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孟帥
編輯|深海
近日,魚躍醫療旗下產品血氧儀在疫情期間的漲價行為,被網友直指“發國難財”。有多位消費者還反映,即便是“高價”下單的商品,也面臨超期卻未能發貨的情況,且無法及時聯系到人工客服。
對于外界的質疑,魚躍醫療先是回應稱商品系商家自行定價,之后又稱產品并未漲價,只是因成本上漲取消了折扣和優惠。
此次引發消費者質疑的魚躍醫療,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收、利潤雙雙下滑,降幅分別達到8.97%、10.61%。業績承壓的背后,公司近年來的銷售費用卻逐年遞增,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魚躍醫療的銷售費用同比分別增長19.68%、25.32%、11.33%。
雷達財經注意到,魚躍醫療成立于1998年,發展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其創始人吳光明在江蘇丹陽頗為傳奇,其靠著販賣獸用金屬注射器起家,此后憑借多次收購,魚躍醫療不斷發展壯大。不過,吳光明曾因涉嫌內幕交易、短線交易,被證監會予以近3700萬元的處罰。近年來,吳光明已逐漸退居幕后,公司由其子吳群打理。
魚躍醫療因產品漲價引質疑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血氧儀成為繼布洛芬、蓮花清瘟等藥品之后又一個“一機難求”的醫療產品。血氧儀供不及求的同時,其在市場上的價格一路走高。
近日,有消費者反饋,自己此前購買的魚躍血氧儀價格僅為89元,但目前價格已漲至299元,甚至價格一度飆升至399元的“天價”。較此前89元的售價相比,魚躍血氧儀的足足翻了好幾倍,還處于無貨狀態。
雷達財經通過天貓魚躍官方旗艦店了解到,目前店內共出售兩款血氧儀產品,售價均為299元,其中一款月銷30萬+,另一款月銷7萬+。
截至發稿,黑貓投訴平臺上與魚躍醫療相關的投訴多達106起,其中近30天內新增的投訴達25起,占到所有投訴量的近1/4。這些投訴中,除了消費者反映的產品漲價問題外,還包括虛假發貨、超期不能按時發貨、客服無人處理等問題。
其中一名消費者表示,由于家中老人疫情期間急切需要血氧儀產品,因此在即便產品漲價的情況下,消費者仍于12月17日在魚躍官方旗艦店以券后279元的價格下單了魚躍血氧儀產品,且店鋪承諾10天內發貨,但直到12月30日店鋪仍未發貨。
該消費者還表示,自己就此向店鋪的客服咨詢但未能聯系到客服,頁面一直顯示前面有99+排隊。但當其發送一款呼吸機鏈接給客服時,人工客服卻秒回。消費者坦言,“我因為相信魚躍的品牌,盡管高價仍然選擇了它,但……!”
事實上,血氧儀并不是魚躍旗下唯一一款出現大幅漲價的產品。有網友稱,其于2022年5月購入的價格為1826元的魚躍制氧機,現在已經漲價至2999元,且商品處于無貨狀態。
魚躍商品的漲價行為,不僅引發外界消費者的諸多質疑,還有不少投資者就產品價格問題向魚躍醫療提問,“貴司的血氧儀,幾個月前還是80-100元的售價,現在京東官方店直接漲價到300元以上,請問是產品更新換代了嗎?還是公司昧著良心賺快錢?同樣的產品哪里比同行業公司產品更高端,更高技術含量嗎?”
更有投資者直接犀利提問,“請問這次血氧儀漲價幾倍發國難財,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多少新增利潤?”
