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潔白清香的茉莉花,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特別受歡迎。
順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印度傳入中國后,茉莉花成了中國人的心頭好。
今天,這朵小小的茉莉花,已經是個年產值百億元的產業。
而茉莉花產業的“宇宙盡頭”,不在發源地印度,不在獨愛茉莉花茶的北京,也不在茶館遍地的四川,而是廣西山溝里的小城——橫州市。
這個小小的縣級市,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產量,占了全國的80%以上、全球產量的60%以上。
也就是說,全世界10朵茉莉花,其中至少有6朵就來自這里。
全球10多茉莉花,6朵出自橫縣
四面環山的橫縣,2021年剛撤縣建市成了橫州市。
每年4月到10月,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廣西小城,茉莉花的香氣就一直縈繞不散。
在整個中國,98%的茉莉花和94%的茉莉花茶,產自廣西橫州、福建福州和四川犍為。
橫州更是其中絕對的主力——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產量,占到了全國產量的80%以上。
廣西橫縣在全國4大茉莉花產區中產量一枝獨秀,花茶產量更是占了80%以上
在全球的茉莉花市場上,橫州的產量也妥妥地占了60%以上。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里就是全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中心。
人口剛過90萬的橫州市,有33萬花農,茉莉花的種植面積有12.5萬畝,年產茉莉花鮮花10.2萬噸、茉莉花茶8萬噸。
根據當地茉莉花產業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橫州出產的茉莉花,每公斤的均價突破了36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根據這個價格推算,一畝茉莉花田一年能收入2萬元以上。
“碾壓式”的產量,自然能吸引到國內外知名的品牌來這里尋找原料。
像張一元、吳裕泰這樣國內知名的茶品牌,茉莉花絕大多數來自橫州,而像星巴克、康師傅、娃哈哈、奈雪這樣的飲料巨頭,使用的茉莉花原料,也同樣是來自這里。
橫州的茉莉花,幾乎滲透在所有的茉莉花飲品品牌中
有茉莉花產量的優勢,再加上茉莉花茶和飲料龍頭企業的青睞,橫州把茉莉花產業做成了一門年產值百億元的大生意。
2021年,橫州茉莉花產業綜合產值是143.8億元,其中茉莉花茶企業有130多家,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就有18家。
根據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橫州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綜合品牌價值,2022年已經達到了218.14億元。
早在2000年,當時的橫縣就被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2013年,橫縣茉莉花和橫縣茉莉花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0年正式成為中國和歐盟互相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
2009-2019年中國茉莉花茶出口總量的趨勢圖
成為“花魁”的橫州,其實種茉莉花的歷史只有區區幾十年。
這個“后來者”,怎么把自己變成了全球茉莉花產業的中心?
橫縣憑什么把小花朵做成大產業
跟有幾百年制茶悠久歷史,最后成為茉莉花茶龍頭的福州不同,橫州并沒有以茉莉花為產業的傳統。
作為一個絕對的“后來者”,橫縣起初只是因為自己這里的氣候適宜種植茉莉花,才誤打誤撞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上世紀60年代,橫縣開始和茉莉花有了交集。
那時,整個橫縣只有3公頃從外地移植過來的茉莉花田。
1978年,橫縣茶廠創制了自己的茉莉花茶,不過,既沒什么名氣,又沒有規模,更沒有傳統的橫縣茉莉花茶,和橫縣的茶廠一樣,默默無聞,舉步維艱。
1983年,廣西舉辦了一次茉莉花茶的評選,橫縣茶廠參展的茉莉花茶,因為用了當地優質的茉莉花,一舉奪魁。
這讓一部分外地客商,初次知道橫縣,知道這里的水土氣候種出來的茉莉花不僅品質不錯,而且開花早、花期還長。
橫縣茉莉花開始有了市場。
看到能發家致富,橫縣開始積極“種花”,縣城的蔬菜大隊和周邊的村子,出現成片的茉莉花田。
橫縣茉莉花的種植面積一直在增加
積極的姿態,換來的是更大的機會。
