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摩財經
以立訊精密為代表的蘋果供應鏈龍頭曾經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但現在隨著蘋果公司自身遇到瓶頸,“果鏈”企業的脆弱性再度受到關注。?
國外媒體近日援引供應商的話稱,蘋果公司因為需求疲軟等原因,減少了包括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等在內幾乎所有產品線的訂單。繼縮減iPhone14系列手機訂單之后,蘋果在圣誕和新年旺季再度傳來砍單消息,凸顯了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寒冬比預期更糟,連最為堅挺的蘋果都有點挺不住了。
受此消息影響,蘋果公司股價在1月3日大跌3.74%,市值跌破兩萬億美元——過去一年,蘋果市值縮水了近1萬億美元。蘋果的中國供應鏈企業也是集體應聲而跌,其中立訊精密在1月4日跌停,另一家蘋果供應鏈企業東山精密跌9.36%。???
2022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營收1452.5億元,同比增長79.3%。業績預告稱,2022年全年凈利預計在95-99億元之間,同比增長35-40%。
不過,立訊精密的市值最近兩年大幅縮水,距高點已腰斬、跌去2000億市值。???
2010年,蘋果推出劃時代的iPhone4智能手機。此后十年間,蘋果系列產品的熱銷,帶動了大批中國供應鏈企業的快速成長。成為蘋果供應商,不僅意味著大筆訂單帶來的營收規模膨脹,還意味著行業對公司實力的認可,以及資本市場的高估值。
立訊精密即是蘋果中國供應商的典型代表。這家由昔日富士康女工王來春創辦的電子加工企業,早期依附富士康逐漸做大,在2010年上市后,又依靠兩次重要并購進入到蘋果供應鏈,特別是2016年收購蘇州美特介入Airpods代工后,幾年間營收規模從百億級快速膨脹至千億級。
2020年后,立訊精密又進一步介入iPhone手機代工,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元,超越富士康母公司鴻海,成為資本市場的“果鏈”龍頭。
但“果鏈”是蘋果供應商的蜜糖,也是鎖鏈。強勢的蘋果對供應鏈擁有絕對的控制力和議價權,導致供應鏈企業無法轉嫁成本上漲的壓力,利潤空間始終受限。立訊精密近年來營收規模保持高速增長,但毛利率持續走低,已從2018年的21%下降至目前的12.7%。2021年,立訊精密營收1540億元,同比增長66.6%;凈利70.7億元,下降了2.12%。
綁牢蘋果的另一面,則是失去蘋果訂單就被打回原形,前期的工藝、產能、產線投資可能無法收回的后果。前有被踢出“果鏈”的歐菲光,去年又有“暫停生產”的歌爾股份,皆暴露出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的風險。
立訊精密之所以還保持高速增長,是由于蘋果將產能向供應鏈龍頭集中,以及蘋果的iPhone產能從富士康向其他供應商分散的結果。但從長期看,最近兩年,智能手機、智能耳機等產品創新乏力,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遇冷,蘋果硬件銷售的增長進入瓶頸期,“果鏈”企業的成長性將面臨極大挑戰。
近年來,“果鏈”企業紛紛向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芯片等領域布局,布局“第二增長曲線”。立訊精密在2022年初也豪擲百億與奇瑞合作,切入新能源汽車制造,不過目前營收占比仍是低個位數,是否能成長為核心業務仍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