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跌宕2022年:影響世界的十大科技事件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跌宕2022年:影響世界的十大科技事件

這一年,科技進步的熱潮依然洶涌。

文|智東西  程茜

編輯|心緣

轉瞬之間,又有365天從指縫間溜走,我們即將與2022年正式作別。

這一年,科技進步的熱潮依然洶涌:人工智能進化出強大的藝術創作與知識工作技能,商用人形機器人真身亮相,“元宇宙”陷入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上崗一年的韋布望遠鏡拍攝下遙遠星系的驚艷大片,核聚變點火成功離“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人類基因組圖譜補上最后一塊拼圖……

智能與機器,虛擬與現實,能源與動力,生命密碼與宇宙奧秘,圍繞科學與技術創新的探索正激蕩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澎湃動能,積蓄起改變世界秩序的力量。

根據過去一年澎湃號·湃客 科技欄目的稿件閱讀數據,我們總結出了2022年度讀者最關心的科技圈十大熱點事件。

01.全球首幅AI山水畫拍賣落槌價達110萬元

從今年8月文本生成圖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開源起,AI作畫火速風靡全球,成為從開發圈到藝術圈乃至公眾熱衷的“新晉網紅級”AI應用。

2022年12月8日,全球首次AI山水畫拍賣以110萬高價落槌。拍出這一高價的是AI續畫的陸小曼未盡稿聯同著名海派畫家樂震文補全的同名畫作《未完·待續》,背后由百度AI作畫平臺文心一格提供技術支撐。

▲《未完·待續》(左:樂震文完成稿 中:陸小曼未盡稿 右:百度文心一格完成稿)

AI作畫早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但當時畫作水平和質量都較為粗糙。AI作畫爆火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爭議,既有專業評委肯定AI藝術天賦,也有人類藝術家直呼這是“高科技作弊”,再加上AI畫作一直存在的版權歸屬問題,其商業化落地前景被持續探討。

諸如百度旗下文心一格、騰訊的AI畫匠、無界版、抖音AI繪畫等AI作畫平臺,用戶輸入關鍵詞就可在幾分鐘內生成各種風格的畫作。邁入C端市場的AI作畫已經成為各大社交平臺的流量密碼,許多平臺已經開啟收費模式。從藝術角度講,盡管爭議尚存,但AI作畫給C端用戶帶來了自由創作的想象空間。

02.ChatGPT爆火出圈,被盛贊威脅搜索引擎

2022年11月的最后一天,掌握聊天“神技”的AI對話模型ChatGPT橫空出世,一夜爆紅,成為科技圈當紅“炸子雞”,連馬斯克都驚呼“ChatGPT is scary good”。

ChatGPT由OpenAI研發,公開發布不到一周,使用人數已經超過百萬。由于給出精準答案的能力強大,ChatGPT甚至被稱作“谷歌搜索的威脅”。相比于其他類似語言模型,ChatGPT與人類的交流過程更像“人類”,它的基本技能不僅包括問答聊天、寫文章、編程改bug,甚至還能為一篇高深莫測的學術論文劃重點,為人們制定假期計劃、商業策劃……這也被看作是普通用戶第一次與強大AI的親密接觸。

▲ChatGPT與OpenAI(圖源:福布斯)

ChatGPT的爆火,正值科技圈對AI內容生成(AIGC)產業傾注了大量的投資熱情。這款AI爆品也標志著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似乎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過訓練數據背后的偏見性問題仍是AI對話模型長期的痼疾,邁過這一道門,AI對話模型才能真正觸達落地普及的廣闊天地。

03.Meta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元宇宙盛世“冰火兩重天”

2022年11月10日,一記重錘砸向扎克伯格,美國元宇宙巨頭Meta宣布高達1.1萬人大裁員,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發全員信為自己的誤判而致歉。這是該公司18年歷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也將圍繞元宇宙落地可行性的激烈討論再度推至高潮。元宇宙的商業落地進程,似乎并不及人們起初預期的那么快。

Meta是元宇宙泡沫破裂的典型。今年以來,這家“All in 元宇宙”的互聯網巨頭連遭暴擊:股價一路暴跌,市值跌出全球前十,扎克伯格的身價大幅縮水;業績表現亦是拉跨,20多位高管陸續出走,反壟斷、隱私訴訟漩渦接踵而至……

