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四年連升四級,雷軍挑出最強二號人物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四年連升四級,雷軍挑出最強二號人物

總有人離開,也總有人到來,只有雷軍一直還在。

攝影:鄧攀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李薇

年關將至,在裁員風波里飄搖的小米,又發生一系列人事變動。

12月22日下午,雷軍發布內部信稱,現任小米總裁王翔將迎來規劃已久的退休,將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團總裁職務,同時,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小米服務。

此外,《中國企業家》獲悉,該內部信還透露,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將于今年年底退出業務一線。

雷軍稱:“他們是小米的締造者和守護者,感謝他們十多年來在業務崗位上對小米的全情投入和不朽功績。他們會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在合伙人委員會繼續支持和推動公司的戰略發展。”

王翔卸任后,經過小米公司合伙人委員會的慎重討論和協商,決定晉升盧偉冰為新一任集團總裁,將于12月30日正式繼任。

雷軍在內部信中這樣評價盧偉冰:“偉冰和我相識多年,有著手機行業的豐富經驗以及杰出的行業影響力。2019年初加入小米后,兢兢業業,有口皆碑,從Redmi品牌負責人,到中國區總裁,再到統領中國區、國際部和印度區三大戰區業務,偉冰一步一個腳印,贏得了集團管理團隊的高度認可和尊敬,我們相信盧偉冰在出任集團總裁一職后會帶領集團業務再攀高峰。”

一名接近小米的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盧偉冰進入小米最大的功勞,就是超強的執行力,“幫雷總(雷軍)解決了很多心病”。

關于這一系列人事變動,雷軍在內部信中表示:“對小米而言,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宣告小米管理層實現了順利的交棒迭代,并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除了創始人雷軍外,還有7位聯合創始人:林斌、黎萬強、周光平、黃江吉、劉德、洪鋒及王川,林斌曾擔任過小米集團總裁一職。但自黎萬強2014年淡出小米開始,幾位聯合創始人先后告別一線。此次,隨著洪鋒和王川的退出,在小米創始管理團隊中,只有雷軍還在一線。

但“帶頭大哥”頭疼的問題只多不少:當小米這匹黑馬成為一個擁有3萬多人的團隊,如何找回曾經的創業激情?當狂奔般增長過后遇上基本盤低谷,小米該如何做出調整,以及為正全力以赴的造車項目輸血?

攝影:鄧攀

關鍵先生

王翔,在一定程度上是小米的另一位關鍵先生。

2015年,王翔辭去美國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加入小米。在此之前,他在半導體和通信領域擁有20余年豐富經驗,在高通工作13年,全面負責高通在大中華區的業務與運營。

事實上,王翔早早就進入了小米和雷軍的“朋友圈”。

小米剛成立時,無人知曉的小米要贏得高通的信任拿到芯片并非易事,但王翔不僅幫助小米1手機用上了高通芯片,還幾乎在每次小米新品發布都會去“站臺”。

雷軍在內部信中這樣評價王翔:“翔總在2015年7月加入小米以來,先后參與組建了知識產權、國際業務、法務、戰略合作等團隊,并對推動相關業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11月晉升集團總裁后,帶領團隊不斷建立、完善相關體系,在提升集團體系化綜合治理方面做出了優異成績。”

確實,王翔加入小米后,憑借其出色的領導能力以及資深的管理背景,一方面帶領小米手機團隊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持續完善小米的全球知識產權戰略及合規體系,為小米公司的國際化進程掃清了知識產權障礙。

攝影:史小兵

今年12月14日,王翔代表小米集團剛發布首部知識產權白皮書。王翔回憶,小米知識產權體系在2013年之前處于起步階段,重心放在自有創新的保護上,其專利技術領域集中在手機硬件和MIUI,布局范圍主要在中國大陸,同時嘗試在美國、歐洲進行布局。2014年至2019年期間,小米加速布局全球業務,從印度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開始,逐步進入歐洲、拉美等多個市場。

正是王翔的加入,為小米的國際化掃除大量的技術爭端。

2014年7月,小米手機進軍印度市場僅5個月后便遭遇移動通訊設備商愛立信的專利訴訟。歷經五年激烈交戰,最終雙方于2019年9月底才達成和解,結束爭端。小米在知識產權白皮書指出,這場專利戰是小米拓展海外市場的“專利成長禮”。

