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據鄭州市公安局網站消息,為加快推動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有序落戶鄭州,近日,鄭州市公安局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鄭州市公安局表示,此次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了鄭州市中心城區落戶條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提高戶籍登記、遷移便利度,暢通社會性流動渠道,不斷優化人口分布。
《意見》明確,凡在鄭州市中心城區具有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人員,不受社保繳費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可以在鄭州市申請登記城鎮居民戶口。
具體來看,鄭州市公安局在2019年發布的戶籍制度改革文件曾規定,中心城區有條件的設定落戶標準,縣(市)、上街區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此次《意見》則調整為全市統一的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的政策。
同時,放寬在中心城區穩定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條件。2019年戶籍改革政策規定,鄭州市農業轉移人口在中心城區持居住證落戶需滿1年。此次調整為不受居住證辦理年限和地區屬性的限制。2019年政策規定,鄭州市中心城區租賃房屋入戶需滿1年。此次調整為不受居住年限限制。
此外,鄭州市也放寬在中心城區普通勞動者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落戶條件。2019年政策規定,在鄭州市中心城區務工且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落戶需滿6個月。此次調整為不受社保繳費年限的限制。
2022年6月13日,鄭州市統計局發布2021年鄭州市人口發展報告顯示,全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1274.20萬人,比2020年末增加12.50萬人。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89%,比2020年末提高0.20個百分點。全市常住人口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第11位。
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被視為我國“十四五”戶籍制度改革核心目標。鄭州市成為全國首個明確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的大城市。
國家發改委曾解釋,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是指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城鎮(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連續居住半年以上,滿足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條件的,可以到經常居住地公安機關申請為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辦理戶口遷移登記。
此前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力爭到2025年底,除極少數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2022年7月1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到,繼續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地方省級層面此前已先有動作。2021年5月,浙江省發改委舉行浙江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新聞通氣會介紹,將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除杭州市區外,全面放開落戶政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省城鎮范圍內逐步實行“戶口通遷”。2021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將完善落戶機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2022年8月,山東省發改委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山東省率先在全國實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省內戶口遷移實現秒級辦理。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鄧智團此前向界面新聞介紹,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將更有利于促進人口的自由流動,可以把一些公共服務與戶籍制度剝離,讓流動人口有機會在城市享受到社會公共福利。不過,鄧智團也指出,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試行地還需要出臺具體方案和配套措施,規定通過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來享受城市公共服務的范圍和具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