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灣商業觀察 廖紫雯
鹵味三巨頭皆面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絕味食品,603517.SH)依舊不斷下沉市場、擴張店面,海納百川計劃與星火燎原計劃推動其成為鹵味行業門店占有數之最,頗有一番海納百川氣勢下的星火燎原之態。
然而,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歸母凈利潤下降超七成,一方面,門店的擴張只換來營收微增;另一方面,即便采取提價措施,毛利率也依舊持續下滑。
情況似乎不太好。
01、凈利潤下滑超七成,業績承壓
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歸母凈利潤2.19億元,同比下降77.24%;實現扣非凈利潤2.67億元,同比下降71.20%。
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絕味食品凈利潤依次為1685.47萬元、8906.68萬元、952.59萬元和1.21億元,分別同比下滑了90.71%、62.24%、96.42%和73.85%。
同行方面,前三季度煌上煌(002695.SZ)、紫燕食品(603057.SH)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3.97%、22.47%;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01458.HK)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91.99%。
絕味食品連續四季度凈利潤大幅下滑,同行業可比公司煌上煌也出現連續六個季度凈利潤下滑情況。三季報并未披露絕味食品三季度凈利潤下滑原因,煌上煌于其2022年發布的三季報解釋,凈利潤下滑是由于原材料和包裝材料、人工、生產能耗、配送等環節成本持續增加,公司產品毛利潤不斷被壓縮,最終出現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的情況。
華安證券表示,鹵制食品公司加大補貼力度,短期加劇利潤端壓力。上半年絕味食品、周黑鴨對加盟商進行較大力度的開店補貼、貨折補貼、營銷活動補貼、物流費用補貼等動作,以減輕疫情對現存門店的負面影響,并鼓勵加盟商繼續在優質點位增開門店。在公司較大力度的補貼支持下,加盟商開店的投資回報期并未出現顯著拉長,與其他加盟業態相比,投資龍頭鹵味品牌門店的性價比仍高,因此加盟商開店積極性較為穩定,龍頭公司閉店率也優于行業整體。因此雖然較大力度的補貼短期加劇了鹵制品公司利潤端的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加盟門店的吸引力以及加盟體系的穩定性得到維持。
業績承壓的同時,絕味食品的每股收益也同樣大跌。
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基本每股收益為0.36元/股,同比下降77.22%;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20元/股,同比下降73.68%。
截止12月15日,絕味食品市值為 346.31億,相較一年以前,市值蒸發34.38億。
國海證券指出,由于三季度公司原材料端仍超預期上行,且疫情反復背景下公司經營仍有不確定性,下調公司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58元、1.70元和2.11元,對應PE為84、29、23X,維持“買入”評級。
02、提價7-10%,毛利率仍持續下滑
前三季度,絕味食品營業成本達37.64億,同比增長16.89%;銷售費用達5.13億,同比增長53.17%。2020-2021年,公司營業成本依次為35.10億、44.74億,銷售費用依次為3.22億、5.24億。
2022年初,絕味食品推動部分產品提價5%。7月1號,絕味食品再次對部分品類進行調價,涉及鴨掌、魷魚、鳳爪等,此次平均提價幅度7-10%。
提價策略似乎并未有效改善絕味食品毛利率下滑趨勢。
以時間線縱向觀察,2018-2021年,絕味食品毛利率依次為34.30%、33.95%、33.48%、31.68%,分別同比下降4.16%、1.01%、1.38%、5.39%。
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毛利率為26.47%,同比下降21.09%。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絕味食品提價對于改善毛利率而言未必可行。如果絕味食品的品牌力、產品力、場景、食品安全、服務體系、客戶粘性等沒有做到位,提價可能反而是讓銷售量降低。
浙商證券表示,判斷毛利率下滑主要系三大因素拖累所致:1,原材料成本上漲:受飼料漲價影響,上游養殖產能加速出清,種鴨養殖量低于平衡點,導致鴨苗供給不足,從而帶動鴨副原材料成本上漲。根據惠農網數據,2022年第三季度鴨脖/鎖骨/鴨舌/翅中每公斤均價為15.2/9.0/71.5/13.0元,同比21年第三季度上漲25.6%/-7.4%/12.2%/7.8%,環比2022年第二季度上漲12.9%/6.9%/8.7%/13.1%;2,其他主營業務占比提升:今年以來供應鏈業務對主營貢獻占比已穩定在10%以上。根據21年年報數據,其他主營毛利率僅6%左右,大幅度低于鴨脖主業毛利水平,預計供應鏈業務放量對整體毛利有一定拖累;3,貨折補貼。
03、營收微增5%,單店營收下滑14%的天花板
在整體行業業績承壓的大背景下,絕味食品依然保持每年1000-1500家的凈開店速度,不斷提升市占率水平。
2022年上半年,絕味食品于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為14921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市場),實現凈增長1207家。門店總數于我國連鎖食飲品牌門店數排行榜中位列第三。
絕味食品于中報表示,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再次沖擊國內消費市場,公司適當加快門店擴張節奏,重點加大受疫情影響較小區域的布局;同時輔以海納百川項目推進,助力行業發展。公司下半年將以提升門店運營能力作為重點工作,以消費者為導向,以市場為核心,因地制宜的制定市場經營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門店擴張,絕味食品進行了兩大戰略計劃部署。一方面發動星火燎原計劃,鼓勵絕味食品骨干雇員返鄉開店,加快下沉市場布局;一方面發動海納百川計劃,對其他下沉市場中小型副食品店面進行加盟,供貨渠道完全納入絕味工廠。與此同時,絕味食品提出在年底前實現凈增1000家至1500家門店的目標。
華安證券表示,門店擴張能力出現分化,龍頭繼續逆勢擴張。絕味食品及周黑鴨能延續逆勢凈開店與公司主動優化開店策略(包括選址、店型優化等)以及給予加盟商較大力度的開店支持有關。相較而言,眾多中小鹵味品牌由于門店經營能力、資金實力等較弱,在行業寒冬期抗風險能力不足,閉店率較高,預計行業集中度正進一步向龍頭集中。
針對5%左右的營收微增是否意味著拓店換增長的策略失靈,《港灣商業觀察》聯系了絕味食品投資者關系部門,并未得到相關回復。
朱丹蓬表示,鴨貨產品作為鹵味行業中的細分品類,其增長空間是有限的,即便是以規模取勝的絕味食品,也不可能無限制地開下去,再疊加整體供應鏈成本上升、疫情反復和消費疲勞等因素,“絕味們”盈利已變得越來越難。
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營收51.20億元,同比增長5.64%;第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營收17.84億元,同比增長4.77%。
國海證券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絕味食品經營仍受全國多點散發的疫情擾動,單店營收同比去年同期下滑約14%。
朱丹蓬表示,整個鴨脖產品已經進入了一個天花板,絕味食品自身的發展也進入了天花板,在雙天花板的影響之下,營收、利潤,各方面處于下調是必然的。(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