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邁點
2022年以來,預制菜概念持續火爆。作為一個萬億元級市場規模的行業,其發展空間巨大。同時,預制菜上游連著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下游連著餐飲業轉型和消費變革,是促消費促轉型的有效抓手。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積極拓展新型消費模式,研發預制菜等產品搶占賽道,成為應對疫情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迅猛。預制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顧名思義,預制菜即經提前預制而成的菜品,與現做菜相比,預制菜需要提前進行過加工處理,其中根據加工復雜程度又可進一步分類,可以分成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熱食品以及即食產品。
即配食品為經過清洗、切配加工,但未經過調味腌制的蔬菜、肉禽等產品,面向BC端;即烹食品為經過調味、裹粉、預炸等工序的半成品,面向BC端;即熱食品為經過調味、腌制的菜品進一步炒制、蒸煮后的熟制品,再以速凍的方式保存,多在便利店、商超、新零售等渠道可見;即食食品是指開封后即可食用的預制調理食品,以面向C端零售為主。
預制菜產業起源于美國,成熟于日本,目前,我國的預制菜市場已經進入到快速發展期,相關市場政策正逐漸完善。由于疫情催生下的預制菜B、C市場需求高增增長,人均消費持續提升,加之冷鏈技術的完善,預計預制菜行業將維持高速增長,發展為巨大的賽道。
一、宏觀環境
1、政策環境
隨著預制菜產業的火爆,不少企業競相入局,國內多地出臺加碼扶持政策,助力中國預制菜產業加速發展。廣東出臺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積極部署預制菜產業發展。河南、云南、福建、山東和北京等省市也陸續推出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發揮產業基礎優勢,建設預制菜創新平臺,建設預制菜產業園,壯大預制菜產業集群,發揮產業鏈企業作用,培育示范企業等等一系列措施,支持當地預制菜產業發展。

2、市場環境
2022年,疫情的影響促使居家消費頻次不斷增加,加上冷鏈技術的不斷完善,預制菜行業迅速擴容,在政策的推動下迎來風口。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3459億元,同比增長19.77%;2022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到4196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突破10720億元。未來6-7年我國預制菜市場或將超萬億元規模。由于消費群體龐大,加之政策風向的指引,未來預制菜市場將發展為巨大的賽道。

3、融資環境
疫情之后,面向C端的預制菜被熱捧,新品牌涌現,預制菜行業投融資不斷。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中國預制菜行業融資事件20余起,融資金額達數百億元。包括專業預制菜企業、預制菜供應鏈企業和零售平臺等預制菜品牌紛紛獲得融資。其中舌尖英雄、鼎味泰食品、樂肴居、蜀海、牛大吉更是宣布獲得上億資金投入,將2022年預制菜融資熱度推向高潮。

二、產業上下游分析
預制菜產業鏈上下游關聯密切。預制菜上游是原材料資源企業,包括農產品、初加工、包裝等其他工業;產業鏈中游是預制菜生產企業,負責預制菜的加工生產,對原材料進行加工成產品,串聯上下游;產業鏈下游是物流運輸和銷售企業,包括冷鏈運輸、冷儲運輸企業和觸達B/C端的直銷商和經銷商等。

1、產業鏈上游:預制菜原材料提供商
預制菜產業鏈上游主要以基礎農產品為主,包括蔬菜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禽養殖業、調味生產行業等,整體分布較為分散。農業企業依托原材料優勢和渠道積累,具備先天優勢,常布局預制菜業務,如圣農、正大、新希望等。通過與農戶合作、自建農場、參控股農業子公司等形式,保證原材料品質和供應。不過,初級農產品原料價格受供需影響,價格波動較大,主材、輔材及調味品等直接原材料投入占預制菜產品總成本比重較大。因而其價格波動對預制菜成本影響較大,最終影響到預制菜行業的盈利水平。如行業龍頭味知香,預制菜直接原材料成本占總成本比例近91%。此外,有實力的中游廠商也會介入上游環節。因此,預制菜行業的快速發展正快速推動上游種植/養殖產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并反哺下游生產廠商。
2、中游:預制菜生產商
預制菜產業鏈的中游生產環節多樣,主要涉及專業預制菜廠商(含速凍食品商)、餐飲企業自建央廚、上游農業企業、部分零售型企業等。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我國現存預制菜相關企業7.59萬家。近10年來,我國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8年注冊量超過1萬家,2019年新增1.28萬家,2020年新增1.29萬家,2021年新增4212家,2022年新增3470家。不難看出,2020年預制菜相關企業增長勢頭最猛,2021年和2022年增速下滑。近年來,由于疫情的影響和冷鏈技術的逐步完善,預制菜行業在餐飲變革和居家消費的推動下迎來行業風口,行業入局者增多,競爭進一步加劇。

