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2012年的那個夏天,音樂綜藝《中國好聲音》火了,其背后的制作方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也自此聲名鵲起。
曾有媒體統計了2005年-2016年中國綜藝節目收視率排行榜,《中國好聲音》前四季均進入前十;其中,2015年的第四季位列亞軍,第一到第三季分別排在第7、第4和第8名。
十年過去,燦星文化發展成星空華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空華文”),手握《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猜猜猜》《這!就是街舞》等一眾知名綜藝IP,正奔赴港交所IPO。
星空華文12月15日早間在港交所公告,擬于2022年12月15日-12月20日招股,擬全球發售1473.16萬股,其中香港發售占10%,國際發售占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發售價將不超過每股發售股份32.50港元,且目前預期不低于每股25.50港元。預期股份將于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上午9時正于香港聯交所開始買賣。
2014年,巔峰期的燦星提出上市規劃,跟隨母公司星空傳媒赴港上市,夢響強音在A股上市。但是,由于星空傳媒股權生變,華人文化產業基金不得不擱置了這一計劃。
之后,燦星文化開啟分拆上市,阿里巴巴、騰訊先后入股,田明等管理層的持股比例也不斷擴大。發起IPO之前,公司還吸納了夢響強音、星空國際這兩家公司。
2019年,燦星文化首次披露IPO招股書,劍指深交所創業板。苦等兩年,5次預披露更新,終于在2021年2月迎來首發上會,卻罕見性地遭遇了否決——這應該是近幾年創業板最曲折的擬上市項目之一。
一波三折之后,星空華文終于迎來了IPO,只是好聲音已經不再。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星空華文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07億元、15.60億元、11.2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8億元、-2780萬元、-3.52億元,營收、凈利潤呈雙降趨勢。
與此同時,作為星空華文的王牌IP,《中國好聲音》系列節目、“蒙面”系列節目均進入了增長疲乏階段。
資料顯示,巔峰時期,《中國好聲音》一年能給公司帶來十幾億元收入,數億凈利潤;等到2021年,營業收入2.52億元,毛利率僅為2.2%。
同時,《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版權來來自國外,結果版權引進產生的曠日持久的訴訟。
此番IPO,還能唱響好聲音不?
對此,《時代周報》記者徐美娟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面對頹敗,上市已經是星空華文當下的最優解。
只有通過上市募資,才能讓狀況不佳但故事尚在的星空華文有實力去拓展綜藝和開挖泛娛樂新的垂直領域。
華文星空近年來業績下滑的原因,不難理解,就是創新不夠。
作為綜藝領域的爆款生產方,星空華文在近年來先是面對優愛騰芒等一大批平臺在網綜領域的賽馬,以及一大批創新性強、切合中國受眾需求的新晉爆款網綜的崛起,被切割了關注度和市場蛋糕,同時又在近年來相關政策限娛的大環境下,更加尷尬。
與此同時,爆款的生命周期本就有限,在新競品出現和用戶對老爆款的審美疲勞之下,星空華文這種拿國外版權綜藝搬運到國內、創新性和貼近性都偏弱的綜藝節目,勢必疲軟。
須知,國內綜藝已經從搬運、借鑒,進階到自主研發和從中國出發、去全球引領風潮的新時期。
在臺綜方面頗有成就的星空華文,網綜轉型成效不顯,面對米未傳媒、笑果文化等新一代網綜生產公司崛起,更顯疲態。
星空華文顯然已經落在了時代的后面,唯有上市募資去開拓新疆域,才能求活。
不創新就被淘汰,這是星空華文的問題所在,也是在面對創新力度極大的網綜市場,星空華文各種動作都極其拘謹的臺綜風格水土不服的根源。
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應對挑戰,唯有創新,上市只是一個新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