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鄰章
特斯拉交卷了。
整體來看,特斯拉在2022年的全年表現,可以說是在進步中承壓。
一、產品交付進步雖大但不及預期
1月3日,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全球生產與交付報告。
數據顯示:2022年,特斯拉Model 3、Y、S、X四款車型,全年累計生產136.9611萬輛,同比增長47%;全年累計交付131.3851萬輛,同比增長40%。
這一數據,讓特斯拉仍舊是全球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至此,10年時間,特斯拉也用十年時間,在全球累計交付了高達360萬輛的純電汽車。
對此,特斯拉也宣稱:2022年,是超越燃油車的年代。
但從現實來看,2022年特斯拉的交付表現雖然亮眼,卻不及其年初預期的150萬輛交付成績。
當初,馬斯克對2022年實現交付150萬輛的成績顯得很樂觀,但從最終結果來看,馬斯克存在一定的預估失誤。
二、承壓信號明顯的一年
事實上,回顧2022年的特斯拉,可以說相對于2021年光環籠罩,進入2022年之后,特斯拉明顯承壓——無論是在股價層面還是輿論層面以及產品層面,都是如此。
首先從傳導最為明顯的股價層面來看。
2022年全年特斯拉股價表現演繹的是一條下滑線。
數據顯示:特斯拉2022年全年股價下跌近70%,從年初的超萬億美元市值的高光時刻一路狂跌至如今的不足四千億美元。這樣的股價表現(特別是進入第四季度之后)也讓所謂的特斯拉股價“年度、季度、月度最差”、馬斯克個人財富縮水破人類記錄等話題,頻頻登上媒體頭條。
當然,影響股價的因素眾多,諸如高通脹、地緣政治因素、以及消費者對未來經濟的悲觀預期等等,這從眾多明星美股在2022年的表現,皆可見一斑。
但特斯拉股價瘋狂下行的核心因素,或許還是在于在日益加劇的新能源市場,特斯拉產品失去了一騎絕塵的領先優勢。
落實到產品層面:能夠看到,作為特斯拉銷售絕對主力車型的Model 3和ModelY,這兩款車型皆已經上市數年,期間雖然特斯拉也對這兩款車型進行了各種小升級,諸如對Model Y進行后排座椅加長、升級安全保護裝置等。
但若從傳統車企定義的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來看,事實上這兩款車型如今都已經到了中期大改款或是產品生命末期階段。
但特斯拉至今對這兩款車型還未有相關動作。
可以說,過久的上市時間、極簡風格的內飾設計以及相對較小的電池容量和表現一般的車機系統表現,也使得這兩款車型在2022年的中國市場,失去了過往一騎絕塵般的優勢,跌落至某些層面的領先——特別是在國產品牌大步前進,瘋狂內卷,將用戶期待的各種配置拉滿的現實下。
在此,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留給特斯拉的挑戰是:究竟是要培育用戶,還是要被用戶教育,由用戶需求來定義產品,亦或是走二者相結合的道路。
如果說產品層面讓特斯拉已經備受挑戰,那么在輿論層面,2022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則幾乎可以說是被負面籠罩得幾無還手之力,是輿論承壓最為顯著的一年。
從四月份上海車展事件再至11月份的潮州特斯拉事件,由于官方權威結論需要時間以至于至今尚未給出,而特斯拉與事故車主之間的各執一詞,都讓眾多公眾對特斯拉產品陷入了深深的疑慮之中。
從業內人士公布的一些數據來看,這兩起重大輿論事件對特斯拉的客戶進店量產生了顯著影響。
并且許多用戶將這些負面輿論事件與特斯拉產品進行了高度綁定,而這種綁定也使得眾多公眾對特斯拉發布的信息形成了負面遷移乃至于是斷章取義。
最為顯著的一例是十一月份特斯拉發布了一則產品召回信息,這則信息傳遞的意思是:在進行OTA升級后,產品能夠達到何種效果;但許多人卻對此進行了斷章取義的截取,完全忽略了這是OTA之后的效果,并以此得出所謂特斯拉不打自招的結論。
這種信息傳遞的巨大偏差,折射出的是特斯拉對國內對公眾溝通的嚴重不足、信息傳達的不暢。
三、未來依舊可期
產品、輿論、股價的三重失利,構筑起了2022年的特斯拉底色,而這三者的交織影響,最終導致的后果就是特斯拉在2022年,雖然進步不小,但承壓信號也非常明顯。
這從目前特斯拉在產品上呈現出的供略過于求、銷量不及預期的狀態,便可見一斑。
但這是否就意味著特斯拉從此進入了許多人期待的走下坡路,沒有了未來?
在我看來,這種觀點顯然太過于脫離了實際,甚至可以說是情緒主導下的一廂情愿。
事實上,對于特斯拉的未來,我認為依舊是未來可期。
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從技術層面來看,特斯拉的技術領先優勢并未被動搖,在電控技術、輔助駕駛技術上,特斯拉依舊處于領先地位,這從目前眾多車企依舊只能依靠大量出奇跡的思路來與特斯拉產品進行競爭便可見一斑。
再從產品層面來看,雖然2022年其產品累計銷量不及預期,但特斯拉依舊是2022年純電市場銷量冠軍,并且僅僅依托Model 3和ModelY這兩款主要車型,就在25—40萬價位段實現年超百萬輛,這一產品銷量成績,放在任何一家車企,都可以說是成績斐然。而一方面顯示出了特斯拉打造爆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彰顯出了這些產品生命力的強盛。
而在此展望2023年:在產品層面,可以確定的是改款的ModelS和Model X這兩款車型將在2023年上市交付,而Model 3和Model Y這兩款主力產品,也有望迎來改款車型上市;此外特斯拉Cybertruck也或在2023年將進入量產交付期,并且業內還在盛傳特斯拉還將在2023年推出一款全新車型。
若這些信息成真,特別是對Model 3和Model Y若真進行有誠意的改款上市,那么特斯拉在全新產品組合攻勢下,2023年進一步拉升產品銷量,應當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從價格層面來看:相對于眾多仍在虧損中的車企而言,特斯拉也擁有更為強大的價格能力。
從現實來看,目前特斯拉已經進入了連續盈利期,其年度營業利潤率已達到16.7%,并且有數據顯示:特斯拉單車利潤率達到了豐田的8倍至8570美元。
這種盈利能力,這一方面彰顯出了特斯拉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品牌溢價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傳遞出了特斯拉相對于眾多車企而言,還或擁有強大的價格武器。這或使得特斯拉在新一年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在價格層面擁有更高的靈活度。
要知道,對于汽車這種大件消費而言,價格對消費抉擇的影響程度,其實是不言而喻的。只要特斯拉舍得割肉,那么對市場的攪動能力,是可以預期的。
所以綜合來看:在技術優勢猶存、全新產品組合以及可能的價格攻勢這套組合拳下,2023年的特斯拉,依舊是任何一家車企都不容小覷的存在。
寫在最后:
從現實來說,2022年對于特斯拉而言,不是分外高光的一年,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就急于看衰特斯拉的未來。其有自己的問題,但相對于眾多車企而言,卻依舊還有更多的子彈可以打,其依舊代表了動氣汽車最新的發展方向。
而面對紛紛求銷量、求發展的2023年,或也注定了新一年的新能源市場競爭,將會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