3、下游:預制菜銷售渠道
預制菜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穩定高效的供應鏈支撐。由于預制菜多是冷凍冷藏商品,必須保證特定溫度的運輸環境,對運輸存儲要求較高。堅實的冷鏈物流和冷儲存技術保障才能保持預制菜品的新鮮度。
預制菜產業的下游主要是以B端為主、C端為輔的消費結構。下游終端以餐飲和零售市場為主。B端方面,大型商超及餐飲酒店承擔渠道重要角色,餐飲酒店是預制菜消費的主賽道;C端方面,大型商超、便利店、生鮮超市、外賣等直接觸達消費者,是預制菜銷售的重要渠道。另外,新零售和電商直播平臺正在刺激C端消費新活力。新零售(生鮮電商、社區團購、新型火鍋超市)和直播平臺正逐漸成為預制菜新的銷售渠道,多因驅動B/C端需求持續高漲。
總體而言,上游玩家具有成本、渠道優勢,但產品研發能力、品牌力相對薄弱;中游生產環節玩家多樣,產品、品牌、盈利能力差異性較大;下游玩家品牌力和運營能力強。
三、主要企業類型
根據市場切入點不同,預制菜行業企業可以分為上游農牧水產企業(原料型)、專業預制菜企業(產品型)、傳統速凍食品企業(凍品型)、零售企業(渠道型)、餐飲企業(餐飲型)幾大類。
原料型主要為農副產品初加工企業,以原材料優勢、品牌優勢,通過進一步深度加工切入預制菜行業,代表如上市公司國聯水產、大湖股份、福成股份、新希望等。具備生產加工能力,原材料成本把控能力強,具備成本優勢。但品牌力較弱,對終端消費者把握能力弱。
產品型主要為專業的食品制造企業,憑借自身食品品牌優勢、食品營銷經驗,以成型的預制菜產品直接切入市場,代表如味知香、蓋世食品、叮叮懶人菜、味珍小梅園、麥子媽等。產品研發能力強,具備大單品研發能力,具備成熟銷售渠道,B端客戶粘性大,且具備產品研發經驗,產品種類豐富,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但供應鏈深度較淺,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影響較大。規模化生產企業數量較少,自動化水平較低。
凍品型主要為速凍冷藏食品生產企業,憑借冷鮮技術、品牌、供應鏈經驗切入預制菜行業,代表如上市公司安井食品、千味央廚、思念食品、三全食品等。優點是速凍食品生產出身,生產標準化程度高,生產能力強,具備冷鏈加工和運輸優勢;缺點為易受上游成本影響,生產以區域性為主。
餐飲型即大型連鎖餐飲服務企業,通過品牌、主打菜品等切入市場,代表如西貝、海底撈、廣州酒家、眉州東坡等。另外,預制菜在酒店餐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代表企業如嶺南控股、華天酒店和金陵酒店等。目前酒店比較常見的預制菜則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酒店研發中心做配方,廠家生產,這種在疫情之前比較受歡迎;另一種則是酒店餐飲自制的預制菜,依賴冷鏈配送等方式運輸和銷售,在疫情之后更受追捧。餐飲型預制菜企業深耕餐飲業多年,具備菜品研發經驗,菜肴烹飪具備專業性,口味品質更受消費者信賴,消費者基礎強大。但門店銷售渠道有限,供應鏈程度較淺,易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渠道型主要為線上線下商超類企業,通過自身渠道優勢、品牌、供應鏈系統切入預制菜行業,代表如叮咚買菜、盒馬、鍋圈、沃爾瑪等。有成熟的零售渠道,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具備產品推廣優勢,滿足消費者配送需求。但在食品加工方面缺乏經驗,依賴第三方工廠,食品安全監管能力較弱,供應鏈體系較欠缺。

