深度】農村感染高峰過后:第二波沒有到來,但醫療系統依然薄弱

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而作為距離農村居民最近的醫療機構,村級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在“防重癥”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對重癥患者往往難以展開及時救治。

達州罐子鎮,返鄉的人日益漸多。攝影:趙孟

記者 | 趙孟

編輯 | 翟瑞民

防疫“新十條”實施后,國內許多城市已逐漸渡過感染高峰,但在有近5億人口規模的中國農村,疫情形勢仍時刻牽動人心。

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重點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癥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方面工作,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而作為距離農村居民最近的醫療機構,村級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在“防重癥”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對重癥患者往往難以展開及時救治。界面新聞實地探訪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的達州市罐子鎮,發現這里已經度過到了感染高峰,并沒有迎來預期的第二波感染,但這個冬天去世的老人比過去要多。

“高峰”過后

2023年1月4日并不是罐子鎮趕集的日子,但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經顯露出一些過年的氣氛。從外地回來的年輕人穿著鮮亮的衣服在街上溜達,鎮中心校門口,幾十個接孩子的老人聚在一起,有些甚至都沒有戴口罩。

這個四川達州的小鎮上,衛生院門口只有三三兩兩的人,顯得冷清。發熱門診的醫生依然接診,但未見多少患者。“我們早就陽過了。”發熱門診一位醫生告訴界面新聞,近期發熱門診的接診量幾乎回到了正常水平,但他仍清晰記得大約一個月前的忙碌景象。

“平時一天門診量只有四五十人,但高峰期一天接診兩百多人。”這位醫生介紹,其中發熱病人占一百二三十人,而平時一天的發熱病人只有四五個。突然增加的就診量很快耗盡了衛生院的藥品儲備。通常,鄉鎮衛生院需要配備一個月的用藥量,但到12月14日,該衛生院一些主要的退燒類藥物已經耗盡。后來,對于高燒患者,醫生只能對其“掛水”降溫,或使用抗生素。

罐子鎮衛生院門口已不見排隊的患者。攝影:趙孟

罐子鎮距離達州市30余公里,由原來的罐子鄉和陳家鄉合并而來,現有人口3萬多。罐子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外出務工是農民們近些年主要的收入來源。罐子鎮政府一位人士估計,全鎮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務工,該鎮下轄和平村一位村民稱,全村2000多人中,留在村里的只有幾百人,而且幾乎都是老人。

人們居住相對分散,全鎮3萬多人中,住在罐子街和陳家街的人口大約有3000多人,其余的都分散在鄉村。每年春節前,外出務工的人員回家過年,是一年中人員流動最頻繁的時期,這也是一些專家擔憂農村可能迎來第二波感染潮的主要原因。

當地一些醫生記得,該鎮的感染高峰大約持續了一周左右,他們注意到,最初來醫院看病的是7-15歲的學生,多數是從達州市回來的;接著是成年人逐漸增多;然后是老人。他們認為,疫情可能是從城市向農村蔓延而來,這加劇了他們對春節迎來第二波疫情的擔憂。

感染高峰期,在衛生院排不上隊的人,開始涌向診所和藥店。“我們一開門藥就被‘搶完’了。”一位藥店銷售人員記得人數多的那一天的情形,由于顧客太多,公司臨時安排一位人員過來幫忙,但貨架上很快銷售一空,公司不得不開始對一些藥物限購。

1月4日,界面新聞記者在罐子鎮上走訪了多家藥店,發現貨架上已經擺滿了藥物,但諸如布洛芬之類的退燒藥依然缺貨,只有一家藥店在銷售。銷售人員提醒,如果沒有癥狀不建議購買,實在要購買,每個人限購一板(11粒)。

從12月16日開始,罐子鎮衛生院接診的患者開始下降,并逐漸回落到平時的接診量。但衛生院不敢掉以輕心,他們擔心迎來第二波感染潮,一方面是因為儲備藥物遲遲沒有到位,另一方面是因為人手緊張。衛生院的醫生全部“陽過了一遍”,一些醫生堅持帶病上崗,從12月初至今都沒有休假,存在健康風險。