▲Meta官方發布的全員信

盡管元宇宙巨頭身陷重大危機,但元宇宙產業的火,確實正燒得越來越旺。VR/AR產業大有回暖之勢,Meta與字節的戰火從社交平臺蔓延到VR頭顯,Meta高端設備Quest Pro、PICO 4、HTC VIVE、索尼等VR設備新品紛紛亮相,Magic Leap、聯想、雷鳥等均推出新款AR眼鏡,還有蘋果MR頭顯爆料頻出。

再加上VR內容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周邊,各類沉浸感十足的元宇宙游戲,世界杯期間的元宇宙元素也出現在賽場內外,PICO為用戶打造的虛擬觀賽體驗可謂賺足眼球。

元宇宙概念從誕生至今,其底層的動捕、VR/AR技術已經就緒,VR/AR設備等硬件載體頻繁迭代。因此明年,巨頭與創業玩家圍繞元宇宙產業的布局勢必呈現百家爭鳴的景象。

04.馬斯克“造人”計劃露面: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招手跳舞

2022年10月1日,馬斯克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如約登場,這一刻,全球科技圈期待多時。

從去年預告到今年正式亮相,1年之間,“擎天柱”從真人扮演者變成了裸露著電線的真·人形機器人,馬斯克的“造人夢”終于照進現實。在特斯拉播放的視頻中,擎天柱展示了澆水、搬箱子、流水線工作的技能,馬斯克設想,未來機器人將用于家庭、做飯、修剪草坪和照顧老人,乃至成為人類的“伙伴”或伴侶。

▲馬斯克人形機器人擎天柱招手

2022年也成為人形機器人風起之年。除擎天柱外,今年5月,明星家電公司戴森承諾將在10年內推出可以做家務的人形機器人;8月11日,小米先特斯拉一步發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10月18日,波士頓動力機器狗Spot和機器人Atlas聯動大秀男團舞……這些巨頭玩家的關鍵動作在提振機器人產業信心的同時,迅速帶火了機器人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由來已久,軟件、算法的迭代,讓其應用場景逐漸成熟,這一產業開始邁入新紀元。而人形機器作為機器人的集大成者,形態、行為、智商都逐漸趨近于真人。商用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已進入倒計時。

05.中國空間站“組裝”完成,探索宇宙的星辰大海

中國人的“航天夢”承載著千年時光,如今,“上九天攬月”的遠征即將迎來新紀元。

2022年10月31日,夢天實驗艙在太空中順利完成轉位,中國天宮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至今,歷時19個月之久,中國空間站“組裝”完成,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工程將從建造階段逐步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明年,中國空間站的最后一塊巡天望遠鏡將發射,最終構成中國空間站完全體。

▲中國空間站的最終形態(圖源:中國載人航天)

航天技術衍生而來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精密制造等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有汽車電子等領域的航天發射特種技術、航天食品等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子、汽車、食品等行業。

今年12月,神州16號已經完成總裝測試,待命出征,2023年起,多個國際合作空間科學應用項目也將陸續進入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技術正持續向世界先進水平靠近,中國成長為一個航天大國的步伐正在加速。

06.韋布望遠鏡正式“營業”,發布首批震撼宇宙照片

2022年7月12日早上6點多,韋布太空望遠鏡正式“營業”。

它拍攝的第一張正式照片發布,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拍攝到的最遙遠、最清晰的宇宙紅外圖像。這張照片是韋布望遠鏡利用近紅外相機,合計曝光12.5個小時在不同波段拍攝并合成的圖像。通過韋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可以了解、分析這些星系的質量、存在年限、演化歷程等。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耗資近百億美元,是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其目的為研究最古老的恒星,并深入觀察宇宙的過去。韋布望遠鏡覆蓋的圖像大小近似一粒沙子,卻揭示了數千個星系。

現在,你只需要登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就可以觀賞來自46億光年以外的絕美星系……

▲韋布望遠鏡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從韋布太空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對比來看,韋布太空望遠鏡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更加清晰、色彩更加絢爛的太空畫面,讓我們對太空世界的幻想有了更實在的想象基調。

人類與宇宙的距離十分遙遠,但太空望遠鏡作為安置在太空的“眼睛”,正在幫助人類實現更深入的宇宙探索。

網站鏈接: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webb/main/index.html

07.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1號”首飛成功

2022年11月16日,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首飛成功,沿月球軌道飛行140多萬英里。距離1972年阿波羅登月,已經過去50年之久。今年,美國NASA的太空飛行項目“阿爾忒彌斯計劃”啟動,計劃在未來十年里把人類再次送上月球。