四、代表企業解讀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及消費習慣不斷發生變化,預制菜市場迎來發展的風口期。尤其是冷鏈物流的發展,幫助預制菜企業打通了從生產線到家庭餐桌的最后一公里,預制菜正式邁入B端向C端轉移的初步階段。以下將通過預制菜行業中的部分代表企業的分析,解讀預制菜市場的發展。
1、國聯水產
國聯水產(證券代碼:300094.SZ)創建于2001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水產品加工企業,2010年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現已成為一家集水產種苗繁育、水產養殖、飲料生產、科研研發、加工出口、國內營銷和海洋食品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
據國聯水產2022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共實現營業收入約39.48億元,同比增長19.68%,其中預制菜營業收入為5.61億元,同比增長36.17%;凈利潤約3284.88萬元,同比增長222.01%。
近年來,國聯水產預制菜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過去三年的預制菜營收分別為2019年的6億元,2020年的7.3億元以及2021年的8.41億,實現逐年遞增,相應的營收占比分別達到了12.96%,16.24%以及18.8%。今年上半年,公司預制菜營收進一步提速,達到5.6億元,同比增長36.17%,營收占比為23.18%,讓公司產品結構得到極大優化。
在預制菜業務領域,國聯水產執行大單品加特色小品的產品矩陣策略,全渠道支撐預制菜銷售。在產品方面,國聯水產已開發以風味烤魚、米面、調味小龍蝦、火鍋、裹粉等為主的六大系列預制菜品,公司制定大單品加特色小單品策略,以“小霸龍”品牌為核心構建預制菜品品類體系。今年以來,國聯水產重點布局推動小霸龍烤魚、酸菜魚成為下一個預制菜億元級大單品。據悉,作為新晉大單品C位的烤魚已開發出麻辣、青花椒、蒜蓉和菠蘿烤魚四種口味,市場表現較好。今年9月,國聯水產收獲加拿大的100噸海外訂單,這也是“小霸龍”菠蘿烤魚預制菜首次出口加拿大。
今年以來國聯水產全面夯實水產食品主業,剝離上游水產養殖業務,充分發揮全球供應鏈和研發優勢,推動公司產品結構逐步向以預制菜品為主的餐飲食材和海洋食品轉型,推動產品結構全面優化,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也得到快速增強。

2、味知香
味知香(證券代碼:605089.SH)成立于2008年,公司總部位于江蘇蘇州,并于202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是目前預制菜行業內研發和制造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收入6.07 億元,同比增長6.47%,實現凈利潤1.10 億元,同比增長7.65%,
味知香自2021年上市以來,受到各界高度關注,在預制菜行業紅利和公司顯著競爭優勢的雙重作用下,經營業績持續穩定增長,被稱為A股市場“ 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通過對預制菜產品多年的深耕,對B端市場和C端市場都有深入的了解,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成功開發對口B端和C端的“ 饌玉”和“ 味知香”兩大品牌體系,產品多達300多種。除此之外,味知香根據季節變化向消費者推出時令美食,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例如:味知香春季推出春什錦,冬季推出高端火鍋食材系列產品等。
味知香的核心競爭力有五大優勢。一是渠道優勢。經過多年經銷網絡的發展,味知香以華東地區為核心,逐漸向外擴展,構建了以農貿市場為主的連鎖加盟生態圈,同時以自營旗艦店的方式在京東、天貓等平臺進行銷售。二是品牌優勢。味知香深耕預制菜行業多年,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在市場上擁有良好口碑。三是冷鏈物流優勢。味知香自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保障了產品的新鮮度。四是創新優勢。味知香堅持產品創新,正在以正餐預制菜品類逐步拓展到其他細分品類,如火鍋、西餐牛排等,在客戶端強化了品牌認知。五是安全優勢。味知香從供應商原料進場直到產品最終入庫堅持嚴格品控。
隨著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多元化升級,味知香將在品類上繼續精細化深耕,不斷致力于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飲食習慣和多樣化口味需求。

