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動工會 東關大先生
被譽為“新勢力四小龍”之一的威馬汽車,要被賣掉了。
12 月 5日,Apollo 出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目前擬收購一家從事智能電動車的公司。目標公司的業務涵蓋一系列配備先進技術的智能電動車,目標客戶為中國年輕且精通技術的用戶。
公告一經發布,立刻引起市場議論,據此前相關報道,威馬計劃通過借殼Apollo智慧出行集團(即Apollo出行)在港股上市,以解決當下遇到的資金問題。威馬當時對此回應稱,對于市場傳聞不予置評,請關注公司官方信息。
但昨天Apollo 出行公告中的形容,不得不讓外界再次聯想到威馬。威馬創始人沈暉曾明確指出,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競爭,造普通家庭“用得起”“用得爽”的智能電動車,也一直是威馬的初衷。
從雙方透露出的信息來看,Apollo 出行的收購目標基本可以鎖定,就是威馬汽車。
01、接盤者有何來頭?收購方是誰?
Apollo出行或許對國內投資者較為陌生,但該公司作為一個豪華純電品牌,背后的大股東卻是威馬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Apollo前身是德國小眾超級跑車制造商Gumpert,而后者曾是奧迪的御用改裝廠。2007年Gumpert推出了首款車型Apollo,但在2012年,因資金鏈斷裂,Gumpert宣布破產,后被香港一投資公司收購并更名為Apollo。
2020年3月,香港珠寶及鐘表貿易投資公司力世紀,宣布完成收購Apollo 86.06%股份。在取得控股權后,力世紀將公司名稱改為AFMG,并在同年舉行的第三屆進博會上發布首款電動超跑Apollo IE。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威馬汽車通過一系列換股操作,持有AFMG 28.51%股權,成為公司最大股東。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出任AFMG聯席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前威馬核心創始團隊成員戚正剛則任AFMG總經理、執行董事。
威馬系加入后,AFMG隨即正式對外公布全球戰略布局、智慧出行生態、豪華純電業務等,計劃全面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時制定了車型長期規劃,每年推出至少一款產品。
不過,威馬系入股AFMG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再造一家汽車公司,而是想要借殼上市。
威馬汽車曾嘗試登陸資本市場,但結果皆不順遂。
早在2018年,沈暉便公開表示,威馬汽車將尋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2020年9月份,威馬汽車與中信建投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搶灘“科創板新能源第一股”。
2021年1月份,中國證監會上海證監局發布公告稱,威馬汽車已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條件。按照規定,威馬汽車本該公布其招股書,但最終不了了之。
今年6月1日,港交所披露新一批IPO申請名單,威馬汽車赫然在列,海通國際、招銀國際及中銀國際為其保薦人。這意味著,威馬汽車開始向港交所發起沖擊。
02、為何急于上市?
事實上,威馬汽車的融資能力,在眾多造車新勢力中算是名列前茅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間,威馬總共進行8輪境內股權融資,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間公司又引入了D輪融資,融資額5.96億美元。
從A輪融資開始到D輪結束,威馬汽車共計融資大約315億元。
相比較之下,上市之前小鵬汽車的累計融資額為188億元,理想汽車約為120億元,蔚來在上市前的融資額則僅在150億元左右。三家頭部造車新勢力的大部分融資基本都發生在IPO之后。
而和威馬汽車處于同一價格區間的零跑汽車,披露的融資額約為120億元,哪吒汽車約為180億元。
威馬汽車融資能力很強,但同時燒錢能力也非常突出,尤其是采用重資產的模式——自建工廠。威馬方面稱,之所以采用重資產模式建設工廠,是希望將投入前置,后期提升汽車銷量后可以攤薄這一項成本。
但實際的情況是,威馬燒錢的速度要比賺錢快得多。
從現金流來看,自2019年以來,威馬虧損分別是40.44億元、42.25億元以及53.6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36.32億元。目前威馬手里的現金流只有41.56億元,和蔚小理這種動輒四五百億的現金儲備相比,實在少得可憐。
如果按照未經調整的虧損情況與銷量進行換算,威馬汽車平均每賣出一輛車虧損就超過22萬元;如按照經過調整的虧損情況與銷量進行換算,威馬汽車平均每賣出一輛車虧損就超過17萬元。
威馬方面稱,虧損的原因是銷售成本增加,而銷售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電動汽車銷量增加,這也意味著,車賣得越多,公司壓力就越大。
我們查了一下,2022年前10個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為29284輛,同比下降14%。其中,2022年10月,威馬汽車銷量僅1117輛,同比下降77.8%。還不及友商的一個零頭。
11月21日,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布了一封內部郵件,核心要義是降薪,言辭間滿是誠懇,同時又表露出艱難,希望被降薪的同學們理解,挺過寒冬、迎接春天。
到11月底,威馬汽車又被爆出上海總部已啟動裁員,外包公司人員大規模離開,上海多家門店關閉,從20家左右驟減到12家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IPO將成為威馬汽車的唯一救命稻草。
但搶灘新能源汽車是一場唯快不破的戰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且電動汽車需求可能具周期性而波動,無論是崛起的新勢力抑或跨界造車的科技公司,個個策馬狂奔,欲問鼎這萬億級市場。
從威馬當前的狀況看,留給它上市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