該計劃的第一步是火箭發射,而踏出第一步,就足足花費了5年時間。原定于2017年執行的阿爾忒彌斯1號,因飛船設計、天氣原因等不斷延后,將這個首飛時刻留到了2022年。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中獵戶座飛船拍下的月球

2024年,美國宇航局將開展宇航員繞月飛行10天的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屆時將有宇航員完成為期10天的繞月飛行任務。2025年底或2026年,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將完成月球南極附近利用SpaceX的星艦載人著陸。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正徐徐展開。

“我邁出的一小步,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這句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被廣為流傳。人類距離首次登月已經半個世紀之久,此次,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重啟,將開啟人類探月工程的新征程。

08.生命科學巨震!AlphaFold預測約2億種蛋白質結構

AI已經開始攻克生命科學和醫學界的重大難題。

2022年7月28日,DeepMind宣布,通過AlphaFold成功預測了來自100萬個物種的約2億種蛋白質結構,幾乎涵蓋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的蛋白質。人類邁入了數字生物學的全新時代。現如今,開源的AlphaFold 2數據庫讓研究人員確定蛋白質3D結構的時間可以按秒計算。

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們細胞、組織、器官的重要構成部分。對蛋白質結構的預測,將使得人們對生物學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此次,DeepMind更新的蛋白結構數據庫包含植物、細菌、動物等多種生物的蛋白質預測結構,能夠對可持續性、糧食問題、疑難雜癥等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助力。

▲DeepMind公布AlphaFold最新進展

除DeepMind外,Meta正在微生物領域開展蛋白質結構預測,其預測結構比AlphaFold快了60倍;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的AIRFold,在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MEO上連續四周奪冠……AI在蛋白質預測領域的進展,讓人們對生物學的理解大大提升。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AI應用到解析疾病、破解生物謎題、探索生命起源中,未來,AlphaFold數據庫的不斷更新或將加速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的進展,對基礎科學產生重大影響。

09.史上最完整“生命天書”,人類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

2022年4月,國際學術頂刊Science罕見地連發6篇論文,揭示人類的基因之謎,宣告人類基因完整圖譜的首次繪制完成。

人類基因組圖譜研究項目被譽為生命科學界的登月計劃。2001年“生命天書”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完成,2003年首次完成92%的人類基因測序,今年,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剩下8%被補齊,“生命天書”終于被完整載入史冊。

▲人類基因完整圖譜繪制完成登Science封面

基因決定著我們出生時的一切,高矮胖瘦、生老病死等等。如今,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生命天書”完成,成為人類探索基因奧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試圖將人類基因測序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讓攜帶基因性疾病的人類重燃治愈希望。這一研究成果在人類進化、生物學特性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

10.世界首次激光核聚變“點火”成功,人造太陽不再是遙遠的夢?

2022年12月5日,美國能源部宣布里程碑式成就:世界首次激光核聚變“點火”成功。核聚變反應是太陽等恒星的能量來源,核聚變能也被視為未來社會的“終極能源”。

從2010年開始,美國能源部就一直在沖擊“點火”目標,直到今年,終于實現“科學能量盈虧平衡”,即實驗從可控核聚變中產生的3.15兆焦耳的能量,超過了向目標輸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能量增益達到153%。

▲美國能源部國家點火設施的靶室

能源問題苦人類久矣,能源和可再生成為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命題,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和生存都依賴于能源供給。美國能源部宣布核聚變點火成功,有助于人們增強對核聚變清潔能源前景的信心,但距離商業用電仍很遙遠。隨著更多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取得突破,人類正一步步走向清潔、安全、有效的“終極能源”。

11.結語:科技發展將承載人類進步的使命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從2000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的驚天之問到今天,人類的好奇心永無止境,創新精神更是從未枯竭,科學家與工程師們前赴后繼,以凡人之軀,探未知之路。

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期,2022年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科技正激活數據的生命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產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生命也許有限,但科技的力量卻能超越時間,創造永恒。科技進步也許有起有伏,但從不會踟躕于半畝方塘,而是隨著時間一路向前,開辟更廣袤的認知疆域,盡精微,致廣大。

充滿變數的2022年已經畫上句點,邁向2023年,我們期待看見更多的科技變革與創新,不斷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重塑各行各業的未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跌宕2022年:影響世界的十大科技事件

