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深度】沖上熱搜的達州:感染峰值或已過去,如何扛過十日?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深度】沖上熱搜的達州:感染峰值或已過去,如何扛過十日?

從疫情爆發到高峰,再從峰值回落,達州經歷了什么?界面新聞采訪了十多位一線醫生、防疫指揮部工作人員和達州市民,以期復盤達州應對此輪疫情期間的得與失。

達州市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趙孟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12月9日,一張十多人“聚集輸液”的照片將四川省達州市推上網絡熱搜。僅僅12天后,達州市衛健委一位人士表示,“(疫情高峰)差不多已經過去了。”

由于不再統計和通報感染人數,達州市衛健委并不掌握具體感染數據,而據多位醫護人員親身感受,此輪疫情就診人數從爆發到高峰開始下降,大概經歷了十天左右。官方判斷,峰值過去后,達州市正在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一個默默無聞的西部三線城市,從疫情爆發到高峰,再從峰值回落,十余天里經歷了什么?界面新聞采訪了十多位一線醫生、防疫指揮部工作人員和達州市民,以期復盤達州應對此輪疫情期間的得與失:

加大藥品供應,減少市民對新冠病毒的恐慌,是緩解基層醫療資源擠兌的兩項重要工作。而在防重癥方面,基層醫療系統面臨的一些政策制約亟待優化。

為什么是達州?

“新十條”出臺后,網絡上出現了各種版本對疫情感染峰值的預測模型,但沒有一個模型預測了達州的感染會如此快速地到來。

達州市常住人口為589.5萬,在四川各市州排名第三。根據“七普”數據,達州市60歲以上人口占比22.36%,65歲以上占比17.96%,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從地理位置上看,達州地處川東北,距離成都470多公里,并沒有在交通動脈西城(西寧與成都)高速鐵路上。與省會城市成都互動并不算密集的達州,為何搶先迎來感染高峰?

諸多跡象顯示,在“新十條”出臺之前,達州的疫情或已開始傳播。

公開信息顯示,11月下旬開始,達州市陸續對轄區內近30個街道和社區進行了臨時封控,并在封控區開展核酸檢測。達州前媒體人胡波向界面新聞介紹,在他的印象中,這次封控涉及人口應該是疫情發生以來達州市最多的一次。此外,市民去一些公共場所和政府機構辦事,也被要求提供72小時核酸證明。那段時間,“到處都是排隊做核酸的人”。

多位達州市民介紹,從11月下旬開始,他們采集核酸樣本后,遲遲沒有出結果。“開始是混采沒結果,后來就單采,但也不出結果”,胡波說,由于出去辦事需要核酸證明,許多人只能一次多找幾個地方采樣。

“只有天天去排隊繼續采樣。”胡波認為,核酸結果未出加大了聚集的風險。而封控后一些學校將孩子放回家,又可能拉長了傳播鏈條。

界面新聞注意到,“達州發布”微信公眾號11月推送的多篇有關疫情的文章后面,有不少市民留言表示,自己被采樣后核酸報告未出,有些此類留言還被頻繁地點贊置頂。此外,也有市民留言稱,看到許多學生排隊數小時做核酸,聚集風險很大,建議學校設置專門的采集點。

對于檢測結果遲遲未出的原因,達州官方并未通報。界面新聞致電達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解釋,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核酸采集樣本太大,另一方面可能是核酸樣本“存在異常”。為何存在異常就不顯示結果?對方不置可否。

根據四川省衛健委通報數據,從11月15日到當月底,達州市每日新增感染者多為個位數,最多一天也只有25例,且全部為無癥狀感染者。

胡波介紹,由于當時去大醫院就診需要核酸陰性證明,而核酸結果又遲遲未出,一些癥狀較輕的人只能選擇到社區醫院、診所就診,或者居家等待康復。

高峰如何扛過?