1989年,全國茶加工產銷座談會在橫縣召開。
一邊是橫縣發展迅猛的茉莉花漸成氣候,一邊是廣東、江浙、福建這些原先傳統的茉莉花種植產地,在改革開放中需要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填進工業化的進程。
于是,當年這個會議就決定把全國茉莉花茶的生產重心,從福建、江浙轉移到橫縣來。
橫縣的茉莉花開始野蠻生長。
到了1997年,一個小小的橫縣就有190多家茉莉花茶加工企業,滿大街都是加工作坊,弄臺烘干機就開始加工。
欣欣向榮的背后,內卷的橫縣茉莉花開始了第一輪洗牌。
2000年,橫縣成了“中國茉莉之鄉”。
這塊“金字招牌”得來不易,但如果仍舊任由其無序發展,想毀了它卻輕而易舉。
也是在這一年,當地政府開始規范茉莉花產業的發展。
2000年,橫縣成立了茉莉花產業發展委員會,隨后又設立茉莉花產業管理局和茉莉花研究所,統一指導、協調、監督管理茉莉花相關產業的發展。
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茉莉花產地的同時,橫縣開始在茉莉花產業上“橫向”發展,除了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之外,又開發了盆栽、食品、藥用、旅游等相關內容的1+9產業鏈條。
橫州依托茉莉花產業,打造的1+9發展模式
有了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引導,當地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始走上正軌,外來的大品牌也投資橫縣,開始把這里當成了真正的加工基地。
橫縣也取代了稱霸茉莉花茶幾百年的福州,變成了真正的茉莉花產業的中心。
好一朵橫縣茉莉花的“野心”
橫縣,開始喊出了“好一朵橫縣茉莉花”的口號。
橫縣茉莉花產業成功的原因,除了規模大、產銷能力強之外,更重要的是把茉莉花和地理標識捆綁,讓橫縣和茉莉花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區域公共品牌IP。
從一開始,當地政府似乎就在有意識地聚集力量,讓橫縣的茉莉花成為一個區域品牌,借此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從2013年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品牌,到2018年,在全國718個知名品牌價值榜上,茉莉花茶和茉莉花分別排名第28位和第63位。
再到去年,橫縣茉莉花茶的品牌價值上升到全國第19位,成為廣西地理標志的第一品牌,橫縣一直把茉莉花產業與自身捆綁,打造一個統一的區域公共品牌。
2022年,橫縣茉莉花茶品牌價值160.46億元,橫縣茉莉花品牌價值57.68億元,上榜2022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單,分別位列第19位和第62位,兩者品牌價值合計達218.14億元
其實,這種做法并不鮮見,甚至可以說是地方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品牌化的一條“捷徑”。
比如說大家非常熟悉的陽澄湖大閘蟹、五常大米等等。
從2000年前后開始,中國的地理標志認證開始迅猛增長。
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創建優質農產品和食品品牌”。
2017年,同樣是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品牌”這個關鍵詞出現了6次,“地理標志”和“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的概念也出現在文件中,中國農業的品牌建設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起步更早的是日本。
1979年,日本大分縣知事就提出并開始實施了“一村一品”的運動。
以某一資源特色的區域為中心,打造出一種或幾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形成區域性的優質品牌,并推廣到全國和全世界。
也是借著這個“一村一品”,日本開啟了自己的“品牌農業”之路,也把自己的農產品打造成了世界級的“高端”產品。
日本各地的農產品公用品牌
橫州在經過了幾十年的培育之后,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茉莉花“中心”。
從一朵花到一個產業的“無中生有”,證明了所有的不可能如何成為現實。
如今,橫州開始琢磨如何實現從輸出產品到輸出品牌的轉變。
橫州未來的目標,是想成為與荷蘭郁金香、保加利亞玫瑰和法國薰衣草齊名的世界“四大花都”,完成茉莉花從花茶配角到世界之花的戰略升級。
祝福橫州的茉莉花,越開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