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財聯社
新年伊始,美股集體遭遇滑鐵盧。個股方面,科技龍頭蘋果大跌3.74%,總市值跌破2萬億美元大關。
就在一年前的2022年1月3日,蘋果一度創造美股歷史,成為首家觸及3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僅一年時間,蘋果市值蒸發超1萬億美元。
▍需求成最大挑戰 2023年或將恢復正常
2022年以來,由于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加之宏觀經濟下行,消費復蘇乏力,蘋果出貨也遭遇挑戰。
供應鏈分析機構Trendforce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蘋果供應鏈企業富士康鄭州廠區,于2022年10月起持續受到疫情影響,至今稼動率(衡量機器使用效率的指標)難突破七成,即使有深圳廠區支援生產,仍緩不濟急。
也因此,TrendForce下調2022年iPhone 14系列出貨量至7810萬臺。該機構還預估,2023年第一季度iPhone全系列出貨量將降至4700萬臺,同比衰退22%。
另一方面,據日經新聞報道,蘋果以需求減弱為由,通知幾家零部件供應商今年一季度減產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等產品零部件的生產供應。iPhone、AirPods、Apple Watch、MacBook是蘋果目前最重要的四大硬件產品,若四大產品線都面臨砍單風險,意味著全球消費性產品市況比預期糟。
市場分析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級分析師Ivan Lam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以來,整個消費類電子都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和消費者情緒低潮的影響,頭部品牌每個季度都會調整訂單的預期,目前預期全球消費類電子市場需要到2023年下半年情況才會好轉。
iPhone系列一直是蘋果的一大收入來源,關于iPhone手機,Ivan Lam認為,預計2023年大概同比增長2%-3%,“畢竟2022年比較低的水位,2023年屬于逐漸恢復正常”。
▍果鏈齊跌 段永平抄底蘋果
蘋果效應傳導至果鏈。今日蘋果概念集體大跌,其中,“果鏈一哥”立訊精密閃崩跌停,全天成交額52.67億元。
立訊精密自2011年起以收購蘋果供應商切入果鏈,現已成長為后者三大組裝廠商之一,其既為蘋果提供手機、手表、耳機的整機組裝產品,也供應顯示結構模組、SIP 封測產品、Mini LED 模組等零部件產品。
在立訊精密的年報中,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占總營收比重越來越大,從2019年的55.4%快速提升至2021的74.1%。雖然立訊精密并未明確披露第一大客戶是誰,但其多年深耕蘋果供應鏈,外界普遍認為該客戶為蘋果公司。
另外,此前有市場消息稱,立訊精密有望接手歌爾股份失去的蘋果 AirPods Pro2訂單,并成為AirPods Pro2的獨家組裝廠商,但此消息未獲蘋果或者立訊精密官方證實。
今日,另一果鏈公司東山精密盤中也觸及跌停,收跌9.36%。港股市場,舜宇光學科技領跌,截至港股收盤,其股價跌超10%。
針對公司是否存在大客戶砍單問題,今日,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回應稱“目前沒有可透露的消息,公司不對具體客戶、具體產品發表評論,如果有消息將會以公告形式披露”;今日午后,東山精密則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核心客戶訂單穩定。
饒有趣味的是,蘋果股價下跌,也引來知名投資人段永平的“抄底”。
今日,段永平在社交媒體平臺表示,換了一些Brk/B(伯克希爾B股)到蘋果,已經將手上美股騰訊換成蘋果,但港股的還沒動。他還稱,希望蘋果現在的股價或以下可以持續一年以上,這樣蘋果的回購就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