其實,除了這一次外,小米還歷經多次BlueSpike、Sisvel、IPCom等為代表的非專利實體機構(NPE)指控,但經過王翔和團隊的努力,最終均以對方撤訴或勝訴平穩度過。

在王翔看來,智能手機行業沒有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可以獨立、不依靠他人技術來制造一部智能手機。所以,全球的知識產權合作和規則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的核心是保護創新,是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如果規則不清楚就會達不到這個目的,甚至起反作用。

正是因為王翔在知識產權以及法務方面的經驗,幫助小米在國際化拓展過程中,能快速推進。在小米期間,王翔推動小米與微軟、諾基亞的合作實現專利交叉許可、收購專利等,掃平進軍國際市場的專利壁壘。

關于王翔卸任后的去向,今年年初曾有相關消息稱,王翔離開小米之后,將去榮芯半導體(寧波)有限公司出任CEO。據天眼查顯示,榮芯半導體成立于2021年4月,王翔目前已是該公司董事,這家公司由王翔與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共同創立。

一路晉升

王翔卸任后,最讓人關注的是一路晉升,四年連升四級的盧偉冰。

盧偉冰于2019年1月正式加入小米集團,此后一路晉升,一年內成為小米中國區總裁,兩年內晉升小米合伙人,2021年3月24日,在周受資辭去小米集團國際部總裁后,盧偉冰再次升任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同時掌管中國區和國際部,直至此次晉升為總裁。

今年以來,圍繞盧偉冰的消息變動不斷。一方面是盧偉冰先后卸任了多家小米之家相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經理職務;另一方面,今年6月,原Xiaomi產品部和Redmi產品部合并,成立手機產品部,任命凌小兵擔任手機產品部總經理,向盧偉冰和手機部總裁曾學忠雙線匯報,這一切似乎都在為盧偉冰晉升做準備。

加入小米之前,盧偉冰曾在康佳、天宇朗通以及金立等手機公司供職。不過,相較于小米的互聯網模式,這些手機企業更偏向傳統零售模式,這恰恰也是小米在過去幾年在線下門店需要補課的地方,盧偉冰帶領小米在線下已經開了超過1萬家門店。當互聯網紅利遇到瓶頸,向新零售轉型正是小米所需。

此次盧偉冰的任命以及他在小米的一路晉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雷軍的用人之道。

除了盧偉冰外,小米在過去幾年集齊了被外界調侃為“復仇者聯盟”的業務高管團隊:中興前CEO曾學忠、聯想集團前副總裁常程、小辣椒創始人王曉雁、前暴風TV CEO劉耀平,以及努比亞聯合創始人苗雷等。

此外,從2019年年底開始,小米正式啟動管理干部輪崗機制:部門的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在干滿一定的年限之后,會被派到另一個相對陌生的崗位。

小米的管理結構分三個階段:成立頭4年,所有的小米合伙人都集中在手機這一個業務領域發力;2013年到2017年,小米采取“諸侯制”,即每個合伙人帶著一個業務往前沖,大家各自奔跑,而“中央”就是雷軍;小米上市后,管理模式從“諸侯制”進化到“郡縣制”,2018年“913”組織結構調整中,一批80后走上了部門總經理的位置。

王翔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小米之所以能夠成功,核心是效率和創新,但是曾經高效的扁平化結構顯然不適合現在的小米。”用雷軍的話說,小米內部的管理開始從“游擊隊”向“正規軍”轉變。

這個時候,高管、中管與員工之間出現了管理中空,干部“缺人”成為一大難題。所以,大量的外部人才被雷軍“請”到了小米,包括小米集團新總裁盧偉冰。在擔任中國區總裁后,盧偉冰的確大刀闊斧進行了不少調整。

2021年9月,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新零售業務負責人高自光離職。離職前,他統管小米網、小米之家等新零售業務,是小米拓展線下渠道的核心人物,也是小米首位從內部晉升的80后高管、小米最年輕的副總裁。

高自光離職后,小米集團副總裁尚進接任。尚進于2013年加入小米,早期曾負責小米互娛相關工作,隨后工作調動至中國區,曾與高自光一同推動小米線下渠道擴張。不過,履新不到半年,2022年1月,小米集團通過內部文件宣布,尚進已經離職。同時離職的還包括原集團副總裁、小米手機產品部總經理常程。

總有人離開,也總有人到來,但作為“勞模”,雷軍一直奮斗在小米一線。他這種創業三十年依然激情滿滿的狀態,讓王興都感慨:“雷總真是勞模加戰神!”

