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戴晶晶
自12月下旬起,一場史詩級寒潮橫掃了北美大陸,部分地區氣溫驟降至近零下50度,暴風雪持續影響著航運交通、電力供應和日常生產活動,導致其能源市場承壓。
當地時間12月24日,美國電力跟蹤網站PowerOutage.us的數據顯示,全美有高達160萬的用戶遭遇斷電。
美國國家氣象局警告,隨著嚴寒從德克薩斯州蔓延到蒙大拿州,并向東延伸,“建議”或“警報”級別的氣象預警范圍覆蓋超過2.4億人,約占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二。
極寒天氣也中斷了一部分美國石油、天然氣和煉廠的生產。據路透社報道,由于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北達科他州、賓夕法尼亞州等地的油井凍結,當地時間12月23日,美國天然氣產量降至924億立方英尺/日,為近九個月的低點。
12月20-24日期間,美國天然氣產量環比下降184億立方英尺/日,降幅約19%。據中金大宗商品預計,美國原油產量在本輪寒潮中或受損15-20%,減量沖擊或在185萬-250萬桶/日。
寒潮對能源生產的沖擊,促使美國油氣價格上漲。
當地時間12月23日,美國WTI原油最高漲2.4%,至80.33美元/桶。在此之前,WTI原油價已保持13個工作日在80美元/桶以下運行。
截至北京時間12月27日上午,WTI原油價一度漲逾2%,突破81美元/桶。
北美地區的天然氣基準價格亨利中心天然氣期貨價也持續上漲。北京時間12月27日上午,亨利中心明年1月交付的天然氣合約開盤大漲5%以上,最高至5.37美元/百萬英熱(約合人民幣1.25元/立方米)。
12月27日,證券公司Fujitomi Securities首席分析師Kazuhiko Saito對路透社表示,盡管由于許多市場參與者外出度假,交易清淡,但市場對美國冬季風暴導致供應中斷的擔憂引發了買盤。
“預計本周美國天氣將好轉,這意味著漲勢可能不會持續太久。”Kazuhiko Saito說。
除油氣生產以外,美國煉油和化工產能也受到寒潮天氣的擾動。
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由于嚴寒天氣,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約150萬桶/日的煉油能力被迫關閉。埃克森美孚、道達爾能源、雪佛龍、瓦萊羅能源以及巴斯夫等公司已安排停產、減產計劃或啟動冬季協議。
由于德克薩斯州和墨西哥灣沿岸很少有極寒的天然氣,有一些化工廠不具備仍受低溫的能力。大宗咨詢機構ICIS表示,極低溫會影響液體和氣體的物理性質,如凝固點、粘度和含水量。
中金公司預計,本次寒潮對全美煉廠投入的實際影響在300萬-500萬桶/日,約為當前總投入的20-30%。
“從庫存角度看,預期寒潮天氣將在短期加重原油庫存壓力。但隨著運輸瓶頸、電力供應等問題顯現,煉廠生產受損,或驅動供應壓力轉向成品油市場。”中金公司稱。
該機構表示,考慮到寒潮對下游需求和煉廠開工的同步影響,油價的趨勢性上行支撐或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