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經歷了近一年時間,華夏基金的股權變更終于塵埃落定。日前,證監會核準了加拿大鮑爾集團(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將其持有的華夏基金13.9%股權轉讓給萬信投資(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的申請。
本次股權變更后,華夏基金的持股結構將變為:中信證券持股62.2%,萬信投資持股增至27.8%,天津海鵬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保持不變。
加拿大鮑爾集團官網顯示,萬信投資為加拿大鮑爾集團旗下資產管理公司IGM Financial的全資子公司。此次股權轉讓后,加拿大鮑爾集團從直接持股華夏基金變成間接持股。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次交易價格,華夏基金最新估值約414.94億人民幣。相比2017年的股權轉讓估值,華夏基金的估值在5年間增加了72.89%。
對于此次股權整合,加拿大鮑爾集團與IGM Financial均表示這將帶來諸多好處。
加拿大鮑爾集團總裁R. Jeffrey Orr 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我們一直在持續踐行我們的戰略,優化鮑爾公司的股權結構,為我們的股東創造價值。” IGM Financial表示,通過持有一家中國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較高比例的股權,將增強公司在快速發展的中國資管行業的參與度,也將增強萬信投資與華夏基金之間的聯系并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由萬信投資集中持股將優化加拿大鮑爾集團對華夏基金的持股結構;對IGM Financial而言,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年也將從財務上受益。
加拿大鮑爾集團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華夏基金監事會主席侯薇薇女士對此表示:華夏基金及中信證券是加拿大鮑爾集團極其重要的合作伙伴,通過股權合作,將為彼此的資產管理業務拓寬國際視野,共同迎接新的大資管時代。
而第四大股東天津海鵬持有的華夏基金股權也正在轉讓中。今年6月28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收到天津海鵬的來函,擬協議轉讓其所持有華夏基金10%的股權,擬交易對價為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64億元。經公司董事會審議,決定放棄標的股權的優先購買權。
華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公募行業“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華夏基金的管理規模為1.11萬億元,位列行業第三;非貨規模7266.61億元,位列行業第二。
今年以來,多家公募管理人面臨著股權變更。證監會網站顯示,截至12月23日,仍有嘉合、上投摩根、新華、摩根史丹利華鑫、中歐等12家公募擬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申請處于審核階段。

而自12月以來,僅僅半個月,就有銀河基金、民生加銀基金、紅塔紅土基金3家公募的部分股權相繼遭股東公告轉讓。12月9日,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擬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3.23億元的價格購買中石油集團持有的銀河基金12.5%的股權。公開資料顯示,中石油集團為中油資本的控股股東。
除銀河基金的相關股權為股東協議轉讓外,近一個月其余幾家公募的部分股份則均被股東掛牌轉讓。其中,民生加銀基金6.67%股權遭三股東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1.49億元,掛牌日期為12月5日-30日。同樣,紅塔紅土基金10.4839%股權也遭到三股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的轉讓底價為1.28億元,掛牌日期為12月2日-29日。此外,11月29日-12月26日期間,兵器裝備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掛牌轉讓其持有的長安基金6.67%股權,作價3700萬元。
針對公募在今年紛紛遭遇股權轉讓的情況,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主要由兩方面原因導致。一方面,可能是股東方出于經營不善、盈利不強或需要套現等原因轉讓股權。另一方面,也可能與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盈利能力不足,導致業務增長較困難有關,從而出現股東轉讓股權的現象,也屬正常情況。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表示,股權轉讓需要關注是否為同一體系內的機構轉讓股權,如果屬于同一體系的股權轉讓,則對股權結構、經營理念影響有限。若是非同一體系的股權轉讓,則需要看轉讓方的綜合實力,其實力強弱將影響轉讓標的的市場價值,而實力雄厚的受讓方有利于基金公司做大做強,提升經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