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例會強調“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和三季度例會“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相比,分析師表示,央行的最新表態或意味著明年流動性將有所收斂,實體經濟發展將更多依靠結構性政策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兩周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重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重提“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當時就有分析師指出,今年以來貨幣供應的高增已引起中央重視,未來總量寬松的概率將有所下降。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央行提出“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的新要求,意味著明年貨幣政策不會過度寬松,在有效滿足實體經濟資金需求的同時也要防止宏觀杠桿率過快上行。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從歷史來看,凡是在外部沖擊嚴重時,比如2009年、2020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名義經濟增速三者容易出現偏離,但次年缺口會迅速收斂。
“今年下半年以來,M2增速升至12%以上的歷史高位,與名義GDP增速缺口明顯拉大,導致居民儲蓄存款迅速走高。從此次央行例會要求來看,明年社融與M2增速將向10%收斂,實體經濟發展將更多依靠結構性政策工具的支持。”她說。
截至11月末,M2同比增長12.4%,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9個百分點,社會融資存量同比增長10.0%,雖然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但遠超今年前三季度6.2%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也對界面新聞表示,預計未來央行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將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使用,新增信貸將更有針對性地投放至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以及中小微企業,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寬松的作用。
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結構性政策工具將重點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這些領域。
梁斯也表示,明年信貸投放將呈現出‘強工業、促科創、拓普惠、提綠色、穩農業’的特征,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增速有望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王青還提到,伴隨監管層著力引導房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明年樓市低迷的狀況有望改觀,這將對以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起到較強拉動作用。與此同時,伴隨疫情影響減退,2023年消費將出現較大幅度反彈,消費貸也將隨之回升。
“由此,2023年信貸結構中‘居民弱’的狀況將明顯改善。企業貸款方面,我們預計伴隨經濟增長動能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好轉,以及銀行風險情緒好轉,2023年銀行向企業提供的短期貸款規模將有所下降,中長期貸款則會相應多增,貸款期限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王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