對于外界對其血氧儀產品提出的漲價質疑,魚躍醫療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稱,該產品并沒有漲價,只是因成本上漲取消了折扣和優惠。魚躍醫療還表示,公司一直以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產品品質,提升用戶體驗;公司血氧儀產品品質優秀,質量穩定可靠,可連續快速準確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脈率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據多家媒體報道,早些時候魚躍集團客服曾就漲價質疑對外回應稱,相關漲價行為為商家自行定價,魚躍作為生產廠家并不清楚。
據天貓魚躍官方旗艦店的工商資質頁面顯示,該網店營業執照中登記的商家全稱為江蘇魚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江蘇魚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1500萬元,由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100%全資持股,其最終受益人為魚躍醫療的創始人、實際控制人吳光明。
因此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就此再次向魚躍醫療提出質疑,天貓旗艦店若是由魚躍醫療負責經營或是由其關聯子公司負責經營,為何對外回應稱不是公司定價,而是商家定價。
對于投資者的此番質疑,魚躍醫療的回復中并未予以明確回應,只是表示,“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了合理完善的價格管控機制,保障疫情相關產品合法有序供應”。
據了解,針對魚躍血氧儀漲價一事,江蘇省丹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稱已收到相關投訴,目前已著手調查,等到全部調查結束之后會統一對外回復。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魚躍集團官網的企業文化一欄,赫然寫著“以誠信為本、以用戶為根、以公心為力、以團隊為榮、以業績為證”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有使命感的、熱忱助人的、充滿希望的、科學理性的”品牌個性。
然而,因產品掀起的漲價風波,并不是魚躍近期陷入的唯一一次爭議。2022年12月28日,有網友發文稱,自己在魚躍醫療的官方旗艦店買了一臺制氧機,快遞信息顯示商品已經送至家附近的中轉站,但后續商品卻被發貨方召回,消費者直言“我這要是救命的機器,你們就是故意殺人嗎?”
對此,魚躍醫療回應稱,由于公司儲運部員工大比例居家,其他同事臨時支援,導致制氧機型號發錯,因此進行了攔截退回的操作。不過,魚躍醫療的此番回復并沒有完全打消網友的質疑。
此外,據天眼查歷史被執行人信息顯示,魚躍醫療曾于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間7次被列為被執行人;與此同時,截至發稿,魚躍醫療卷入的買賣合同糾紛多達70起。
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據魚躍醫療不久前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共取得15.63億元的營收,同比下跌8.97%。環比來看,公司本年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營收分別為18.21億元、17.32億元,年內魚躍醫療的季度營收已出現環比連續下降的情況。
利潤方面,第三季度魚躍醫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8億元,同比減少10.61%,跌幅大于同期營收的跌幅;若將時間線拉長,前三季度魚躍醫療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35億元,同比下跌15.99%。
對于三季度的營收及利潤表現,德邦證券研報分析指出,預計主要系去年第三季度仍有部分疫情相關產品貢獻以及今年第三季度疫情影響部分可選消費的需求釋放。
同時,德邦證券也在研報中給出四點風險提示,即新產品研發進度不及預期、新產品推廣不及預期、海外業務拓展不及預期、疫情反復影響消費需求釋放。
雷達財經注意到,魚躍醫療在公司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中報中對于血氧儀產品的著墨并不多,提及次數分別為2次、4次,且多處為“產品享受增值稅軟件產品即征即退稅收優惠”信息,僅在2022年中報中正面提到“血氧儀、紅外測溫儀等產品亦表現良好”。
事實上,血氧儀只是魚躍醫療旗下眾多產品中的一款,目前公司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呼吸制氧、糖尿病護理、感染控制解決方案、家用類電子檢測及體外診斷、急救與臨床及康復器械等業務領域。值得注意的是,魚躍醫療并未在三季報中披露具體業務的營收情況。