的確,無論小米集團的總裁是林斌、王翔,抑或盧偉冰,一號位永遠都是雷軍,他是小米的絕對核心。

雷軍和盧偉冰的挑戰

關于此次人事變動,雷軍認為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宣告了小米管理層實現了順利的交棒迭代。

在雷軍看來,當下的小米正處于全新階段的起跑線上:“高端戰略經過三年探索,剛剛交出了一份階段性答卷之作——小米13系列。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也一直超預期,我們對2024年上半年順利量產上市充滿信心。此外,集團的整體技術體系也在不斷壯大,大量的創新正層出不窮地涌現。”

關于未來,雷軍表示,接下來小米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動集團高端化戰略,并推動集團業務聚焦和“精兵簡政”,進一步提升集團運營效率。

雖然雷軍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當下的小米正內部承壓:剛剛經歷的裁員優化在社交媒體鬧得沸沸揚揚,與此同時,小米上個月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在總收入同比下滑之外,小米營收結構中的各個業務板塊均處于同比下滑的狀態。

內部承壓之外,小米在外部同樣面臨激烈和殘酷的競爭環境: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的數據,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出貨量全球前三的廠商僅有蘋果實現了同比增長,排在第一的三星和第三的小米均同比下降8%。

更何況,在基本盤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小米還有手機沖高端和造車兩大戰略任務有待完成,小米手機如何在高端市場立穩腳跟,小米汽車如何保證2024年上半年順利量產上市,并給市場帶來驚喜,均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所有這些,均是雷軍和新二號人物盧偉冰的挑戰。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tougao@iceo.com.cn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張格格 制作:部夢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雷軍

  • 雷軍時隔八天再發文,回應小米手機3月激活量中國第一
  • 多家保險公司拒給小米SU7續保?小米發言人辟謠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四年連升四級,雷軍挑出最強二號人物

總有人離開,也總有人到來,只有雷軍一直還在。

攝影:鄧攀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李薇

年關將至,在裁員風波里飄搖的小米,又發生一系列人事變動。

12月22日下午,雷軍發布內部信稱,現任小米總裁王翔將迎來規劃已久的退休,將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團總裁職務,同時,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小米服務。

此外,《中國企業家》獲悉,該內部信還透露,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將于今年年底退出業務一線。

雷軍稱:“他們是小米的締造者和守護者,感謝他們十多年來在業務崗位上對小米的全情投入和不朽功績。他們會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在合伙人委員會繼續支持和推動公司的戰略發展。”

王翔卸任后,經過小米公司合伙人委員會的慎重討論和協商,決定晉升盧偉冰為新一任集團總裁,將于12月30日正式繼任。

雷軍在內部信中這樣評價盧偉冰:“偉冰和我相識多年,有著手機行業的豐富經驗以及杰出的行業影響力。2019年初加入小米后,兢兢業業,有口皆碑,從Redmi品牌負責人,到中國區總裁,再到統領中國區、國際部和印度區三大戰區業務,偉冰一步一個腳印,贏得了集團管理團隊的高度認可和尊敬,我們相信盧偉冰在出任集團總裁一職后會帶領集團業務再攀高峰。”

一名接近小米的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盧偉冰進入小米最大的功勞,就是超強的執行力,“幫雷總(雷軍)解決了很多心病”。

關于這一系列人事變動,雷軍在內部信中表示:“對小米而言,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宣告小米管理層實現了順利的交棒迭代,并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除了創始人雷軍外,還有7位聯合創始人:林斌、黎萬強、周光平、黃江吉、劉德、洪鋒及王川,林斌曾擔任過小米集團總裁一職。但自黎萬強2014年淡出小米開始,幾位聯合創始人先后告別一線。此次,隨著洪鋒和王川的退出,在小米創始管理團隊中,只有雷軍還在一線。

但“帶頭大哥”頭疼的問題只多不少:當小米這匹黑馬成為一個擁有3萬多人的團隊,如何找回曾經的創業激情?當狂奔般增長過后遇上基本盤低谷,小米該如何做出調整,以及為正全力以赴的造車項目輸血?