11月28日,達州市宣布此前封控的絕大部分區域解封,同時減少了核酸檢測的覆蓋面。11月30日,達州通報新增10例無癥狀感染者。但當日達州市應對新冠疫情緊急指揮部發布《致全市人民的公開信》,稱“疫情尚未遠去,戰斗仍在繼續。當前,我市疫情呈現傳播范圍廣、傳播鏈條多、傳播速度快,疫情波及面擴大的嚴峻復雜態勢。”

12月7日,國家發布“新十條”,防疫工作進入新階段。界面新聞采訪的多家達州市級醫院、基層衛生院和診所均表示,“新十條”發布后第二天,當地就迎來就診高潮。

發熱門診首當其中。平時,二級以下醫院的發熱門診在醫院屬于"冷門科室",大部分只配有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有需要時就臨時從別的科室抽調人員。而此時,發熱門診迎來了數倍于平時的就診量。

達川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平時只有兩名醫生,一名醫生接診成人,一名醫生接診兒童。此輪疫情感染爆發后,醫院不得不從其他科室調配兩名醫生和一名護士。但醫生人數增加一倍的同時,就診人數卻翻了3倍。平時該院發熱門診每天接診100人左右,但此次高峰期每天接診人數達300多人。

胡波告訴界面新聞,大約12月10日前后,他們“一家四口都陽了”,但他事先對信息掌握比較充分,家里也有一些藥物,并不覺得緊張。不過他覺得大人的反應比較強烈,而他10歲的大孩和5歲的二孩癥狀均很輕微,“老大一點癥狀都沒有,老二也只是低燒,很快就退了。”

達州市官方也開展了緊急應對。12月10日,“達州發布”公眾號發布一則名為《發熱門診24小時提供服務!達州深夜發布最新就醫提醒》的消息,但該消息未公布發熱門診的具體信息。有網友在文末評論詢問,公眾號編輯回復,“稍(后)小布會推送相關消息”。當日下午,達州市公布第一批發熱門診信息,包括地址和聯系電話。12月14日,官方又公布了第二批發熱門診信息。

達州南方醫院發熱門診的醫生均是從別的科室抽調而來。該院婦科醫生徐紅告訴界面新聞,高峰期該院抽調了三位醫生,分三個班次24小時不休息接診,工作強度很大。由于該院醫生本來緊缺,抽調到發熱門診后,導致別的科室醫生更加緊缺。

而比人手緊缺更棘手的,是醫生感染和藥物短缺。徐紅稱,她在高峰期到來沒多久也出現發燒、頭疼等癥狀,無法堅持,只能請假休息,當時疾控中心也要求醫生出現癥狀后需居家治療。但科室運轉出現困難,她只能在休息兩天后帶病上崗。當地疾控中心和衛健委獲知情況后,也默許了這一行為。徐紅稱,沒過幾天,婦科幾乎“全軍覆沒”,帶病上崗已成常態。

高峰期那幾天,排隊買藥成了達州街面上的主要聚集點。“要么在家發燒,要么買好藥在家等發燒。”胡波稱,很多機構僅僅留守一兩個值班人員,大街上能看到人的地方通常是藥店,往往排隊幾十米。"但像布洛芬之類的藥物很快被搶購一空。"

相比醫院,基層衛生院和診所的的情況更為特別。12月9日前后,一張10多人聚集在診所一邊輸液,一邊玩手機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引發公眾對達州疫情的高度關注。由于可能引發聚集傳染,達州市衛生部門很快發出通知,禁止診所為患者打針和輸液,但這引發了新的問題。

“一些病人燒到40℃,來到診所卻不給輸液,態度都很激動。”通川區一家診所的醫生劉曉旺告訴界面新聞,縱然如此,診所儲備的藥物很快耗盡,12月9日那天,僅通川區就有30多家診所因缺乏藥物而停診,這迫使衛生部門不得不取消了上述“禁令”。

12月11日,達州市疾控中心回應稱,連花清瘟、布洛芬、抗原試劑盒等藥物短期內全國需求大增、供不應求,缺貨現象嚴重,但其他對新冠病毒治療功效的藥品市場供貨充足。現全市各藥業公司、連鎖企業正在想方設法到藥品生產廠家進行采購,各單位都制定了保供應急預案,充分調集上下游供應鏈,對銷售數據實時監控,采取各種辦法盡力滿足群眾需要。