這一年,科技進步的熱潮依然洶涌。

文|智東西  程茜

編輯|心緣

轉瞬之間,又有365天從指縫間溜走,我們即將與2022年正式作別。

這一年,科技進步的熱潮依然洶涌:人工智能進化出強大的藝術創作與知識工作技能,商用人形機器人真身亮相,“元宇宙”陷入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上崗一年的韋布望遠鏡拍攝下遙遠星系的驚艷大片,核聚變點火成功離“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人類基因組圖譜補上最后一塊拼圖……

智能與機器,虛擬與現實,能源與動力,生命密碼與宇宙奧秘,圍繞科學與技術創新的探索正激蕩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澎湃動能,積蓄起改變世界秩序的力量。

根據過去一年澎湃號·湃客 科技欄目的稿件閱讀數據,我們總結出了2022年度讀者最關心的科技圈十大熱點事件。

01.全球首幅AI山水畫拍賣落槌價達110萬元

從今年8月文本生成圖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開源起,AI作畫火速風靡全球,成為從開發圈到藝術圈乃至公眾熱衷的“新晉網紅級”AI應用。

2022年12月8日,全球首次AI山水畫拍賣以110萬高價落槌。拍出這一高價的是AI續畫的陸小曼未盡稿聯同著名海派畫家樂震文補全的同名畫作《未完·待續》,背后由百度AI作畫平臺文心一格提供技術支撐。

▲《未完·待續》(左:樂震文完成稿 中:陸小曼未盡稿 右:百度文心一格完成稿)

AI作畫早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但當時畫作水平和質量都較為粗糙。AI作畫爆火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爭議,既有專業評委肯定AI藝術天賦,也有人類藝術家直呼這是“高科技作弊”,再加上AI畫作一直存在的版權歸屬問題,其商業化落地前景被持續探討。

諸如百度旗下文心一格、騰訊的AI畫匠、無界版、抖音AI繪畫等AI作畫平臺,用戶輸入關鍵詞就可在幾分鐘內生成各種風格的畫作。邁入C端市場的AI作畫已經成為各大社交平臺的流量密碼,許多平臺已經開啟收費模式。從藝術角度講,盡管爭議尚存,但AI作畫給C端用戶帶來了自由創作的想象空間。

02.ChatGPT爆火出圈,被盛贊威脅搜索引擎

2022年11月的最后一天,掌握聊天“神技”的AI對話模型ChatGPT橫空出世,一夜爆紅,成為科技圈當紅“炸子雞”,連馬斯克都驚呼“ChatGPT is scary good”。

ChatGPT由OpenAI研發,公開發布不到一周,使用人數已經超過百萬。由于給出精準答案的能力強大,ChatGPT甚至被稱作“谷歌搜索的威脅”。相比于其他類似語言模型,ChatGPT與人類的交流過程更像“人類”,它的基本技能不僅包括問答聊天、寫文章、編程改bug,甚至還能為一篇高深莫測的學術論文劃重點,為人們制定假期計劃、商業策劃……這也被看作是普通用戶第一次與強大AI的親密接觸。

▲ChatGPT與OpenAI(圖源:福布斯)

ChatGPT的爆火,正值科技圈對AI內容生成(AIGC)產業傾注了大量的投資熱情。這款AI爆品也標志著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似乎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過訓練數據背后的偏見性問題仍是AI對話模型長期的痼疾,邁過這一道門,AI對話模型才能真正觸達落地普及的廣闊天地。

03.Meta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元宇宙盛世“冰火兩重天”

2022年11月10日,一記重錘砸向扎克伯格,美國元宇宙巨頭Meta宣布高達1.1萬人大裁員,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發全員信為自己的誤判而致歉。這是該公司18年歷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也將圍繞元宇宙落地可行性的激烈討論再度推至高潮。元宇宙的商業落地進程,似乎并不及人們起初預期的那么快。

Meta是元宇宙泡沫破裂的典型。今年以來,這家“All in 元宇宙”的互聯網巨頭連遭暴擊:股價一路暴跌,市值跌出全球前十,扎克伯格的身價大幅縮水;業績表現亦是拉跨,20多位高管陸續出走,反壟斷、隱私訴訟漩渦接踵而至……

▲Meta官方發布的全員信

盡管元宇宙巨頭身陷重大危機,但元宇宙產業的火,確實正燒得越來越旺。VR/AR產業大有回暖之勢,Meta與字節的戰火從社交平臺蔓延到VR頭顯,Meta高端設備Quest Pro、PICO 4、HTC VIVE、索尼等VR設備新品紛紛亮相,Magic Leap、聯想、雷鳥等均推出新款AR眼鏡,還有蘋果MR頭顯爆料頻出。