罐子鎮現有兩個衛生院,主院醫務人員有22人,分院則有16人。此輪感染發生前,3萬多居民的健康保障工作尚能被應付,但突然新增的感染量讓人手捉襟見肘。當時,衛生院將退休的人員梳理一遍,計劃返聘一些老醫生。但退休人員中符合要求者寥寥。最后,只有一個人符合條件,這位退休醫生已年近七旬,但也義無反顧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大約一周前,罐子鎮衛生院才聯系到能夠批藥的醫藥公司,將藥物儲備恢復到一個月的量,但一些效果較好的藥物依然缺乏。慶幸的是,醫生們在惴惴不安中度過了20多天,第二波感染潮并沒有到來。“只有一些零星從外面回來的人(來看病)。”一位醫生說。

這位醫生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外出務工的多數是年輕人,這些人在回鄉之前可能已經“陽過了”,回家后二次感染的概率較低;此外,經過上一輪的普遍感染,許多人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常識,感染后知道自行買藥和居家治療,主動減少來醫院就診。鑒于此,他預計可能不會出現此前預判的“第二波”。

和平村一位村民也稱,進入農歷臘月后,返鄉回來的人逐漸增多,回來的人多數已經“陽過了”,村里并沒有出現再次感染的情況。但他發現,村里去世的老人比往年多了。

離去的老人

“這幾日天天都有人放鞭炮,”罐子鎮一家壽衣店的裁縫陳蘭說,“有時候四個方向都在響。”這個時節聽到鞭炮聲,通常意味著居民家有紅白事,但罐子鎮的居民們普遍感覺,今年冬天喪事居多。

1月3日,59歲的王云被送到達州市區的醫院幾個小時后過世。意外發生前,他還在幫助另一家鄰居處理喪事,許多人對他的突然離世感到難以接受。根據鎮上多位居民的說法,僅1月3日當天,罐子鎮就有三位老人過世,王云只是其中之一。

王云的妻子蕭紅告訴界面新聞,丈夫出事前三四天,已經覺察到身體不舒服,“腦殼痛,有點拉肚子”。蕭紅稱,去年12月,王云已經“陽過了”,當時的癥狀并不重,開了一些藥,打了幾針后就康復,所以此次身體不適,自己并沒有太在意。

1月3日下午,王云出現呼吸困難、腰痛加劇,家人趕緊將其送往達州市區的醫院。急診室掛號后,醫生先對其進行抽血、做CT等檢查,然后就被推進了重癥室,插上了氧氣。但幾個小時后,CT結果尚未出來,王云被宣告不治。根據家屬的轉述,醫生診斷其死亡原因為“病毒性心肌炎”。

由于不再進行核酸檢測,許多患者也未做抗原自測,很難認定罐子鎮這些逝者的病因。界面新聞采訪了多位家屬均表示,逝者平時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但發病前都出現過諸如咳嗽、哮喘等感冒類癥狀。

罐子鎮主街南面,一處靈堂已經搭了4天。逝者是一位75歲的的老人。老人的女兒唐璐稱,母親于2022年12月31日去世,由于選定落葬的日期在1月9日,因此這期間必須有人守靈。母親發病前,曾出現咳嗽等癥狀,但老人罹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身體一直不好,此前也多次住院。對于老人的離開,家屬表示能夠接受。

近期鎮上去世的老人較多,不時聽見鞭炮聲。攝影:趙孟

“得這個病就像打架,主要看你的身體,你強它就弱。”上述老人的丈夫說。他今年79歲,但身體硬朗。他在2022年12月也“陽過了”,癥狀持續五六天就消失了。平時,他還能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女兒們勸他休息,但他覺得身體可以承受。

唐璐介紹,大約在一個月前,隔壁的另一位老人離世,現在這家人大門緊鎖。不過,去世的并不都是老人,距離她家幾十米外,42歲的陳克英于二十多天前去世,留下3個仍在讀書的孩子。這是目前已知該鎮近期離世人員中最年輕的一位。但病因未知。

黃博在罐子鎮經營一家喪葬用品店已20多年。最近一個月來,老人過世的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一些地方道師(農村處理喪事的司儀)人手不夠,這家沒弄完就趕到下家去了。”

究竟有多少老人在這個冬天離世?罐子鎮衛生院一位醫生表示,從患基礎病的住院人數看,比往年多出了“一到二成”。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全鎮去年12月至今大約有60多人因各種原因過世。他強調,冬天是老人發病的高峰期,而且這些案例很難認定因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但他也承認,與往年相比這個數據“要多一些”。

