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PLP犀牛財經 李東耳
跨境電商平臺SHEIN正在不斷嘗試新的營銷模式。近期,SHEIN的首個長期線下實體店登陸日本。但不同于傳統實體店,SHEIN的線下門店只負責展示與引流。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SHEIN首次嘗試通過線下渠道豐富消費場景,除了開設線下門店外,SHEIN也在嘗試其他新模式,以應對日益殘酷的跨境電商競爭。
為引流試水線下店,能否成為新增長點?
雖然跨境電商依托的是線上渠道,但SHEIN并非第一次嘗試搭建線下渠道,在建立線下門店之前,SHEIN就已經多次在全球各地舉辦快閃店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
所謂快閃店其實更像是一個線下的展廳,消費者可以在店中直接試穿衣服,參加一些活動,但想要購買商品,還需要通過線上下單。
由于此前舉行的快閃店持續時間大多只有3-4天,這些快閃店更多地是結合當地消費習慣進行本土化營銷,因此基本上都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正是由于已經多次舉辦過快閃店并取得了成功,SHEIN在日本開設了第一家長期線下門店。據報道,該門店也采用了和快閃店類似的方式,在200㎡的空間內設置了3個試衣間和一個拍照打卡亭,未來SHEIN還計劃利用該門店舉辦時裝秀、設計師等專題活動。
除此之外,SHEIN還在試點平臺化運營。據國泰君安的研報,SHEIN 2021年起就開始在巴西進行平臺化招商,讓商家可以直接在SHEIN上出售商品,商品圖的角落會顯示店鋪名稱,商品詳情頁面右下方可以查看店鋪名等。
在日本試水長期線下門店與線上下單相結合的新模式,在巴西試點平臺化運營,這表明SHEIN的全球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發生這樣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通過提升本土化運營能力,提高在不同地區的收入,另一方面或許是為了盡快實現營收增長,為上市做準備。
據信達證券的研報,為推進海外上市,貝爾斯登的前資深銀行家唐偉2022年加入SHEIN,擔任執行副董事長。
無論是否已經有明確的上市計劃,SHEIN都需要一個新的業績增長點。而這個業績增長點是在日本、巴西、還是其他地區,目前還不是很清晰。
SHEIN歐洲市場或萎縮,下一個爆發點是日本還是巴西?
SHEIN的成功離不開北美與西歐市場,但據信達證券的研報,北美市場暫時難以形成突破,西歐市場也有萎縮的可能,SHEIN開始加大對其他市場的投入。
信達證券的研報顯示,美國、歐洲市場在“黑色星期五”單量占比高達70%以上,前者占比約 40%,后者占比約30%。2022年以來,由于歐洲消費環境出現劇變,知情人士估計占比數據在歐洲或許出現轉變,而美國市場占比仍將維持在40%-45%之間。
即便是占比沒有發生大變化的北美市場,SHEIN所面臨的挑戰也在加劇。SHEIN的漲價或優惠減少引起部分北美消費者的不悅,拼多多旗下的Temu進軍北美市場后,也成為了新的競爭對手。
要在其他市場上獲得類似北美市場的成功并不容易,SHEIN開始通過本土化運營的方式重點在日本和巴西兩個市場發力。
日本雖然是個發達國家,但電商發展相對滯后,線下仍是主要消費場景。據報道,2020年,日本的電商渠道銷售額只占全年商品銷售的8%。因此,要在日本獲得更多的市場增量,還是需要有更多的與消費者線下交流的機會。
巴西所在的南美地區如今電商高速發展,但SHEIN此前在巴西的經營并不順利,主要原因就在于關稅、清關與物流成本過高。據國泰君安的研報,在關稅方面主要是巴西市場針對跨境電商產品的關稅較高,目前起征點50美元、關稅60%(按進口 CIF 計);清關流程冗雜,效率較低,耗時普遍為7天左右,從中國出發常規渠道派送妥投需40-60天;物流統一為巴西郵政。這或許是SHEIN想要在巴西試點平臺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