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數智前線 趙艷秋
編輯|任曉漁
張建鋒是在2018年11月26日,接替胡曉明擔任阿里云總裁的,至今已有四年時間。而這四年,阿里云內外也發生了非常多的改變。業內一些人士認為,綜合因素,包括業績、下一階段的發展重心,都促成了這次人事調整。此時的調整也是在為明年做準備。
對于阿里云人事的調整消息,外部遠比阿里云內部要吃驚。“在阿里換血是很正常的。”一位阿里員工告訴數智前線,“每年年底都會換一輪大boss。比如,去年對蔣凡和戴珊的調整。這時調整,到明年3月,新的團隊就立起來了,然后就可以打仗了。”
12月29日,在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表示,張建鋒不再擔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勇將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
張建鋒為何離任
這封內部信提到了“只有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上保障好客戶利益,創造好客戶價值,才能承擔好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大使命”,還有一句是“穩定和安全是對客戶最基本的責任”。不久前,阿里云“香港機房宕機”事故,宕機超過12小時,在相應客戶群產生了影響。
在全員信過后,阿里云的員工收到了一份老逍發的內部信,這封只有數百字的信說的就更嚴厲了,圍繞客戶提了差不多20次。其中包括“客戶第一不是高高掛在公司墻上的裝飾”、“任何故障,對于阿里是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概率,但發生在客戶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任何一分鐘讓客戶等待,對客戶都是漫長煎熬”等語句。
一位接近阿里云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香港宕機事故可能是導火索,但重大人事調整從來都不是立刻決定的,都是規劃了一段時間后的動作。
張建鋒是在2018年11月26日,接替胡曉明擔任阿里云總裁的,至今已有四年時間。此前,王堅、胡曉明等都曾擔任阿里云總裁四年左右,“這該到了調整的時候。”一位員工稱。
而這四年,阿里云內外也發生了非常多的改變。業內一些人士認為,綜合因素促成了這次人事調整。
阿里云發展歷史上經歷了幾位總裁,其中三位任期最長,他們是王堅、胡曉明和張建鋒。一位王堅博士身邊工作過的人士對數智前線稱,王博士是“云計算在國內的啟蒙者、布道者,也是阿里巴巴轉型科技公司的關鍵先生”。
其后,出身金融的胡曉明擔任阿里云總裁。相比王堅的云計算布道者的角色,胡曉明更偏商業落地。接近他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胡曉明偏銷售,重視關系的搭建和維護,對于政府、大客戶的拜訪很多親力親為。胡曉明在任期間,趕上了互聯網客戶用云的大發展,阿里云也以一個非常快的步伐奔跑。
“但在胡曉明卸任阿里云總裁當年,云計算市場的增速已經開始下滑了。在某個季度,營收已經開始完成的不是很好。”上述人士說。
2018年,阿里任命了集團CTO張建鋒來擔任阿里云總裁。“管理層應該是認為,側重營銷端、銷售端的發力還不夠,要在產品上去發力,做有實力的產品,所以選擇了技術導向的張建鋒。”一位阿里云人士告訴數智前線,“包括當時成立達摩院,引入科學家,其實都是要在產品技術端發力。”
張建鋒在任期內推出了不少產品技術,例如芯片、服務器、數據庫、網絡等。這一段時間里,阿里云提出的口號也是從產品和技術層面出發,提出要“做深基礎”,從計算、網絡、存儲和安全等多個方面發力,今年初又提出“Back to Basic”的戰略。
但在阿里云銷售團隊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有兩個挑戰是張建鋒必須面對的。其一,市場增速已經開始下滑,云計算也從互聯網企業走向了傳統企業這一難啃的市場。“這不是他本人能左右的。”
互聯網公司上云,本質上還是從成本和資源上考慮,但這些并不能觸發傳統企業去做這件事。傳統企業原本有數據中心、應用技術、采購流程和利益分配體系,云是沒有辦法一下顛覆掉的。而達摩院的算法,想去解決傳統企業某個點上的問題,但這些算法還沒有完全解決好企業的問題,收費也不高,又沒有辦法批量復制。“沒有特別好的抓手。”上述人士稱。
其二是張建鋒的產品技術策略有些失衡。一位接近阿里云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張建鋒偏底層技術創新,但是市場上也需要非常好用的行業解決方案,這需要了解行業、深入行業,但發力不夠。而阿里云投入的一些基礎產品,包括芯片,是長周期、高風險的領域,如果有些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又要達成創收目標,就變得很難。“我覺得其實沒有給銷售團隊強有力的支持,為了完成KPI,銷售團隊頻繁換人。”
“阿里畢竟還是戰功文化、鐵軍文化。”一位接近阿里云的人士稱,“你有成績了,你個人和團隊就立起來了。在阿里所有人都是一個標準,看你打下什么果實來。”
一把手上場
逍遙子親自掛帥阿里云,引發外界關注。由一把手直接主管云業務,這在國內的云廠商里頗為少見。
接近阿里云的內部人士稱,過去的發展階段和幾任不同風格總裁實施的戰略,讓阿里云知道,目前自己的發展空間和天花板在哪里了。接下來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增長和改變,已經不是一個單點的問題,而是要去解決一些更深層次或橫向資源的問題。
逍遙子親自掛帥,也可能是從這個層面考量。“接下來阿里會更重視阿里云,另一方面也說明阿里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只能一把手親自上來解決問題。”
一位阿里云高管告訴數智前線,這是阿里加大云計算投入的一個最大的標志,CEO親自下場看云業務,隨著老逍作為云的總裁,第一更好解決內部資源投入問題,會加大國際化、專有云等賽道;第二,進一步增強云業務所有人的信心。阿里云是阿里巴巴最關鍵的業務。當然也有很大的壓力,大老板親自下場,就意味著發展速度要盡快加快。“今年老逍把自己的關鍵詞定義為‘進’字,本質上我們會以更加突破的態度,2023年我們很多業務會有更多突破。”
這位高管表示,這個調整發生在云發展階段的過渡期。從整個行業來看,第一階段是云的布道期,從2015年到2019年,都處在這個過程。第二階段是云的產品化。過去幾年,市場已認可云是關鍵基礎設施,如何更好地把云計算變成產品,而不是簡單的項目推進,成為最大的挑戰。第三階段則是未來怎么把云轉化為客戶的先進生產力。“我們正處在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過渡期。”他稱。
而一位云計算行業資深人士認為,預計明年平臺經濟會獲得支持,對于阿里云、騰訊云去做政企的市場是很有幫助的。因此,此時的調整也是在為明年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