但據魚躍醫療2022年中報顯示,包含血氧儀在內的家用類電子檢測及體外診斷業務,較去年同期實現7.38%的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主要產品電子血壓計的逆勢增長和血氧儀、紅外測溫儀等產品的良好表現。
不過,公司呼吸治療解決方案板塊業務的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85%,這主要系制氧機產品較去年海外疫情類訂單影響下的高基數有一定下滑;與此同時,公司康復及臨床器械板塊業務規模下降13.09%;此外,因受海外生產端供應鏈限制,公司急救業務板塊的整體規模也有所下降。
雖然公司近來的營收、利潤承壓,但魚躍醫療在銷售費用方面的支出卻一點也不“吝嗇”。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魚躍醫療的銷售費用分別為7.54億元、9.45億元、6.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68%、25.32%、11.33%。
值得注意的是,在營銷上舍得“砸錢”的魚躍醫療,數次因廣告被罰。2021年5月、2022年07月,魚躍醫療旗下上海魚躍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因未經審查發布廣告分別被罰10萬元、8.5萬元。2022年6月,魚躍醫療旗下的南京魚躍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也因違反廣告內容管理規定行為,被處以6萬元的罰款。
相比銷售費用方面的大手筆,2020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魚躍醫療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02億元、4.26億元、3.81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97%、6.17%、7.45%,均低于同期的銷售費用率。
創始人靠賣獸用金屬注射器起家,曾因內幕交易被罰
雷達財經了解到,魚躍集團成立于1998年。事實上,魚躍醫療的創辦,離不開創始人吳光明的努力。出生于江蘇丹陽一個普通漁民家庭的吳光明,大學畢業后曾在紡織廠從事設備維修改造工作。由于紡織廠經營不善,吳光明不得不另謀出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光明選擇下海經商,而被吳光明盯上的正是銷售醫療器械的生意。1984年,吳光明拿著和朋友湊來的錢,做起了販賣獸用金屬注射器的買賣。雖然吳光明和朋友的合伙買賣沒能一直進行下去,但此次經商卻為吳光明日后龐大的商業版圖埋下了伏筆。
1987年,吳光明和父親吳連福聯手創業,二人開了一家代理獸用金屬注射器等物品的“小作坊”。次年,吳光明正式創辦了江蘇魚躍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這便是如今A股上市公司魚躍醫療的前身。之所以以“魚躍”命名,一方面契合了吳光明漁民家庭的出身,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其“魚躍龍門”的希冀。
2008年,魚躍醫療成功登陸A股,于深交所敲響上市之鐘。次年10月,吳光明和其兒子吳群以240億元的財富,一同登上2019年胡潤百富榜,二人位列榜單第133位。
此后,魚躍醫療先后完成了對上械集團、上海中優、德國曼吉士Metrax、六六視覺的收購,并對美諾醫療Amsino Medical進行投資。
發展至今,魚躍集團旗下擁有80余家分子公司,并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丹陽、西藏、德國、意大利等地建立了10個研發中心、7個生產基地。除了魚躍yuwell品牌外,魚躍集團旗下還擁有潔芙柔、華佗Hwato、金鐘JZ、安爾碘、普美康PRIMEDIC、六六視覺等幾個主要品牌。
不過,帶領魚躍醫療一路發展壯大的吳光明,卻因其在資本市場上的違規操作“大翻車”。2017年7月,時任魚躍醫療董事長的吳光明,因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8年7月,中國證監會公布了對吳光明的處罰情況。因內幕交易花王股份情況和短線交易魚躍醫療、萬東醫療情況,吳光明被給予警告,并被沒收違法所得919.1萬元,并處以2777.29萬元的罰款,兩項罰沒合計近3700萬元。
2019年4月,魚躍醫療的一則公告,宣布了創始人吳光明辭任公司CEO的消息。公告中提到,吳光明在擔任魚躍醫療總經理期間,使魚躍醫療自上市至今保持了十年近 30%的復合增長率。吳光明隱退幕后,接替其出任魚躍醫療頭號人物角色的正是其子——于1988年出生的吳群。
盡管吳光明從公司管理一線的位置退下,但其仍牢牢掌握著公司的控制權。據魚躍醫療的財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吳光明直接持有公司10.32%的股份,公司現任董事長吳群直接持有公司7.72%的股份,兩人還共同控制公司控股股東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關于魚躍醫療后續的發展,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來源:藍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