攝影:鄧攀

關鍵先生

王翔,在一定程度上是小米的另一位關鍵先生。

2015年,王翔辭去美國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加入小米。在此之前,他在半導體和通信領域擁有20余年豐富經驗,在高通工作13年,全面負責高通在大中華區的業務與運營。

事實上,王翔早早就進入了小米和雷軍的“朋友圈”。

小米剛成立時,無人知曉的小米要贏得高通的信任拿到芯片并非易事,但王翔不僅幫助小米1手機用上了高通芯片,還幾乎在每次小米新品發布都會去“站臺”。

雷軍在內部信中這樣評價王翔:“翔總在2015年7月加入小米以來,先后參與組建了知識產權、國際業務、法務、戰略合作等團隊,并對推動相關業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11月晉升集團總裁后,帶領團隊不斷建立、完善相關體系,在提升集團體系化綜合治理方面做出了優異成績。”

確實,王翔加入小米后,憑借其出色的領導能力以及資深的管理背景,一方面帶領小米手機團隊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持續完善小米的全球知識產權戰略及合規體系,為小米公司的國際化進程掃清了知識產權障礙。

攝影:史小兵

今年12月14日,王翔代表小米集團剛發布首部知識產權白皮書。王翔回憶,小米知識產權體系在2013年之前處于起步階段,重心放在自有創新的保護上,其專利技術領域集中在手機硬件和MIUI,布局范圍主要在中國大陸,同時嘗試在美國、歐洲進行布局。2014年至2019年期間,小米加速布局全球業務,從印度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開始,逐步進入歐洲、拉美等多個市場。

正是王翔的加入,為小米的國際化掃除大量的技術爭端。

2014年7月,小米手機進軍印度市場僅5個月后便遭遇移動通訊設備商愛立信的專利訴訟。歷經五年激烈交戰,最終雙方于2019年9月底才達成和解,結束爭端。小米在知識產權白皮書指出,這場專利戰是小米拓展海外市場的“專利成長禮”。

其實,除了這一次外,小米還歷經多次BlueSpike、Sisvel、IPCom等為代表的非專利實體機構(NPE)指控,但經過王翔和團隊的努力,最終均以對方撤訴或勝訴平穩度過。

在王翔看來,智能手機行業沒有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可以獨立、不依靠他人技術來制造一部智能手機。所以,全球的知識產權合作和規則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的核心是保護創新,是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如果規則不清楚就會達不到這個目的,甚至起反作用。

正是因為王翔在知識產權以及法務方面的經驗,幫助小米在國際化拓展過程中,能快速推進。在小米期間,王翔推動小米與微軟、諾基亞的合作實現專利交叉許可、收購專利等,掃平進軍國際市場的專利壁壘。

關于王翔卸任后的去向,今年年初曾有相關消息稱,王翔離開小米之后,將去榮芯半導體(寧波)有限公司出任CEO。據天眼查顯示,榮芯半導體成立于2021年4月,王翔目前已是該公司董事,這家公司由王翔與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共同創立。

一路晉升

王翔卸任后,最讓人關注的是一路晉升,四年連升四級的盧偉冰。

盧偉冰于2019年1月正式加入小米集團,此后一路晉升,一年內成為小米中國區總裁,兩年內晉升小米合伙人,2021年3月24日,在周受資辭去小米集團國際部總裁后,盧偉冰再次升任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同時掌管中國區和國際部,直至此次晉升為總裁。

今年以來,圍繞盧偉冰的消息變動不斷。一方面是盧偉冰先后卸任了多家小米之家相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經理職務;另一方面,今年6月,原Xiaomi產品部和Redmi產品部合并,成立手機產品部,任命凌小兵擔任手機產品部總經理,向盧偉冰和手機部總裁曾學忠雙線匯報,這一切似乎都在為盧偉冰晉升做準備。

加入小米之前,盧偉冰曾在康佳、天宇朗通以及金立等手機公司供職。不過,相較于小米的互聯網模式,這些手機企業更偏向傳統零售模式,這恰恰也是小米在過去幾年在線下門店需要補課的地方,盧偉冰帶領小米在線下已經開了超過1萬家門店。當互聯網紅利遇到瓶頸,向新零售轉型正是小米所需。

