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表現為嗅覺或味覺喪失等癥狀的“長新冠”現象在西方備受關注。
據《英國醫學雜志》(BMJ)今年7月份發布的一項研究,在新冠感染期間失去嗅覺的人群中,至少有5%不能迅速或完全恢復,全球約有1500萬人。
為何部分人群在感染康復數月后仍有嗅覺喪失?這對醫學界來說仍是一個謎團。從病理上來說,研究人員一直不清楚的問題是,對于這部分失去嗅覺的患者來說,新冠病毒是損害了鼻子中的感覺細胞,還是大腦中處理嗅覺信息的區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如今,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持續、不正常的免疫反應破壞了鼻子里重要的感覺神經細胞,可能是造成他們失去嗅覺的原因之一。
這項研究于12月21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由杜克大學醫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聯合進行。它揭示了長期喪失嗅覺可能與免疫系統持續攻擊嗅覺神經細胞以及這些細胞數量的下降有關。
研究人員對24名新冠患者的鼻腔組織進行了活檢,其中包括9名失去嗅覺至少四個月的患者。這9名受試者的樣本顯示,他們的嗅覺上皮細胞中存在廣泛的T細胞浸潤,這些細胞通常參與炎癥反應。盡管他們體內不再有新冠病毒,但是這一炎癥過程仍在繼續。此外,他們的嗅覺感覺神經元的數量明顯減少。
“這可能是因為鼻腔內壁的脆弱組織已經被T細胞驅動的炎癥所破壞,類似的免疫反應可能解釋了長期失嗅的原因”,參與研究的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副教授戈德斯坦(Bradley Goldstein)說。
論文的作者、哈佛大學HMS Blavatnik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教授Sandeep Datta進一步解釋稱,從本質上講,免疫系統在鼻子里安營扎寨,導致那里有一個富集的T細胞亞群,而這些細胞通常不在那里生活。這種不尋常的免疫反應只出現在嗅覺喪失持續數月的患者身上。
這項研究還可能為開發治療方法鋪平道路。杜克大學的戈德斯坦說,目前并沒有針對新冠感染后嗅覺喪失的具體和有效的治療方法。為了開發治療方法,我們需要了解它的病理生物學,即:什么東西被損壞了?在哪里被損壞了?而了解這些信息是開始設計治療方法的關鍵一步。
另外他指出,研究人員很受鼓舞地看到,即使在長期的免疫攻擊之后,神經元似乎仍能保持一些自我修復的能力。“我們對這些發現感到鼓舞,并對可能出現的新療法充滿希望,”他說。
研究人員還在論文中解釋了如何將發現應用于新療法的開發。選擇之一是在鼻腔內局部阻斷驅動炎癥的免疫細胞,“用藥膏和噴霧劑很容易達到目的”。
倫敦帝國學院的免疫學教授Danny Altmann說,這項研究結果是對解碼新冠病毒的眾多病理的一個重要補充。
“正如我們以前所看到的,在患者體內沒有檢測到活病毒的情況下,仍可以發生深刻的癥狀變化。嗅覺的喪失一直是關鍵的謎團之一,這些發現提供了一個答案。”他說。
牛津大學研究新冠對大腦影響的神經科學家Gwena?lle Douaud表示,在新冠患者中,持續的嗅覺問題已被證明與處理嗅覺的大腦區域的萎縮有關。目前已知的是,在新冠感染后,無論病毒本身是否存在,大腦中的炎癥過程都是持續的,現在這項活檢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這種特定的大腦損失可能與鼻腔本身的持續炎癥和嗅覺神經元的損失有關。
根據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發表在《國際過敏和鼻病學論壇》雜志上的研究,嗅覺喪失是“長新冠”最普遍的癥狀之一。約三分之一的“長新冠”患者遭受持續的嗅覺損失,約五分之一經歷味覺損失。
UEA研究的首席研究員Carl Philpott表示,“長新冠”是一種在感染新冠病毒期間或之后出現的復雜病癥。癥狀包括頭痛、肌痛、疲勞以及味覺和嗅覺的喪失。嗅覺障礙在初次感染后可能會持續數月,同時伴有腦霧和記憶力減退。當癥狀持續超過12周時,就可以被歸類為“長新冠”。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長新冠”指的是感染新冠病毒的3個月后還有癥狀,并且最少持續2個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來解釋這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