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日前,劉耕宏夫婦二人來到卡塔爾,除了現場觀賽可克羅地亞和摩洛哥的季軍賽,也參與了一些節目錄制,其中就包括試開全地形賽車。
沒想到,起步風風火火的劉畊宏在準備在一燈桿處轉彎時,可能是入彎速度過大,不僅沒拐過來,直接車身側翻。
不過,2022年劉畊宏用在線健身讓大眾吃上的這一劑“布諾芬”,卻沒能治療好健身行業自己的新冠。
回顧2022年,受疫情波及的健身行業雖不得已被頻繁關停,但轉戰線上卻為其打開直播新賽道。
疫情以來,居家健身漸成潮流,實體健身房也紛紛轉型,積極“觸網”線上授課,線上健身體驗不斷優化,逐漸成為實體店的輔助手段。
2022年,“在線健身”“云賽事”“線上馬拉松” 等成為網絡上爆火的熱搜詞,社交平臺上經常能看到分享精美紀念獎牌,刮起了一陣全民健身熱潮。
各地也在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線上活動,“線上跳繩挑戰賽”“云上健步走”“馬拉松線上賽”層出不窮。
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累計參賽人數突破1600萬,全網曝光量超56.2億次 ,成為線上活動的樣板和標桿。
今年4月份,“劉畊宏”這個名字屢次登上熱搜,他的直播間數據更是讓很多健身博主望塵莫及。
據易觀分析,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1-4月,抖音運動健身視頻累計條數同比增長159%,創作者數量同比增長78%;點淘健身相關短視頻內容數量同比2021年則增長2.65倍,視頻時長增長2.36倍。
與此同時,線下健身房的窘迫則肉眼可見。
據灼識咨詢相關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上海及北京的線下健身房平均關閉三個月及超過一個月。
而后疫情時代的2023年即將到來,你會在哪健身?
藍鯨財經王雅迪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線上線下,健身都遇到了自己的瓶頸,和疫情無關,吃劉畊宏”布諾芬“沒用,都是模式惹的禍。
2022年受疫情影響,健身直播備受追捧,不少線下健身房也轉型線上,但除了劉畊宏再沒有出現現象級主播,而諸如keep、超級猩猩等這些互聯網健身平臺也并沒真能趁勢崛起,就很能說明問題。
一個話題點滿滿且健身內容頗為“有趣”的現象級健身主播,確實可遇不可求.
但對于互聯網健身平臺而言,健身主播是他們耕耘多年,卻最終爆點反而出現在抖音之上的一份尷尬。
只是把健身房平移到線上,讓主播帶領做健身操或簡單器械,過于關注某些細分領域如減脂、美臀,同時又只是銷售一些健身相關產品,導致了整個格局不大,沒有從健身走向大健康,也缺少全民參與的熱度。
因此,從健身愛好者這個小維度破圈,進入全民健身乃至大健康領域,用線上的長尾來聚合用戶、引領潮流,而不只是復制傳統健身內容,才是關鍵。
換言之,在線健身,在疫情期間確實有一部分健身房用戶做了無奈選擇、也會在政策調整后回歸健身房。
但它最大的效果是對普通用戶完成了第一次孵化,形成了實際破圈的效果,并突破了過去帶貨場景只是健身產品的局限,后續會有一個平穩沉淀期,然后繼續破圈。
線下健身房也有同樣的困擾。
線下健身房有一定固有客源,但最大的問題依然是用教練和專業器械來留住一批長期健身的硬核粉,且線下健身房的輻射面小、內容同質化高,缺少刺激更多用戶形成消費欲望的引爆點。
總體來說,疫情三年對健身市場帶來的最大影響并非讓健身行業本身出現了多少變化,而是潛在消費者心態的變化,即:
疫情催化了普通消費者對于健康的訴求,也就形成了對隨時隨地都可健身的癢點需求,但還沒形成痛點,對于這部分增量用戶需求的垂直細分和科學化健身管理,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