12月12日,達州市委書記邵革軍調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和藥品保供穩價工作,強調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邵革軍先后來到通川區蓮湖廣場便民診所、達川區楊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地走訪調研診所運行。

即便如此,突然到來的發病高峰還是讓基層醫療機構難以應對。界面新聞采訪發現,達州多家二級和二級以上醫護人員表示,目前醫院藥物尚有保障,但基層衛生院和診所的處境則比較艱難。

“缺藥,缺人,但最缺的還是藥。”通川區下轄一家衛生院醫生唐浩記得,該院從12月14日開始,就耗盡了退燒類藥物,緊急聯系藥廠采購后,但截至12月19日,仍未到貨。

經驗與啟示

慶幸的是,感染高峰很快度過,當地就診人數很快出現下降。十多名醫生和達州市衛健部門人士均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疫情已經“基本上過去了”,達州正恢復到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12月19日,達川區防疫指揮部一位工作人稱,“我們已經‘陽’過了,現在開始上班了。本身就是個感冒,也沒啥問題。”他讀小學的兒子也被感染,但兩天后就沒有了癥狀。

上周四(12月15日),胡波的孩子已經回到學校上課,“班里孩子都陽過了。”他自己僅有一些輕微的鼻塞,其余癥狀也已經消失,已經恢復上班。

達州市下轄大竹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一位醫生告訴界面新聞,最近她明顯感覺就診人數已大幅下降,但峰值是否過去不太確定,不過他覺察到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正在消失,這也有效減輕醫療系統的負荷。

該醫生一個朋友的孩子也檢測出抗原陽性,但并沒有來看醫生,而是選擇居家治療。另一位在達州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上班的達州市民,近期所在部門300多人中幾乎均“陽過了”,“他們開玩笑說復工了準備開慶祝會。”

一線醫護人員反映,此輪感染高峰之所以很快過去,一方面是由奧密克戎病毒本身的傳播特性決定,“傳播速度越快,高峰過去的就越快”;另一方,市民經歷此輪感染后,對疾病的了解更加全面,“有些人知道不會有事,自主選擇居家治療,不來醫院了。”

劉曉旺的印象中,從12月16日開始,診所就診人數開始下降。高峰期他曾一天接診200多人,相當于平時是4-5倍,但后來一天只接診100多人,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未來,隨著春節人口流動,農村可能迎來新一波感染高峰。劉曉旺對此很憂慮。他所在的鄉有近3萬人,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在家中留守。該鄉有兩家衛生院,人手本來就緊張,而且采購的藥物至今未到貨,如果疫情再襲,壓力極大。

近期,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各地開始招聘近五年來退休醫務人員重新返崗,充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在劉曉旺看來,這可能解決部分人手問題,但仍存在一些政策掣肘需要打通。

比如,有一些藥物明確了使用權限,因醫院級別和醫生級別不同,他們的處方權也不同,這導致基層衛生院和診所在救治病人時面臨束縛,"而這些藥物對于救治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防重癥至關重要。"

劉曉旺表示,“很多病我們看得到,但不能用藥”。他舉例說,一種名為“血栓通”的藥物主要用于改善心腦供血,按照當地衛生系統規定是不允許衛生院醫生使用的,如果使用將面臨嚴厲處罰,但農村地區不少老年人都患有此類疾病,一旦感染可能引發基礎病加劇,這種矛盾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案。

對于衛生院返聘回來的退休醫生,類似困境更為凸顯。劉曉旺告訴界面詢問,該院已經將一位經驗豐富的退休醫生返聘回來,這位醫生雖擁有幾十年臨床經驗,但學歷較低,導致職稱一直沒評上。而按照他目前的職稱,能使用的藥物非常有限。從衛生院退休的醫生,普遍面臨職稱低無法開藥這一困境。

“缺醫生我們還可以辛苦點,但沒有藥物,有藥物不能用無法解決。”他說。

(文中人物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深度】沖上熱搜的達州:感染峰值或已過去,如何扛過十日?

