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媒科技評論
曾經的“老頭樂”霸主,正在陷入無法交車的困境之中。
從今年10月開始,就有不少雷丁汽車的經銷商出面爆料,表示自己已經全額付款,卻沒有收到過車,部分經銷商被拖欠交車的時間甚至長達1年,無奈之下,經銷商們只能自發組建了一個雷丁汽車交流群,人數竟有400多人。
可雷丁汽車的賬上是有錢的,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雷丁汽車宣布公司已獲得32億元的A輪融資,由濰坊市濰城西部投資發展集團領投,并表示資金將在11月底陸續到位。
一邊是無數經銷商付了款卻被拖欠交車,一邊卻是已經到賬的32億元融資,即便車還沒能生產出來,雷丁汽車也可以先退款安撫經銷商,如今卻是“人間蒸發”,雷丁汽車難不成要成為第一個卷款跑路的新能源車企?
400經銷商憤怒維權
梳理雷丁汽車的相關報道,最讓人感到疑惑的,并不是雷丁汽車因產能問題而拖欠交車,而是明明已經沒有車,卻還能造出各種理由來搪塞經銷商。
據雷丁汽車交流群里的經銷商透露,大家都在群里接力填寫了《雷丁拖欠全國經銷商車款統計》,多家經銷商被拖欠的金額高達百萬元以上,據不完全統計,雷丁汽車的總欠款超過了2000萬元,這還不算沒入群的經銷商。
而雷丁汽車拖延發車的情況,也不是這幾個月才發生的,有經銷商表示,自己從去年七八月開始就沒有收到過一輛雷丁的汽車。對于這種情況,雷丁汽車曾對媒體表示,是因為疫情導致今年的資金和產能都比較緊張,所以交付的車只能保證重點市場和重點區域。
還有的經銷商表示,自己已經付了8輛車全款,但雷丁不僅不交車,還反過來要求自己再全款多付2輛車,雷丁才會發車。有經銷商選擇在雷丁仍拖欠交車的情況下繼續打款,結果雷丁只把后面打款的車發來了,前面拖欠的車就還是繼續拖著。
對于為何遲遲不發車,雷丁除了拿“保供大客戶”作為理由之外,還以經銷商的門店規模太小而拒絕發車。
各種“花式欠車”之余,雷丁汽車還不肯退款。有經銷商表示既然不肯交車,那就退款,可雷丁的退款流程竟然長達6個月。有經銷商表示,已經簽了退網協議,但直到合同約定的日期到了也沒收到全部退款。
在雷丁汽車不交車、不退款的背后,外界認為雷丁汽車或許已經瀕臨破產了。企查查顯示,雷丁汽車在過去的一個半月里,已經9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被執行金額高達1276萬元,不少雷丁的供應商也深受其害。
比如今年4月,雷丁汽車的電機供應商山東德普達也因被拖欠1900萬元貨款,而將雷丁汽車告上了法庭,最終德普達勝訴,雷丁汽車的相應存款則被直接凍結。
日積月累的欠款、欠車,最終導致雷丁汽車“暴雷”,就像我們所熟悉的那些故事一樣,不過雷丁汽車的初登場,其實也算有過高光時刻。
“低速車”的高起點
成立于2008年的雷丁汽車,曾經也是中國的“老頭樂霸主”。所謂的“老頭樂”即老年代步車,因為車速較低,無需牌照和駕照就能駕駛,加上價格便宜,因此成為了不少老年人代步的選擇。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雷丁電動車的銷量分別為15萬、21萬和28.7萬輛,連續三年蟬聯低速電動車銷量冠軍。對比“蔚小理”2021年的銷量,均沒有超過10萬輛,所以當時雷丁汽車的起點其實蠻高的。
但隨著低速電動車的野蠻發展,不少駕駛者罔顧交通規則,已經嚴重擾亂了交通秩序。2018年,交通運輸部明確要求各地開展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工作,這也讓雷丁汽車踩在灰色地帶的“老頭樂”瞬間失去了市場。
轉型迫在眉睫,于是,雷丁汽車先后收購了陜西秦星和四川野馬,拿到了相關的造車技術和專利,再通過戰略重組,成為了一家正規的新能源車企。
2019年,雷丁汽車推出了i3、i5、i9三款高速車型,補貼后的售價分別為4.98萬、7.58萬和11.58萬。在當年的發布會上,雷丁汽車還喊話,“2020年實現產品收入超100億,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過100萬輛” 。
