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
一則新冠特效藥相關公告拋出,讓盤龍藥業(002864.SZ)再度漲停,達成兩連板。一時間,資金流入,游資齊聚,籌碼急劇換手。作為一家老牌風濕骨傷藥企,盤龍藥業卻頻獲資金青眼,今年4月那場“韭菜盤”還令人記憶猶新。此次再因新冠藥連續大漲,結局又會如何?
盤龍藥業截至12月23日收盤漲停,換手率達37.65%,成交額9.82億元,漲停板上超1萬手封單。前一日該股同樣以漲停收盤,但換手率僅有5.22%,成交額1.25億元。
根據盤龍藥業12月21日晚間公告,近日,公司與陜西科技大學梁承遠博士團隊的合作的“冠狀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開發”項目取得了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的2項專利授權。
公司表示,兩項專利授權是基于公司新型冠狀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候選藥物PLC-01設計合成的PROTACs,細胞與動物實驗顯示具有優良的3CL蛋白酶降解能力,是全球范圍內首批獲得授權的抗冠狀病毒PROTACs專利。本次專利授權的取得對公司本年度經營成果無重大影響。
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一般需經過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審批、臨床試驗、新藥上市審批幾個階段,甚至動輒需耗費數十年時間。
此次盤龍藥業的新冠藥仍處于最初的研究開發階段,為何引發市場如此熱潮?
目前盤龍藥業旗下共有兩大新冠治療藥品,分別為冠狀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以及清瘟護肺顆粒,目前兩大藥品均處于在研階段。
界面新聞記者就這兩款新冠藥的在研狀態事宜致電盤龍藥業董秘辦進行采訪,公司董秘吳杰回復稱,這兩款藥目前處于臨床前期研發狀態,新藥研發一般需耗費三到五年甚至十年或更長時間,產品研發的過程也充滿很大風險。比如冠狀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雖取得了專利授權,但專利僅僅是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后面還需要做很多工作,研發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投資者對公司新冠藥的研發進程非常關注,當然也需警惕對市場和資金對某類藥品的過分關注。
兩大新冠藥均處在研階段,但盤龍藥業股價多次因此大幅異動。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10月至11月中旬,盤龍藥業股價從28.57元/股左右的低點一路上漲,于11月11日走出52.98元/股,為下半年來的股價高點。拉起上漲行情的同時,該股成交量、換手率數據暴漲,可以看出資金已經提前進入。
東方財富終端數據顯示,10月至11月中旬,盤龍藥業共成交307萬手,成交量123億元,換手率560.07%,股價漲幅為48.73%,資金凈流出1.36億元。與同時段的8月中旬到9月底相比,該股成交量、換手率漲幅較大,或意味著資金已趁高點出貨。


上述操作手法與該股今年3月至4月的那波行情如出一轍。此前3月至4月,短短19個交易日內,盤龍藥業以12個漲停板的驚人漲幅實現股價翻倍,而后股價急漲急跌,從高點76元/股迅速殺跌至35元/股附近,在股價高點潛伏資金已經出貨,“遲來”的投資者成了接盤俠。值得一提的是,該股處于上漲行情的過程中,盤龍藥業多次舉行投資者關系活動,對公司在研的新冠藥相關產品進行信披。有私募人士對界面新聞稱,盤龍藥業的這輪行情是一次典型的“割韭菜”案例。

從盤龍藥業最近的龍虎榜數據來看,炒作西安板塊熱門股的“老手”知名游資確實已開始出貨。
截至12月23日收盤,該股龍虎榜上買賣前五席位共計凈買入301萬元。近日接連炒作西安旅游(000610.SZ)和盤龍藥業的華寶證券上海東大名路以2051萬元的買入額居買三席位;日前多次炒作西安飲食的知名游資國盛證券寧波桑田路以2458萬元的賣出額居賣二席位,賣四席位為本地游資安信證券西安朱雀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