從疫情爆發到高峰,再從峰值回落,達州經歷了什么?界面新聞采訪了十多位一線醫生、防疫指揮部工作人員和達州市民,以期復盤達州應對此輪疫情期間的得與失。

達州市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趙孟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12月9日,一張十多人“聚集輸液”的照片將四川省達州市推上網絡熱搜。僅僅12天后,達州市衛健委一位人士表示,“(疫情高峰)差不多已經過去了。”

由于不再統計和通報感染人數,達州市衛健委并不掌握具體感染數據,而據多位醫護人員親身感受,此輪疫情就診人數從爆發到高峰開始下降,大概經歷了十天左右。官方判斷,峰值過去后,達州市正在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一個默默無聞的西部三線城市,從疫情爆發到高峰,再從峰值回落,十余天里經歷了什么?界面新聞采訪了十多位一線醫生、防疫指揮部工作人員和達州市民,以期復盤達州應對此輪疫情期間的得與失:

加大藥品供應,減少市民對新冠病毒的恐慌,是緩解基層醫療資源擠兌的兩項重要工作。而在防重癥方面,基層醫療系統面臨的一些政策制約亟待優化。

為什么是達州?

“新十條”出臺后,網絡上出現了各種版本對疫情感染峰值的預測模型,但沒有一個模型預測了達州的感染會如此快速地到來。

達州市常住人口為589.5萬,在四川各市州排名第三。根據“七普”數據,達州市60歲以上人口占比22.36%,65歲以上占比17.96%,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從地理位置上看,達州地處川東北,距離成都470多公里,并沒有在交通動脈西城(西寧與成都)高速鐵路上。與省會城市成都互動并不算密集的達州,為何搶先迎來感染高峰?

諸多跡象顯示,在“新十條”出臺之前,達州的疫情或已開始傳播。

公開信息顯示,11月下旬開始,達州市陸續對轄區內近30個街道和社區進行了臨時封控,并在封控區開展核酸檢測。達州前媒體人胡波向界面新聞介紹,在他的印象中,這次封控涉及人口應該是疫情發生以來達州市最多的一次。此外,市民去一些公共場所和政府機構辦事,也被要求提供72小時核酸證明。那段時間,“到處都是排隊做核酸的人”。

多位達州市民介紹,從11月下旬開始,他們采集核酸樣本后,遲遲沒有出結果。“開始是混采沒結果,后來就單采,但也不出結果”,胡波說,由于出去辦事需要核酸證明,許多人只能一次多找幾個地方采樣。

“只有天天去排隊繼續采樣。”胡波認為,核酸結果未出加大了聚集的風險。而封控后一些學校將孩子放回家,又可能拉長了傳播鏈條。

界面新聞注意到,“達州發布”微信公眾號11月推送的多篇有關疫情的文章后面,有不少市民留言表示,自己被采樣后核酸報告未出,有些此類留言還被頻繁地點贊置頂。此外,也有市民留言稱,看到許多學生排隊數小時做核酸,聚集風險很大,建議學校設置專門的采集點。

對于檢測結果遲遲未出的原因,達州官方并未通報。界面新聞致電達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解釋,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核酸采集樣本太大,另一方面可能是核酸樣本“存在異常”。為何存在異常就不顯示結果?對方不置可否。

根據四川省衛健委通報數據,從11月15日到當月底,達州市每日新增感染者多為個位數,最多一天也只有25例,且全部為無癥狀感染者。

胡波介紹,由于當時去大醫院就診需要核酸陰性證明,而核酸結果又遲遲未出,一些癥狀較輕的人只能選擇到社區醫院、診所就診,或者居家等待康復。

高峰如何扛過?

11月28日,達州市宣布此前封控的絕大部分區域解封,同時減少了核酸檢測的覆蓋面。11月30日,達州通報新增10例無癥狀感染者。但當日達州市應對新冠疫情緊急指揮部發布《致全市人民的公開信》,稱“疫情尚未遠去,戰斗仍在繼續。當前,我市疫情呈現傳播范圍廣、傳播鏈條多、傳播速度快,疫情波及面擴大的嚴峻復雜態勢。”