再加上VR內容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周邊,各類沉浸感十足的元宇宙游戲,世界杯期間的元宇宙元素也出現在賽場內外,PICO為用戶打造的虛擬觀賽體驗可謂賺足眼球。

元宇宙概念從誕生至今,其底層的動捕、VR/AR技術已經就緒,VR/AR設備等硬件載體頻繁迭代。因此明年,巨頭與創業玩家圍繞元宇宙產業的布局勢必呈現百家爭鳴的景象。

04.馬斯克“造人”計劃露面: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招手跳舞

2022年10月1日,馬斯克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如約登場,這一刻,全球科技圈期待多時。

從去年預告到今年正式亮相,1年之間,“擎天柱”從真人扮演者變成了裸露著電線的真·人形機器人,馬斯克的“造人夢”終于照進現實。在特斯拉播放的視頻中,擎天柱展示了澆水、搬箱子、流水線工作的技能,馬斯克設想,未來機器人將用于家庭、做飯、修剪草坪和照顧老人,乃至成為人類的“伙伴”或伴侶。

▲馬斯克人形機器人擎天柱招手

2022年也成為人形機器人風起之年。除擎天柱外,今年5月,明星家電公司戴森承諾將在10年內推出可以做家務的人形機器人;8月11日,小米先特斯拉一步發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10月18日,波士頓動力機器狗Spot和機器人Atlas聯動大秀男團舞……這些巨頭玩家的關鍵動作在提振機器人產業信心的同時,迅速帶火了機器人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由來已久,軟件、算法的迭代,讓其應用場景逐漸成熟,這一產業開始邁入新紀元。而人形機器作為機器人的集大成者,形態、行為、智商都逐漸趨近于真人。商用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已進入倒計時。

05.中國空間站“組裝”完成,探索宇宙的星辰大海

中國人的“航天夢”承載著千年時光,如今,“上九天攬月”的遠征即將迎來新紀元。

2022年10月31日,夢天實驗艙在太空中順利完成轉位,中國天宮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至今,歷時19個月之久,中國空間站“組裝”完成,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工程將從建造階段逐步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明年,中國空間站的最后一塊巡天望遠鏡將發射,最終構成中國空間站完全體。

▲中國空間站的最終形態(圖源:中國載人航天)

航天技術衍生而來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精密制造等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有汽車電子等領域的航天發射特種技術、航天食品等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子、汽車、食品等行業。

今年12月,神州16號已經完成總裝測試,待命出征,2023年起,多個國際合作空間科學應用項目也將陸續進入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技術正持續向世界先進水平靠近,中國成長為一個航天大國的步伐正在加速。

06.韋布望遠鏡正式“營業”,發布首批震撼宇宙照片

2022年7月12日早上6點多,韋布太空望遠鏡正式“營業”。

它拍攝的第一張正式照片發布,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拍攝到的最遙遠、最清晰的宇宙紅外圖像。這張照片是韋布望遠鏡利用近紅外相機,合計曝光12.5個小時在不同波段拍攝并合成的圖像。通過韋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可以了解、分析這些星系的質量、存在年限、演化歷程等。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耗資近百億美元,是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其目的為研究最古老的恒星,并深入觀察宇宙的過去。韋布望遠鏡覆蓋的圖像大小近似一粒沙子,卻揭示了數千個星系。

現在,你只需要登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就可以觀賞來自46億光年以外的絕美星系……

▲韋布望遠鏡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從韋布太空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對比來看,韋布太空望遠鏡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更加清晰、色彩更加絢爛的太空畫面,讓我們對太空世界的幻想有了更實在的想象基調。

人類與宇宙的距離十分遙遠,但太空望遠鏡作為安置在太空的“眼睛”,正在幫助人類實現更深入的宇宙探索。

網站鏈接: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webb/main/index.html

07.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1號”首飛成功

2022年11月16日,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首飛成功,沿月球軌道飛行140多萬英里。距離1972年阿波羅登月,已經過去50年之久。今年,美國NASA的太空飛行項目“阿爾忒彌斯計劃”啟動,計劃在未來十年里把人類再次送上月球。

該計劃的第一步是火箭發射,而踏出第一步,就足足花費了5年時間。原定于2017年執行的阿爾忒彌斯1號,因飛船設計、天氣原因等不斷延后,將這個首飛時刻留到了2022年。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中獵戶座飛船拍下的月球

2024年,美國宇航局將開展宇航員繞月飛行10天的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屆時將有宇航員完成為期10天的繞月飛行任務。2025年底或2026年,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將完成月球南極附近利用SpaceX的星艦載人著陸。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正徐徐展開。