基層醫療機構的考驗

“新十條”實施后,中國的防疫重心已由“防傳染”轉為“保健康、防重癥”。近一個月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過去構建的縣、鄉(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正在經受考驗。

罐子鎮罐子社區書記陳兵稱,目前社區正在對60歲以上患有基礎病的老人進行統計上報,對于有基礎病的孤寡老人,社區還將協助他們買藥,做好健康監測。此外,對于返鄉人員,社區和村委會人員也會對其進行防疫宣傳。

目前,當地每個村均設有一個衛生室,并配有1-2名村醫,可以向村民提供一般疾病的開藥服務。但多位村民表示,由于村衛生室不能打針,他們平時很少到村衛生室開藥,有些人則稱“藥物效果不好”。

根據2012年出臺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村衛生室、診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使用抗菌藥物開展靜脈輸注活動,應當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核準”。在實際執行中,許多地方采取“一刀切”,禁止所有肌肉注射。一些醫生認為,在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這些規定應該展現出靈活性。

去年12月初,一張達州市某診所患者聚集輸液的照片在網絡曝光,引發熱議。達州市衛生系統很快明確通知,禁止診所提供打針和輸液服務。這一決定引發了診所的不滿,“有些病人燒到快40度,不給他打針激動得都要罵人了。”界面新聞報道后,當地很快糾正了這一禁令。

鎮上藥店的藥物較為充足,但布洛芬依然不容易買到。攝影:趙孟

通常情況下,農村居民生病后首先選擇鄉鎮衛生院就醫。中國醫院分為三級十等,鄉鎮衛生院一般屬于一級乙等,屬于十個等級的倒數第二位,這個等級的醫院在軟硬件配備、醫生資質、藥物使用方面存在諸多掣肘。

根據《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某些藥物僅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使用,鄉鎮衛生院往往只能使用一些“基藥”(指進入國家基本用藥目錄的藥品)。違規用藥則面臨扣罰。多鄉鎮衛生院醫生表示,這些限制并不利于防重癥工作的開展。

去年12月感染高峰期,罐子鎮衛生院先后接診兩位病情緊急的患者,初步診斷一位患有肺心病,一位患有冠心病,但衛生院沒有可以使用的藥物,只能建議家屬立即送到上級醫院。從罐子鎮到達州市需要40多分鐘,遺憾的是,兩人最終未能搶救回來。

用藥受限的不只是醫院,還有醫生。由于一些歷史的原因,從鄉鎮衛生院退休的醫生職稱通常都不高,這讓他們能夠使用的藥物也很有限。同事們稱,上述罐子鎮衛生院返聘回來的這位醫生臨床經驗豐富,但因為職稱不夠,“現在還在使用青霉素”。而許多醫生現在使用的是更有效的同類藥物。

鄉鎮衛生院的財政困境也在這次感染高峰中凸顯。鄉鎮衛生院屬于差額撥款單位,但許多衛生院反映,本應撥付的財政款項長期不到位,導致醫院運行出現困難,拖欠醫藥公司費用比較常見。此次感染高峰出現后,各級醫院都在搶購藥物,而基層衛生院成為最弱勢的一方。

罐子鎮衛生院有關人士透露,目前該院尚有180多萬元的財政撥款沒有到位,目前只能“東拉西扯”想辦法將醫務人員工資發放到位,而醫藥公司的貨款尚無法及時支付。這也導致在采購藥物時,醫藥公司缺乏積極性。近期因為一些患者出現腹瀉癥狀,治療腹瀉的蒙脫石散又出現斷貨。

最近,在有些社區和村里,開始為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健康包”,里面包括常用感冒藥、消毒液等。但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光靠“健康包”里的物資,能起到多大作用?他表示擔憂。

(文中除陳兵外,其余人物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宁县| 泗洪县| 绍兴县| 泽普县| 余庆县| 六安市| 卫辉市| 泰来县| 新兴县| 德保县| 河源市| 天水市| 武乡县| 通榆县| 穆棱市| 南开区| 贵南县| 渝北区| 老河口市| 周宁县| 淮滨县| 武城县| 建阳市| 盘山县| 尼勒克县| 洛浦县| 康定县| 邹城市| 阿拉善左旗| 云浮市| 克什克腾旗| 西丰县| 梧州市| 阳泉市| 达州市| 龙游县| 布拖县| 江阴市| 元阳县| 慈溪市|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