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即將開閘發行。截至1月4日中午,已有17個省份和計劃單列市公布了一季度或1月的專項債發行計劃,發行總額達到7865億元,其中,1月發行額達3151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可能是全年經濟增長壓力較突出的時期,作為基建開工的傳統淡季,在新增專項債的有力支持下,基建投資有望實現淡季不“淡”。
中國債券信息網顯示,最先開始行動的是青島市(計劃單列市),1月6日,青島市將招標發行2023年一期至十期專項債,發行總額171.6億元。河南省尾隨其后,1月10日,將招標發行2023年一期至十期專項債,發行總額811.45億元。
其他已公布發行計劃的省份包括:福建省將于1月中旬發行200億元新增專項債,一季度共發行755億元;浙江省將于1月下旬發行560億元新增專項債,一季度共發行1439億元;山西省計劃在一季度發行350億元新增專項債,這些債券將全部于1月發行完畢。
從時間上來看,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依然是早早啟動,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23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且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加力”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在專項債投資拉動上加力?!昂侠戆才诺胤秸畬m梻幠?,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持續形成投資拉動力?!彼f。
分析師指出,考慮到今年仍面臨較大的疫情反復和經濟下行壓力,全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或仍將繼續保持高位,且發行節奏大概率維持前置態勢。根據界面新聞此前的采訪,分析師普遍認為,2023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和2022年新增限額3.65萬億元持平的可能性很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前的經濟形勢決定今年專項債發行仍要延續節奏前置的特點。他指出,從去年12月到今年一季度這個階段,供需預計都呈現收縮態勢。一方面,供給端勞動力因疫情出現暫時性短缺,另一方面,需求端部分人群出于風險的考慮不愿意消費,再加之外需快速下行,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非常大。
此外,“一季度還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2022年一季度的GDP增速比較高,是4.8%。那么必然要讓財政政策積極作為,擴大總需求,穩定經濟運行。而2022年二季度GDP增長0.4%,基數偏低,而且隨著疫情感染高峰過去,供需逐步恢復,二季度的壓力會小一點,總而言之,重中之重就是一季度?!彼硎?。
近年來,專項債已成為基建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2022年,國務院在原本3.65萬億元的新增專項債限額基礎上又安排了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全年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在天量專項債發行帶動下,2022年前11個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年全年大幅提高了8.5個百分點。
根據國盛證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楊業偉的測算,去年新增專項債中約62%投向基建領域,與2021年年末相比上升3個百分點。分項目看,市政和園區建設和城鄉冷鏈物流為第一大投向,占比為34%,其次是交通基建、社會事業,分別為17%,再次是棚改類,約15%。
從地方披露的2023年首批專項債項目實施方案來看,上述項目依然是專項債投向的重點領域。比如,河南省第一批專項債發行的資金主要用于城鄉發展、社會事業、棚戶區改造等領域;青島第一批專項債發行的資金主要用于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領域。福建省披露的信息顯示,新增債券資金將用于支持交通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項目、新型基礎設施是在2022年被財政部納入專項債重點支持領域,至此,專項債重點投向領域增至10個,其他9個是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專項債投向領域和用做資本金范圍擴大,有利于擴充適用于專項債的項目數量,加速專項債的使用以及更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背景下,基建投資在2023年上半年仍將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高景氣有望延續。
羅志恒表示,當前專項債面臨的一大問題是,一些項目社會效益較強,但經濟效益較低,這會使得社會資本不會進入到這些領域。而這個時候又需要大量資金拉動經濟,所以就必須擴大專項債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因此自然而然可以得出,今年基建投資還會進一步維持高位,這也符合劉昆部長所說的今年專項債“加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