此次盧偉冰的任命以及他在小米的一路晉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雷軍的用人之道。

除了盧偉冰外,小米在過去幾年集齊了被外界調侃為“復仇者聯盟”的業務高管團隊:中興前CEO曾學忠、聯想集團前副總裁常程、小辣椒創始人王曉雁、前暴風TV CEO劉耀平,以及努比亞聯合創始人苗雷等。

此外,從2019年年底開始,小米正式啟動管理干部輪崗機制:部門的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在干滿一定的年限之后,會被派到另一個相對陌生的崗位。

小米的管理結構分三個階段:成立頭4年,所有的小米合伙人都集中在手機這一個業務領域發力;2013年到2017年,小米采取“諸侯制”,即每個合伙人帶著一個業務往前沖,大家各自奔跑,而“中央”就是雷軍;小米上市后,管理模式從“諸侯制”進化到“郡縣制”,2018年“913”組織結構調整中,一批80后走上了部門總經理的位置。

王翔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小米之所以能夠成功,核心是效率和創新,但是曾經高效的扁平化結構顯然不適合現在的小米。”用雷軍的話說,小米內部的管理開始從“游擊隊”向“正規軍”轉變。

這個時候,高管、中管與員工之間出現了管理中空,干部“缺人”成為一大難題。所以,大量的外部人才被雷軍“請”到了小米,包括小米集團新總裁盧偉冰。在擔任中國區總裁后,盧偉冰的確大刀闊斧進行了不少調整。

2021年9月,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新零售業務負責人高自光離職。離職前,他統管小米網、小米之家等新零售業務,是小米拓展線下渠道的核心人物,也是小米首位從內部晉升的80后高管、小米最年輕的副總裁。

高自光離職后,小米集團副總裁尚進接任。尚進于2013年加入小米,早期曾負責小米互娛相關工作,隨后工作調動至中國區,曾與高自光一同推動小米線下渠道擴張。不過,履新不到半年,2022年1月,小米集團通過內部文件宣布,尚進已經離職。同時離職的還包括原集團副總裁、小米手機產品部總經理常程。

總有人離開,也總有人到來,但作為“勞模”,雷軍一直奮斗在小米一線。他這種創業三十年依然激情滿滿的狀態,讓王興都感慨:“雷總真是勞模加戰神!”

的確,無論小米集團的總裁是林斌、王翔,抑或盧偉冰,一號位永遠都是雷軍,他是小米的絕對核心。

雷軍和盧偉冰的挑戰

關于此次人事變動,雷軍認為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宣告了小米管理層實現了順利的交棒迭代。

在雷軍看來,當下的小米正處于全新階段的起跑線上:“高端戰略經過三年探索,剛剛交出了一份階段性答卷之作——小米13系列。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也一直超預期,我們對2024年上半年順利量產上市充滿信心。此外,集團的整體技術體系也在不斷壯大,大量的創新正層出不窮地涌現。”

關于未來,雷軍表示,接下來小米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動集團高端化戰略,并推動集團業務聚焦和“精兵簡政”,進一步提升集團運營效率。

雖然雷軍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當下的小米正內部承壓:剛剛經歷的裁員優化在社交媒體鬧得沸沸揚揚,與此同時,小米上個月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在總收入同比下滑之外,小米營收結構中的各個業務板塊均處于同比下滑的狀態。

內部承壓之外,小米在外部同樣面臨激烈和殘酷的競爭環境: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的數據,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出貨量全球前三的廠商僅有蘋果實現了同比增長,排在第一的三星和第三的小米均同比下降8%。

更何況,在基本盤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小米還有手機沖高端和造車兩大戰略任務有待完成,小米手機如何在高端市場立穩腳跟,小米汽車如何保證2024年上半年順利量產上市,并給市場帶來驚喜,均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所有這些,均是雷軍和新二號人物盧偉冰的挑戰。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tougao@iceo.com.cn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張格格 制作:部夢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吉木萨尔县| 阳谷县| 东台市| 政和县| 漯河市| 准格尔旗| 富阳市| 云南省| 新巴尔虎右旗| 二连浩特市| 望都县| 三门县| 安多县| 行唐县| 赤峰市| 清丰县| 屯昌县| 涿鹿县| 阿尔山市| 宣汉县| 滨州市| 菏泽市| 大洼县| 海丰县| 深圳市| 清镇市| 武山县| 丰宁| 时尚| 隆子县| 湘潭市| 象山县| 潼关县| 西峡县| 诏安县| 五原县| 修武县| 同江市| 红河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