12月7日,國家發布“新十條”,防疫工作進入新階段。界面新聞采訪的多家達州市級醫院、基層衛生院和診所均表示,“新十條”發布后第二天,當地就迎來就診高潮。

發熱門診首當其中。平時,二級以下醫院的發熱門診在醫院屬于"冷門科室",大部分只配有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有需要時就臨時從別的科室抽調人員。而此時,發熱門診迎來了數倍于平時的就診量。

達川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平時只有兩名醫生,一名醫生接診成人,一名醫生接診兒童。此輪疫情感染爆發后,醫院不得不從其他科室調配兩名醫生和一名護士。但醫生人數增加一倍的同時,就診人數卻翻了3倍。平時該院發熱門診每天接診100人左右,但此次高峰期每天接診人數達300多人。

胡波告訴界面新聞,大約12月10日前后,他們“一家四口都陽了”,但他事先對信息掌握比較充分,家里也有一些藥物,并不覺得緊張。不過他覺得大人的反應比較強烈,而他10歲的大孩和5歲的二孩癥狀均很輕微,“老大一點癥狀都沒有,老二也只是低燒,很快就退了。”

達州市官方也開展了緊急應對。12月10日,“達州發布”公眾號發布一則名為《發熱門診24小時提供服務!達州深夜發布最新就醫提醒》的消息,但該消息未公布發熱門診的具體信息。有網友在文末評論詢問,公眾號編輯回復,“稍(后)小布會推送相關消息”。當日下午,達州市公布第一批發熱門診信息,包括地址和聯系電話。12月14日,官方又公布了第二批發熱門診信息。

達州南方醫院發熱門診的醫生均是從別的科室抽調而來。該院婦科醫生徐紅告訴界面新聞,高峰期該院抽調了三位醫生,分三個班次24小時不休息接診,工作強度很大。由于該院醫生本來緊缺,抽調到發熱門診后,導致別的科室醫生更加緊缺。

而比人手緊缺更棘手的,是醫生感染和藥物短缺。徐紅稱,她在高峰期到來沒多久也出現發燒、頭疼等癥狀,無法堅持,只能請假休息,當時疾控中心也要求醫生出現癥狀后需居家治療。但科室運轉出現困難,她只能在休息兩天后帶病上崗。當地疾控中心和衛健委獲知情況后,也默許了這一行為。徐紅稱,沒過幾天,婦科幾乎“全軍覆沒”,帶病上崗已成常態。

高峰期那幾天,排隊買藥成了達州街面上的主要聚集點。“要么在家發燒,要么買好藥在家等發燒。”胡波稱,很多機構僅僅留守一兩個值班人員,大街上能看到人的地方通常是藥店,往往排隊幾十米。"但像布洛芬之類的藥物很快被搶購一空。"

相比醫院,基層衛生院和診所的的情況更為特別。12月9日前后,一張10多人聚集在診所一邊輸液,一邊玩手機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引發公眾對達州疫情的高度關注。由于可能引發聚集傳染,達州市衛生部門很快發出通知,禁止診所為患者打針和輸液,但這引發了新的問題。

“一些病人燒到40℃,來到診所卻不給輸液,態度都很激動。”通川區一家診所的醫生劉曉旺告訴界面新聞,縱然如此,診所儲備的藥物很快耗盡,12月9日那天,僅通川區就有30多家診所因缺乏藥物而停診,這迫使衛生部門不得不取消了上述“禁令”。

12月11日,達州市疾控中心回應稱,連花清瘟、布洛芬、抗原試劑盒等藥物短期內全國需求大增、供不應求,缺貨現象嚴重,但其他對新冠病毒治療功效的藥品市場供貨充足。現全市各藥業公司、連鎖企業正在想方設法到藥品生產廠家進行采購,各單位都制定了保供應急預案,充分調集上下游供應鏈,對銷售數據實時監控,采取各種辦法盡力滿足群眾需要。

12月12日,達州市委書記邵革軍調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和藥品保供穩價工作,強調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邵革軍先后來到通川區蓮湖廣場便民診所、達川區楊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地走訪調研診所運行。

即便如此,突然到來的發病高峰還是讓基層醫療機構難以應對。界面新聞采訪發現,達州多家二級和二級以上醫護人員表示,目前醫院藥物尚有保障,但基層衛生院和診所的處境則比較艱難。

