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昱
半個月前,作為實控人的楊惠妍通過出售碧桂園服務股權套現約50.55億港元,如今她將這筆資金以免息無抵押的方式借給碧桂園使用。
碧桂園12月27日晚發布公告稱,已于當日與控股股東必勝有限公司(楊惠妍全資擁有)簽訂貸款協議,以免息及無抵押的形式借款50.55億港元,初始期限為三年一個月,可由訂約雙方于屆滿前以書面形式延長。
去年下半年以來,大股東“輸血”地產公司的案例不少,比如李思廉和張力為富力提供80億港元股東借款,孫宏斌給融創中國提供4.5億美元的無息借款,以及綠地向大股東借款30億元人民幣等。
碧桂園這筆股東借款的金額,已超過其12月配股融資獲取的47.4億港元。
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房企自身回血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疊加外部融資仍未有實質性好轉,即便是碧桂園這樣被選定為示范性發債的民營房企也需要繼續補充現金流。
此番獲得股東借款基本在市場意料之中。
12月11日,碧桂園服務公告稱,控股股東楊惠妍全資擁有的必勝有限公司已于12月9日與摩根大通簽訂配售協議,將以二級大宗交易方式出售其持有的2.37億股股份,配售價為21.33港元/股,較12月9日的收市價折讓約10.9%。
據港交所披露協議,楊惠妍出售碧桂園服務股份事項已于12月9日完成。通過此番出售,楊惠妍套現資金約50.55億港元,所持碧桂園服務股份占比從43.15%減少至36.12%,仍為碧桂園服務控股股東。
對于楊惠妍減持碧桂園服務股份的原因,彼時市場就普遍認為是為了給兄弟公司碧桂園的發展提供流動資金。
碧桂園今年已啟動了四次股權融資,累積籌資約152.6億港元,前兩次募得資金已全部用來償還境外債,后兩次配股融資分別在11月和12月完成,分別籌集資金38.7億港元、47.4億港元,用途均為用于現有境外債進行再融資及一般運營資金。
據REDD報道,碧桂園曾在10月18日的投資者溝通會上透露,當前碧桂園在手現金約為14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一半為可動用現金。同時有20億至30億港元的資金存放在海外,用于償還債務。
據DM數據,截至目前,碧桂園流通中境外債共有18只,總存續金額約114億美元,其中最近到期的一支債券為2023年1月17日到期的6.17億美元債券,除此之外2023還有一筆將于12月5日到期的30億美元債券。
另據碧桂園8月中期業績發布會提供數據,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有合計4筆境內債、69億到期或達到回售狀態。
中銀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夏亦豐指出,當前,信貸、債券、股權融資、預售資金、非標信托、內保外貸、REITs等多維度的房企融資端支持政策均已出臺,多方位解決短期內房企面臨的流動性問題,近期行業融資信心有所修復,但短期對情緒上的影響大于實際。
可以看到,作為5月份首批被監管機構選定為示范性發債的民營房企之一,碧桂園今年的融資渠道雖有,但融資規模相對有限。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今年碧桂園發行的公司債金額累計約為40億元人民幣。
在此背景下,碧桂園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調整投資策略和強度,審慎獲取機會型土地。碧桂園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獲取9個項目,權益地價約為61億元。
據中指院統計數據,今年前11月,碧桂園權益拿地今年約為61億元,與其中期數據相比并未有增加。
“上半年投資強度只有當期銷售強度的3%左右。”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曾表示,在市場下行的環境下,現金流主要是用來保障公司的經營和生產安全,在此前提下有富余資金的話,碧桂園才會拿來投資。
在審慎發展一年多后,碧桂園釋放出在地產行業曙光重現后要重新開始發力的信號,此番大股東輸血也或是在為后續發展儲備“彈藥”。
碧桂園主席楊國強近期在12月管理會議上表示,地產的曙光已經顯現,新形勢下要積極努力想辦法提升市場占有率,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前做不到的,今天有可能做到;今天做不到的,以后也有可能做到。
為提高戰斗力,碧桂園近期還對董事會成員進行了調整,楊國強侄子楊志成及老臣宋軍辭任執行董事,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副總裁及首席財務官伍碧君獲任為新任執行董事。至此,碧桂園13名董事會成員中楊氏家族成員減少至4名,進一步去家族化、老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