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2022年是消費金融試點在我國落地的第十二年,消費金融行業逐漸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從行業總體情況來看,截至2022年9月末,我國狹義消費貸款(剔除住房按揭貸款)規模為17.08萬億元,消費貸款增速為5.42%,相較2017年末狹義消費貸款63%的高增速,消費貸款增速顯著下滑。
雖然消費貸款增速總體有所放緩,但隨著互聯網企業、國有大行設立或參股消費金融公司,消費金融的貸款規模和客戶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麥肯錫2022年5月發布的《內外兼修,奏響消費金融新樂章》報告顯示,結合對市場的研判,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仍將保持穩健發展,預計2025年底市場規模將增至約28萬億元人民幣。
回顧2022年,消費金融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競爭格局有何改變?值此歲末年初之際,界面新聞從4個關鍵詞入手,盤點過去一年消費金融行業的動態。
關鍵詞一:大行再入局
2022年,籌備近3年的建信消費金融公司終于獲批籌建。2020年9月以來,一直未有新消費金融公司獲監管批復籌建,這也意味著,2022年消費金融牌照發放再次開閘。建設銀行業也成為繼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后,第三家持有消費金融牌照的國有大行。
據建設銀行公告披露,建信消費金融公司注冊地在北京,注冊資本將達72億元,位列目前消金行業第三,其中,建設銀行擬出資60億元,持股比例為83.33%;北京國資公司擬出8億元,持股比例為11.11%;王府井擬出資4億元,持股比例為5.56%。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2557.6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27.84億元,增幅9.78%,其中個人快貸余額2068.98億元,占個人消費貸款的80.9%。上半年,建設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1.52億張,凈增發卡438萬張,累計客戶1.07億戶,凈增客戶233萬戶;上半年消費交易額1.44萬億元,客戶總量、凈增客戶、凈增發卡量、貸款余額、分期貸款余額、分期交易額、分期利息收入等指標同業領先。
建設銀行入局消費金融行業,意味著消費金融行業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同時,建設銀行深耕零售金融多年,旗下消費金融公司未來或將背靠母行的低成本資金、客群流量的優勢,攪動消金行業格局,消金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關鍵詞二:股權變更頻現
2022年,消金公司股權變更頻現。據界面新聞統計,2022年,共有3家消費金融公司大股東易主,1家消金公司引入新股東,同時,2家公司尋求新的“股東”。 2家實力頗強的城商行成為消金公司控股股東,改寫了行業發展的競爭格局。
具體來看,5月6日,銀保監會同意寧波銀行受讓中國華融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隨后,寧波銀行擬再增持華融消費金融股份。5月19日,新安金融發布公告稱,擬將子公司安徽新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安資產”)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6.7%股權,轉讓給寧波銀行,交易金額約為1.04億元。
7月,寧波銀行宣布,該行與新安資產完成股權交割事宜,目前寧波銀行持有消金公司的股份占消金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76.7%。8月,寧波銀行公告稱,經安徽銀保監局批準,華融消費金融已更名為安徽寧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并取得換發的營業執照。
無獨有偶,南京銀行也于8月獲監管批復,同意其受讓蘇寧易購集團持有的蘇寧消費金融36%股權和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蘇寧消費金融5%股權。股權變更完成后,南京銀行一躍成為蘇寧消費金融大股東,持有該公司股權比例將由15%增加至56%。8月末,南京銀行宣布,完成蘇寧消費金融控股權收購,并更名為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中信消費金融在年內也更換了大股東,11月,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批復,同意中信消費金融大股東由中國中信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中信集團。股權變更后,中信消費金融注冊資本金仍為7億元,其中,中信金控持股比例為35.1%,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34.9%的股權、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0%。
與寧銀消費金融和南銀消費金融不同的是,中信消費金融大股東變更是為了納入中信金控集團,而非易主。
除上述3家大股東變更的消金公司外,錦程消費金融的股東浩澤凈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因被香港法院頒令清盤,將持有的3.55%股權進行拍賣,最終由微博系分期平臺小象優品旗下公司競拍獲得。工商信息顯示,錦程消費金融已于2022年12月完成股權變更。
此外,捷信消費金融和晉商消費金融亦存在股東變更的可能性。
4月,捷信消費金融傳出尋求合作伙伴的消息,彼時,該公司對外回應稱,捷信的確希望通過尋找實力雄厚的股權合作伙伴,進一步加強其在中國市場上的行業地位,以整合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并使運營更加本土化。
據北金所官網此前披露,12月,北京奇飛翔藝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下稱“奇飛翔藝”)擬以2.4億元轉讓晉商消費金融25%股權,這也意味著晉商消費金融二股東將易主。奇飛翔藝是360創始人周鴻祎旗下的公司,此次“清倉式”股權轉讓也被業內視為360退出晉商消費金融股東行列之舉。
