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了《關于核準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核準信達證券公開發行不超過32430萬股新股,較此前招股書披露的不超過97290萬股新股有所縮減。
在信達證券獲IPO批復前,首創證券于2022年11月10日獲批。因此,信達證券有望成為第43家上市券商,以及繼東興證券(601198.SH)之后的第二家AMC系上市券商。
信達證券于2020年12月31日首次向上交所披露招股書,距離拿到IPO批文歷時兩年。此前公司曾因合規管理、內部控制上存在較大缺陷被出具責令改正措施。此外,在為遼寧振隆特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隆特產)提供保薦業務時,信達證券還因存在相關違法事實遭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
經紀業務高度集中
報告期(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信達證券從事的業務主要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代銷金融產品;證券投資基金銷售以及證券公司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等。

2019年至2021年,信達證券收入分別為22.23億元、31.62億元、38.0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6億元、8.56億元、12.12億元。
截至2022年上半年,信達證券收入17.85億元,在券商中排34名,在上市券商中排第27名,低于山西證券(002500.SZ)19.57億元收入,高于東興證券(SH601198)17.83億元收入;信達證券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為5.13億元,在券商中排第30名,在上市券商中排第24名,低于中銀證券(601696.SH)5.19億元凈利潤,高于長城證券(002939.SZ)4.48億元凈利潤。
證券經紀業務對公司整體業績具有重要影響,報告期各期,信達證券經紀業務分部收入分別為13.37億元、16.39億元、16.85億元和7.55億元,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13%、51.84%、44.29%和42.27%。
據悉,2019年至2021年,公司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分別為0.67%、0.61%和0.60%,全行業中排名分別為第37名、第38名和第39名,不斷下滑。
據招股書披露,信達證券經紀業務在遼寧轄區市場份額排名行業第一,且經紀業務收入貢獻占比在信達證券各區域中最高。
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和信用交易業務。報告期各期,公司在遼寧地區(含大連)所有分支機構的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分別為2.12億元、2.76億元、2.71億元和1.10億元,占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1.03%、41.17%、41.49%和42.05%,遼寧地區貢獻占比穩定在41%左右。
此外,信達證券在廣東、北京地區的經紀業務收入貢獻占比同樣較大,均超過10%。
涉3起行政處罰、5起監管措施
拿到IPO批文前,證監會反饋意見還提到了信達證券曾經存在的多起行政處罰和監管措施。信達證券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能否保證經營合規性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
據悉,2019年以來,信達證券及分支機構、子公司曾受到國家有關行政機關、監管部門2起行政處罰,具體為:
2019年3月22日,信達證券福州五四路證券營業部因未按規定識別客戶身份、未調整客戶風險等級被處以48萬元罰款;2020年4月29日,公司在檢查期限內(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存在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的違法行為,處以280萬元罰款,并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處以8.1萬元罰款。
此外,2019年以來公司還受到5起監管措施,其中4起監管措施的出具時間均系2022年。
2022年1月,信達證券因2014年-2015年期間違反投資者適當性要求,違規銷售金融產品被安徽證監局出具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2022年4月,公司在開展ABS業務過程中未建立有效的約束制衡機制,ABS業務開展環節違規,風險管理缺位,存在部分ABS項目存續期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問題;同時因合規檢查和利益沖突審查不規范被北京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同期,信達證券阜新解放大街證券營業部原工作人員因存在替客戶辦理交易、電話回訪客戶中反映理財經理承諾收益的違規線索,未及時核查處理被遼寧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6月2日,信達證券被中國證監會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原因系存在以下行為:
一是未完成香港控股平臺的設立;二是返程參股公司建信國貿(廈門)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未完成清理;三是未按照《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境外辦法》)的規定修改境外子公司的公司章程。
據悉,《境外辦法》給予了長達3年的整改時限,但信達證券在整改時限內工作進展緩慢,對相關監管承諾事項的作出和執行較為隨意,對監管相關規定的落實明顯不夠到位。
此外,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2016年,信達證券曾經為遼寧振隆特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隆特產)IPO的保薦機構,卻存在未能發現振隆特產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的情況;未能發現振隆特產招股書虛假披露主營業務相關的工藝流程、生產模式等情況;未對會計師存貨盤點工作的合理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審慎核查和獨立判斷,進而未能發現振隆特產賬實不符、虛增存貨、虛增利潤的情況。
據此,證監會認定信達證券在核查過程中未勤勉盡責,依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采取沒收信達證券業務收入160萬元,并處以320萬元罰款。對振隆特產IPO簽字保薦代表人尋源、李文濤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
多家中小券商同臺競技
截至目前,已有41家券商登陸資本市場。國內證券公司業務同質化較為嚴重,對傳統業務依賴性較強,業務品種和目標客戶群比較類似,行業整體競爭日趨激烈。在發展過程中,已有多家證券公司通過發行上市、增資擴股、兼并收購等方式迅速擴大資本規模、提升競爭實力。

除信達證券外,首創證券于2022年11月10日獲得IPO批復,2022年2月24日東莞證券通過了IPO發審會。除此之外,財信證券、華寶證券、開源證券、渤海證券、萬聯證券等中小券商也意圖登陸資本市場。
但上市之路并非都一帆風順,目前東莞證券仍未獲得批復。證監會顯示,東莞證券此前存在受托管理債券募集資金未用于核準用途等問題被出具警示函。同時,東莞證券作為珠海天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發行上市保薦機構,在該項目中存在質控負責人同時擔任保薦代表人,在相關流程中未嚴格落實回避要求的情形,內控管理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陷,被采取責令改正措施。
萬聯證券曾于2019年7月遞交招股書,但2020年10月,時任公司的董事長李舫金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隨后多名高管離職,公司也于今年3月撤回A股發行申請。其余幾家財信證券、華寶證券、開源證券、渤海證券等仍在排隊中。
信達證券雖已獲批上市,但也面臨著業績下滑的風險。
公司表示,一方面2022年1-9月市場交易量同比有所下滑且傭金率下滑,信用業務市場融資融券余額下滑,公司預計全年經濟業務及信用業務收入有所下降;同時基于1-9月已實現收入及在手項目,預計公司投行業務收入也有所下降;另2022年以來市場波動較大,全行業證券投資業務收入出現大幅下滑,公司投資業務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預計全年收益有所下降。
綜上所述,信達證券預計2022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長-7.97%至7.80%,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74%至7.9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98%至7.81%,2022年業績預計較2021年將有所下滑。
聯合資信發布的《證券公司行業季度觀察》顯示,2022年上半年,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和信用業務收入同比穩定,資管業務收入同比小幅下滑,證券公司的證券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滑并明顯拖累證券公司業績表現,但經營風險可控,整體信用水平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