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華夏能源網獲悉,12月19日,有員工爆料小米預計裁員6000人左右,此次裁員除了小米正式員工之外,還包括大量的應屆生,也有應屆生稱處于試用期就被小米公司裁員。
此外還有一名小米員工反映,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均有涉及,但部門之間裁員力度不盡相同。其中,中國區個別部門裁員比例高達75%,互聯網部也有團隊裁員40%。該輪裁員整體力度暫未明確,據估算裁員比例大概為15%到18%之間。
這次的裁員,或許是小米公司最大的一次裁員潮,裁員的目的,據稱是All in造車,要為造車讓路。
三季度業績承壓
關于賠償方面,有媒體報道,從小米多個部門員工處了解到,小米近期開啟的一輪裁員補償方案為N+2。
有小米內部人士透露,年底裁員的事情確實有,也履行了合法合規的流程,補償政策也確實是N+2,而且還有未休完的法定年假雙倍金額折算。但目前媒體報道的信息不準確。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小米裁員與其三季度業績疲軟有很大關系,小米智能手機基本盤快撐不住了。
今年以來,由于全球手機市場的疲軟,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實現收入2139.97億元,同比下滑11.8%。經調整凈利潤70.57億元,同比下滑59.8%。
從凈利潤來看,小米前三個季度經調整后利潤為28.6億元、20.8億元、21.2億元,與2021年單季五六十億元水平相去甚遠,分別同比下降52.9%、67.1%、59.1%。
小米各個業務板塊均處于下滑狀態,財報顯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25億元,同比下滑11.1%;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191億元,同比下滑9%;互聯網服務收入71億元,同比下滑3.7%;其他收入18億元,同比減少6.6%。
現在小米正在尋找“降本增效”的途徑,裁員就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一招。
這一點,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三季度財報會議上已有言在先:“降本增效是我們從今年年初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我們現在在做進一步的規劃,怎么樣提高我們的人效,降低我們的成本。為了明年整個業績的提升,我們會持續開展降本增效的工作。”
小米造車不達預期
雷軍原本的計劃,是通過小米主業產生的資金,為其造車業務源源不斷地“輸血”,但當主業出現大幅下滑之后,小米現在的處境不妙,也為其此前大張旗鼓的造車計劃蒙上一層陰影。
如今來看,小米業績承壓后,選擇裁員來節省資金投入,更多的是為了全身心的投入小米造車中。換句話說,在業績下行的不確定當下,小米對于其他支出會有所調整,甚至可能會對其他業務產生一定影響,但也要實現“節流”讓“造車先行”。
要知道一開始,2020年底的時候,小米賬上現金流有1080億元,雷軍還表示造車“虧得起”,未來10年要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但到現在,小米宣布造車已逾600天,按照小米汽車2024年上半年量產下線的計劃,也已經走入中局,卻沒有掀起什么水花。
從目前的投入來看,在今年前三個季度,小米的研發分別是4.25億元和6.11億元、8.3億元。2022年小米在造車方面的支出為18.65億元。這僅相當于雷軍口中“首期投資100億”的20%。
此外,至少有兩位小米汽車內部人士確認,小米汽車的開發項目進度不如預期,最終可能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一位高級別員工說,小米汽車的第一臺車大部分定型,細節還會微調。不過即使如此,實際的項目進度沒有達到預期。
包括離職員工在內,不少小米汽車的員工對第一款產品缺乏信心,主要原因是前期的自動駕駛測試效果不佳?!霸诎l布的自動駕駛測試視頻中,我們很少可以看到一鏡到底,很多都是經過剪輯拼接的,這也是研發進度的一個真實體現?!币晃粊碜匝邪l體系的員工說。
更令他們擔憂的是,這些拼接的內容可能與2024年量產時相差無幾,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米汽車的量產車型在自動駕駛上明顯缺乏競爭力。
而小米汽車如果要想在2024年順利投產,剩下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