關鍵詞三:高層更迭不休
2022年,消費金融行業高層更迭頻繁,共有33位高層履新,其中不乏董事長、總經理等關鍵崗位。
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12月30日,共有22家消費金融公司在年內迎來新高層,包括金美信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中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長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

其中,7家消費金融的“掌門人”履新,包括金美信消費金融董事長林晟、招聯消費金融董事長劉烈宏、南銀法巴消費金融董事長張偉年、尚誠消費金融董事長楊嶸、晉商消費金融董事長上官玉將、長銀消費金融董事長關鍵平、中郵消費金融董事長王曉敏。
另有7家消費金融公司更換總經理,新任二把手包括蒙商消費金融總經理楊翀、中信消費金融總經理黎成、晉商消費金融總裁惠康、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總經理白斌、錦程消費金融總裁何德好、小米消費金融總裁季春江、北銀消費金融總經理聶廣鑫。
關鍵詞四:“補血”方式多元化
增資擴股是消費金融“補血”的主要渠道之一,2022年,共有2家消費金融公司完成增資,另外有3家公布增資計劃。罕見的是,年內還有2家公司增資申請被監管注銷。
具體來看,9月,海爾消費金融宣布注冊資本增至15億元,并完成工商變更。這是海爾消費金融成立以來的第二次增資。界面新聞了解到,此次增資是以未分配利潤人5億元轉增注冊資本金,轉增后,海爾消費金融公司各股東持股比例不變。
10月,興業消費金融的工商信息發生變更,其注冊資本由19億元增加至為53.2億元,這是改公司自2014年12月成立至今第四次增加注冊資本,也是金額最大的一次增資。界面新聞從興業消費金融了解到,此次增資是通過將34.2億元未分配利潤轉增注冊資本,股權結構保持不變。
與此同時,南銀法巴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等3家公司均公布了增資的計劃。
9月,據南京銀行披露,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擬定向增資,注冊資本將從6億元增加至50億元,其股權結構將產生較大變動:南京銀行持股從56%增至65%,法國巴黎銀行持股從3%增至30.08%,法國巴黎銀行個人金融集團持股從15%降至1.80%,先聲再康江蘇藥業有限公司持股從16%降至1.92%,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從10%降至1.20%。此次增資事宜尚需取得監管部門的批準。
11月,螞蟻消費金融增資方案出爐,總增資金額為105億元,均為貨幣方式出資,增資完成后,其注冊資本將達185億元,包括螞蟻集團、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舜宇光學、傳化智聯、魚躍醫療、廣州博冠科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農信投資在內的多家公司將參與本輪增資的股權認購。該方案仍有待監管部門批準。而此前,2021年12月,螞蟻消費金融放出的增資計劃則高達220億元,如今遭遇“砍半”。
12月,成都銀行公告稱,錦程消費金融擬啟動第二輪增資擴股工作,通過“資本公積轉增+現金增資”的方式,新增注冊資本5.8億元,同時通過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征集,擬引入新投資者。成都銀行作為現有第一大股東,擬同比例增資,增資后該行對錦程消費金融的持股比例仍為38.86%。本次增資擴股事宜尚需取得監管部分核準。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北銀消費金融和金美信消費金融增資計劃均“落空”。
2021年11月,北銀消費金融獲批增資,注冊資本將由8.5億元增至10億元,工商信息顯示,北銀消費金融已于2022年2月變更為10億元,但其實繳資本仍未有8.5億元。然而9月,北京銀保監局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注銷決定書》卻指出,經核實,北銀消費金融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法定變更手續,行政許可決定文件失效,該局對增資批復中核準的申請事項予以注銷。
無獨有偶,12月,金美信消費金融同樣因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法定變更手續,被廈門銀保監局注銷增資申請。6個月前,該公司獲批增資,注冊資本將由5億元增至10億元。
除了增資擴股外,2022年以來,銀團貸款和開展信貸資產流轉正成為越來越多消費金融公司的選擇,消費金融公司正在走出“同業借款”的單一融資結構困境,“補血”方式趨向多元化。
在銀團貸款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小米消費金融、平安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蘇銀凱基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均成功募集銀團貸款,金額分別為6.8億元、6.75億元、6.3億元、3億元、6.8億元、5.1億元。
在信貸資產流轉方面,自2021年起,消費金融公司獲準在銀登網上開展信貸資產轉讓業務。2022年,馬上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長銀消費金融均已試水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其中,螞蟻消費金融轉讓規模已超過500億元。
此外,ABS仍是消費金融公司“補血”的重要渠道。界面新聞據CNABS網站統計,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共有7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行成功ABS,合計發行規模為140.36億元,包括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金美信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發行規模分別為67.16億元、19.52億元、7.66億元、25.42億元、5.6億元、5億元、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