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年末創新盤點,我發現茶飲里的微創新,最直接的體現就在小料。
加腐竹、做成湯圓……這兩年小料的變化是“混搭”,而擅長創新的品牌都很會做新奇小料。
那么,近期小料里的新動作,是怎么做的?
腐竹、湯圓、糯米,奶茶小料越來越“混搭”
如果說前幾年茶飲中小料的特點是“八寶粥式多料”,那么在今年,小料的特點呈現為“混搭”。
先來看近期案例:腐竹也能做小料。
12月9日,伏小桃上新的產品中,使用了腐竹麻薯,從官方推文看,這款小料將腐竹切成小段,泡發后與麻薯同煮而成。
實際測評發現,味道竟然還不錯,腐竹的豆香與麻薯米香相輔相成,豆皮口感為飲品增加咀嚼層次,是杯頗有亮點的新奇產品。
還有湯圓,也可變成“包心粉圓”(龍珠)。
包心粉圓外皮軟糯,內層流心,常見餡料是紅豆、紫薯等。11月,伏小桃使用芋泥口味的流心湯圓;雅克雅思上新的“黑芝麻系列”飲品中,用到黑芝麻口味的夾心龍珠。
還有用糯米的,甜品杯中用到的米布丁,是將牛奶換成椰漿,與白糯米熬制而成;書亦燒仙草將斑斕汁結合糯米,使用斑斕糯米。
近段時間的混搭風,可以總結出2個特征:
1、重塑經典
用新原料、新做法把原有小料做改良,賦予新口味,比如用原本的龍珠小料,多做出一層夾心,還借助流心的變化,打出新的概念。
2、創意重組,做更大膽的結合
比如芋泥混合麻薯,變成新的雙重五谷小料;比如用腐竹搭配了麻薯,將豆香、奶香、米香融為一體,風味不減、新鮮感增加。
也就是說,換風味、換造型,用新原料做升級,都是在通過混搭做出創新吸引消費者。
創新力強的品牌,都擅長做小料微創新
可以發現,產品創新力強的品牌,都很擅長在小料里做微創新。
比如,和氣桃桃今年上新的“芋泥麻薯”,并不是常規理解的“芋泥+麻薯”,而是將芋泥混入麻薯中,保留麻薯流動性的同時,附加芋泥谷物感,不僅做底料,還能用紫白相間的配色來掛壁。
一些制作過程的小改動,就讓產品口感、顏值上有了新呈現。
還有品牌,甚至將小料的選擇作為凸顯品牌特色的著力點。
今年伏小桃上的很多新品,都是從各個地區尋找小眾材料作為研發靈感。“選材”十分出人意料:
比如,用大米和牛奶熬煮“米布丁”,做成一杯可以喝的大米飯“米布丁奶茶”;
以老北京豆汁兒為靈感研發的北京限定“毛豆奶昔”,是用熬煮過的毛豆,與牛奶、香草冰激凌攪打而成。
還有新疆奶皮子、延邊米酒、木姜子油也被融入到一杯飲品中。
伏小桃相關負責人表示,把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小眾食材融進飲品中,是品牌一直以來的研發思路。
上文提到的腐竹+麻薯,靈感就來源于廣式腐竹糖水。在廣東,人們是用腐竹搭配上蓮子、花生、百合煮糖水。
這樣較為統一地從“地域性”尋找小料靈感,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創新,也有助于品牌形成專屬系列感,把產品帶入更高的研發維度。
那么這樣的小料都是怎么做的呢?
創新型小料,從哪找思路?
1、結合地域特色,打造“集體回憶”
將具有地域特色的小眾食材融入飲品,是品牌一直以來的研發思路,這點在小料的升級上也能看出。
比如去年流行的“斑斕風味”,結合地域特色,參考泡魯達等東南亞風情小吃,將椰子、斑斕搭配,打造異域風情,一時間多個品牌都在上架,斑斕、糯米等原料也成了熱門。
鄭州本土品牌眷茶,推出荊芥檸檬茶,帶著荊芥這個特殊的香料破了圈。
發掘地域特色,與本土文化相連接,超適合區域型品牌為消費者打造“集體回憶”,是賦予品牌新文化內涵和生命力的好用方式。
2、緊跟季節時令,讓產品更應景
整理這些小料的過程,我發現近半數小料的上新,都在緊跟季節時令。
比如春季有櫻花奶油、玫瑰/櫻花凍,夏季有椰子水凍,秋冬有芋泥湯圓、南瓜奶油等。
以消費者熟知的大眾風味做基礎,疊加季節特色,不僅能保留好口感,還能利用小料制造應景的話題點。再從備貨成本來考慮,當季可用的小料,成本也不算高。
3、經典再升級,做風味疊加
除了做風味小料,經典款的再升級也同樣值得關注,比如喜茶添加芋頭丁的芋泥、雅克雅思的黑芝麻夾心龍珠、伏小桃的米布丁、芋泥湯圓等等。
可以看出,這類小料或用多種元素做疊加,或以經典款為基礎,在細節上做變化,增加飲品整體風味。還做出了變化,引起消費者對于“升級”的好奇心,從而促進購買。
以消費者熟知的大眾風味做基礎,疊加小眾特色,增加口感層次,小料雖小,微創新從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