3、安井食品
安井食品(證券代碼:603345.SH)成立于2001年12月,于2017年2月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速凍火鍋料制品、速凍面米制品、速凍菜肴制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
安井食品作為速凍食品的龍頭企業,目前已形成以華東地區為中心并輻射全國的營銷網絡。前三季度,安井食品實現營業總收入81.56億元,同比增長33.78%;歸母凈利潤6.89億元,同比增長39.62%。安井食品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變化主要由于公司傳統速凍火鍋料制品、面米制品銷量穩步增長及預制菜肴板塊增量。
從財報數據來看,安井預制菜業務表現日漸突出:2021年實現營收14.29億,同比增加了112.41%;今年繼續放量,僅上半年就實現營收13.9億元,同比大增185.33%。近年來,安井食品一直依照“ 自產+OEM+并購”的發展策略,來全方位加強對預制菜業務的布局。目前,預制菜肴已成為安井增速第一的業務,營收占比排名第二,僅次于魚糜制品。
安井食品重視營銷渠道的建設,銷售模式包含經銷商、商超、特通直營、電商等。目前公司擁有的安井、凍品先生、安井小廚三大品牌業務全面發展,共有的速凍食品超400個品種,市場占有率達10%以上。
可見,預制菜在營收增長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安井食品預制菜布局成效逐漸顯現。

4、廣州酒家
廣州酒家,始創于1935年,是一家老字號。廣州酒家(股票代碼:603043.SH)于1991年組建集團;2009年改制為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廣東省率先上市的飲食集團。廣州酒家集團主營業務包括餐飲服務和食品制造,在廣州、茂名、湘潭、梅州等地設有食品生產基地,產品暢銷海內外。
早在90年代,廣州酒家就已經開始涉足預制菜產品的研發與銷售,相繼推出了”速凍點心”與常溫半成品菜式品牌”師奶菜”系列,以及速凍盆菜、咕嚕肉、鹽焗雞、豉油雞等各種速凍菜肴及自熱米飯。
近年來,廣州酒家愈加重視預制菜業務。在2021年年報中,廣州酒家就多次提及預制菜業務,指出要加快新品類研發和老品類升級重組,推出節假日特別套餐和季節限定菜式,研發盆菜、速凍菜式等預制菜產品;在2022年的經營計劃上,廣州酒家也提及要深入研究廣東省各級政府發布的預制菜產業政策,加大對預制菜的投入,推進公司預制菜業務加速發展。
廣州酒家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廣州酒家營業收入達33.40億元,同比增長10.74%;歸母凈利潤為4.7億元,同比增長6%。此外,廣州酒家也披露了多個不同系列產品的具體業績表現,其中速凍食品的營收表現頗為亮眼。速凍食品營收為7.56億元,同比增長23.53%。
總體來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時代背景下,不同地域的餐飲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但廣州酒家的營收依然取得了不錯的增長,營收和凈利潤實現了雙增長。

五、趨勢與預判
在多重利好之下,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或將迎來全面提速。隨著消費者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升級類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國民飲食結構也相應升級,吃的更營養更健康成為主流。近年來,隨著各地政府持續出臺扶持政策,中國預制菜產業加速發展。在B端和C端的聯合共振下,預制菜迎來了大爆發。
隨著預制菜產業玩家的增多,產業集中化、產品差異化趨勢將逐漸顯現。預制菜行業目前正處于發展初期,競爭非常激烈。未來隨著市場的充分競爭,預制菜企業將會更加集中,有原材料生產能力、供應鏈優勢、品牌知名度高和特色菜品的企業將更有優勢。
先進的物流配送體系的快速發展將為預制菜行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近些年,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猛,預制菜行業受益于冷鏈物流技術的提升,組建自有冷鏈運輸車隊、購置信息化物流系統的成本大幅下降。在先進的物流配送體系的協助下,預制菜企業擴大了配送范圍,提升了產品配送效率,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擴大市場覆蓋面,將進一步加快預制菜產業的發展。
品牌多元化營銷將加速行業發展。目前我國預制菜產業正由B端向C端延伸。當今的預制菜企業多以互聯網營銷為主,通過直播、種草、社群等方式營銷傳播預制菜產品及品牌信息,消費者通過網絡快速觸達產品信息。隨著互聯網營銷的不斷滲透,品牌多元化營銷將加速預制菜的傳播,推動預制菜整個行業快速發展。
雖然疫情對餐飲行業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但包括預制菜在內的餐飲供應鏈業態卻保持較好的發展韌性和可觀的行業前景。長期來看,隨著終端消費有所改善,BC市場策略逐步推進,預制菜市場有望持續擴大營收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