不過,口號喊得響亮,雷丁i系列的成績卻不怎么樣,在2020年停售前,該系列車型的年銷量大約只有3400輛,最低的月銷量僅有9輛。雷丁的i系列之所以激不起市場水花,核心原因還是產品力的問題。
比如這幾款車跟雷丁以往的“老頭樂”相比,可謂換湯不換藥,最高時速僅有80-100Km/h,而且續航里程僅有100公里左右,完全不符合主流乘用車的要求。
因此,市場也認為雷丁這幾款車并非奔著私人用車市場,而是為分時租賃市場所服務的。后來,雷丁還特地成立了一個共享出行品牌 “上車出行”,聲稱主攻中國三線以下城鎮市場。
不過,鄉鎮市場雖然有不少的用車需求,但正因為當地用車不便,大部分消費者都有私家車,或者電動車、改裝車等替代品,能正兒八經租車的用戶,實在是九牛一毛,因此這個“上車出行”平臺到底是否存在“騙補”的可能,大家只能自行想象了。
口碑拖累品牌
在i系列全軍覆沒以后,雷丁汽車還沒有認輸,很快,它就發掘了新的消費市場,那就是以五菱宏光為代表的微型電動車,剛好這一產品跟雷丁過往的“老頭樂”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價格不高、主要用于代步、技術要求更低。
2021年4月,雷丁推出了對標五菱宏光的雷丁芒果,入門價格僅為2.98萬元,在整個2021年,“芒果”的累計銷量接近3萬輛,還曾在去年9月沖進了乘聯會新能源銷量排行榜TOP15。
雷丁汽車對其也投入了不少期望,比如成為《中餐廳5》指定款汽車,在此之前,雷丁汽車也曾邀請黃曉明作為代言人,此次合作似乎也在延續這一緣分。
不過很快,雷丁芒果的高光時刻便戛然而止了。事實上,即便2021年實現了全年3萬臺的銷量,再對比五菱宏光42萬輛的銷量,以及歐拉超13萬輛的銷量后,雷丁芒果也不過是剛剛及格而已。
踏入2022年,雷丁芒果更是銷量大降,在1-11月僅實現了1.79萬輛的銷量,而今年銷量大跌的主要原因,則是經銷商“無車可售”,去年銷量不佳影響了雷丁的資金鏈,而資金鏈不暢又拖累了雷丁的產能。
曾經是“老頭樂”霸主,雷丁應該在鄉鎮市場擁有豐富的經銷資源,從不少經銷商上門提車就能看出,雷丁汽車的品牌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但為何銷量卻提不上去?
一方面,雷丁汽車的產品力不足。盡管雷丁通過收購秦星汽車和野馬汽車彌補了技術短板,但后續雷丁也沒有“閑錢”再投入做研發,從雷丁芒果的口碑來看,不少用戶還在吐槽剎車出現異響、剎車燈不亮、中控屏死機等基本用車問題。
另一方面,微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激烈。方正證券指出,截至2022年上半年,微型車的市場滲透率已接近飽和。除了五菱宏光以外,雷丁芒果還有面對奇瑞、長安等對手,無論是品牌知名度、技術實力以及資金能力,雷丁都不占優。
最后,低價策略難以持續。不僅是雷丁芒果,所有微型電動車都必須面臨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上游原材料一直在漲價,即便是宏光MINI EV也基本不賺錢,毛利率僅維持在2%-3%。這種情況對本就缺乏市場規模,又銷量不佳的雷丁汽車來說,則更是雪上加霜。
對雷丁汽車來說,其只有留在過去的“老頭樂”形象,可低端的品牌形象,跟微電主打的年輕銷售群體卻又不吻合。更可惜的是,因為欠車欠款等問題,雷丁的經銷資源也基本被自己消耗殆盡了。
即便是拿下了32億元融資,可雷丁的生產線、供應鏈、技術研發、品牌推廣等地方都需要用錢,短暫的輸血似乎難以讓雷丁“起死回生”。
而且,既然已經拿下了32億元融資,為何雷丁汽車遲遲不恢復生產,也沒有給被欠款的經銷商一個解釋。12月19日,齊魯晚報記者曾多次致電雷丁汽車集團求證拖欠經銷商款項一事,但一直沒有收到回應。
所以,雷丁汽車是要成為第一個跑路的新能源汽車,還是融資一事最終沒能談攏?或許大家也只能耐心等待了,至于那些被拖欠款項的經銷商,還是否愿意繼續投入,則恐怕要打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