“缺藥,缺人,但最缺的還是藥。”通川區下轄一家衛生院醫生唐浩記得,該院從12月14日開始,就耗盡了退燒類藥物,緊急聯系藥廠采購后,但截至12月19日,仍未到貨。

經驗與啟示

慶幸的是,感染高峰很快度過,當地就診人數很快出現下降。十多名醫生和達州市衛健部門人士均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疫情已經“基本上過去了”,達州正恢復到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12月19日,達川區防疫指揮部一位工作人稱,“我們已經‘陽’過了,現在開始上班了。本身就是個感冒,也沒啥問題。”他讀小學的兒子也被感染,但兩天后就沒有了癥狀。

上周四(12月15日),胡波的孩子已經回到學校上課,“班里孩子都陽過了。”他自己僅有一些輕微的鼻塞,其余癥狀也已經消失,已經恢復上班。

達州市下轄大竹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一位醫生告訴界面新聞,最近她明顯感覺就診人數已大幅下降,但峰值是否過去不太確定,不過他覺察到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正在消失,這也有效減輕醫療系統的負荷。

該醫生一個朋友的孩子也檢測出抗原陽性,但并沒有來看醫生,而是選擇居家治療。另一位在達州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上班的達州市民,近期所在部門300多人中幾乎均“陽過了”,“他們開玩笑說復工了準備開慶祝會。”

一線醫護人員反映,此輪感染高峰之所以很快過去,一方面是由奧密克戎病毒本身的傳播特性決定,“傳播速度越快,高峰過去的就越快”;另一方,市民經歷此輪感染后,對疾病的了解更加全面,“有些人知道不會有事,自主選擇居家治療,不來醫院了。”

劉曉旺的印象中,從12月16日開始,診所就診人數開始下降。高峰期他曾一天接診200多人,相當于平時是4-5倍,但后來一天只接診100多人,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未來,隨著春節人口流動,農村可能迎來新一波感染高峰。劉曉旺對此很憂慮。他所在的鄉有近3萬人,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在家中留守。該鄉有兩家衛生院,人手本來就緊張,而且采購的藥物至今未到貨,如果疫情再襲,壓力極大。

近期,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各地開始招聘近五年來退休醫務人員重新返崗,充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在劉曉旺看來,這可能解決部分人手問題,但仍存在一些政策掣肘需要打通。

比如,有一些藥物明確了使用權限,因醫院級別和醫生級別不同,他們的處方權也不同,這導致基層衛生院和診所在救治病人時面臨束縛,"而這些藥物對于救治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防重癥至關重要。"

劉曉旺表示,“很多病我們看得到,但不能用藥”。他舉例說,一種名為“血栓通”的藥物主要用于改善心腦供血,按照當地衛生系統規定是不允許衛生院醫生使用的,如果使用將面臨嚴厲處罰,但農村地區不少老年人都患有此類疾病,一旦感染可能引發基礎病加劇,這種矛盾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案。

對于衛生院返聘回來的退休醫生,類似困境更為凸顯。劉曉旺告訴界面詢問,該院已經將一位經驗豐富的退休醫生返聘回來,這位醫生雖擁有幾十年臨床經驗,但學歷較低,導致職稱一直沒評上。而按照他目前的職稱,能使用的藥物非常有限。從衛生院退休的醫生,普遍面臨職稱低無法開藥這一困境。

“缺醫生我們還可以辛苦點,但沒有藥物,有藥物不能用無法解決。”他說。

(文中人物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育儿| 临沧市| 宜川县| 博野县| 平果县| 鸡泽县| 佳木斯市| 永兴县| 韩城市| 太和县| 团风县| 雅安市| 普安县| 六枝特区| 临沭县| 盐亭县| 苗栗县| 东乡县| 沁水县| 大兴区| 五家渠市| 崇州市| 平陆县| 文山县| 行唐县| 新宾| 襄汾县| 阿拉善右旗| 稻城县| 彝良县| 通州区| 新竹县| 望江县| 徐闻县| 泸州市| 西宁市| 宣化县| 莎车县| 嘉定区|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