“我邁出的一小步,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這句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被廣為流傳。人類距離首次登月已經半個世紀之久,此次,阿爾忒彌斯計劃的重啟,將開啟人類探月工程的新征程。

08.生命科學巨震!AlphaFold預測約2億種蛋白質結構

AI已經開始攻克生命科學和醫學界的重大難題。

2022年7月28日,DeepMind宣布,通過AlphaFold成功預測了來自100萬個物種的約2億種蛋白質結構,幾乎涵蓋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的蛋白質。人類邁入了數字生物學的全新時代。現如今,開源的AlphaFold 2數據庫讓研究人員確定蛋白質3D結構的時間可以按秒計算。

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們細胞、組織、器官的重要構成部分。對蛋白質結構的預測,將使得人們對生物學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此次,DeepMind更新的蛋白結構數據庫包含植物、細菌、動物等多種生物的蛋白質預測結構,能夠對可持續性、糧食問題、疑難雜癥等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助力。

▲DeepMind公布AlphaFold最新進展

除DeepMind外,Meta正在微生物領域開展蛋白質結構預測,其預測結構比AlphaFold快了60倍;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的AIRFold,在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MEO上連續四周奪冠……AI在蛋白質預測領域的進展,讓人們對生物學的理解大大提升。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AI應用到解析疾病、破解生物謎題、探索生命起源中,未來,AlphaFold數據庫的不斷更新或將加速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的進展,對基礎科學產生重大影響。

09.史上最完整“生命天書”,人類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

2022年4月,國際學術頂刊Science罕見地連發6篇論文,揭示人類的基因之謎,宣告人類基因完整圖譜的首次繪制完成。

人類基因組圖譜研究項目被譽為生命科學界的登月計劃。2001年“生命天書”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完成,2003年首次完成92%的人類基因測序,今年,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剩下8%被補齊,“生命天書”終于被完整載入史冊。

▲人類基因完整圖譜繪制完成登Science封面

基因決定著我們出生時的一切,高矮胖瘦、生老病死等等。如今,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生命天書”完成,成為人類探索基因奧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試圖將人類基因測序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讓攜帶基因性疾病的人類重燃治愈希望。這一研究成果在人類進化、生物學特性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

10.世界首次激光核聚變“點火”成功,人造太陽不再是遙遠的夢?

2022年12月5日,美國能源部宣布里程碑式成就:世界首次激光核聚變“點火”成功。核聚變反應是太陽等恒星的能量來源,核聚變能也被視為未來社會的“終極能源”。

從2010年開始,美國能源部就一直在沖擊“點火”目標,直到今年,終于實現“科學能量盈虧平衡”,即實驗從可控核聚變中產生的3.15兆焦耳的能量,超過了向目標輸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能量增益達到153%。

▲美國能源部國家點火設施的靶室

能源問題苦人類久矣,能源和可再生成為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命題,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和生存都依賴于能源供給。美國能源部宣布核聚變點火成功,有助于人們增強對核聚變清潔能源前景的信心,但距離商業用電仍很遙遠。隨著更多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取得突破,人類正一步步走向清潔、安全、有效的“終極能源”。

11.結語:科技發展將承載人類進步的使命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從2000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的驚天之問到今天,人類的好奇心永無止境,創新精神更是從未枯竭,科學家與工程師們前赴后繼,以凡人之軀,探未知之路。

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期,2022年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科技正激活數據的生命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產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生命也許有限,但科技的力量卻能超越時間,創造永恒。科技進步也許有起有伏,但從不會踟躕于半畝方塘,而是隨著時間一路向前,開辟更廣袤的認知疆域,盡精微,致廣大。

充滿變數的2022年已經畫上句點,邁向2023年,我們期待看見更多的科技變革與創新,不斷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重塑各行各業的未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邹城市| 大城县| 五峰| 庆云县| 措勤县| 高要市| 化德县| 板桥市| 阳信县| 蓬安县| 渭源县| 八宿县| 广平县| 兴国县| 塔城市| 临猗县| 瓦房店市| 吴忠市| 上思县| 镶黄旗| 宁河县| 内江市| 江源县| 内乡县| 钟山县| 南丹县| 灵台县| 新龙县| 怀仁县| 达孜县| 呼图壁县| 抚顺市| 克拉玛依市| 浪卡子县| 新兴县| 南汇区| 莱州市| 东丰县| 阜宁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