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潮 謝澤鋒
編輯|楊旭然
溢價最高超七成,一把套現130億元。馬云好友、浙商大佬、在國資體系中游刃有余的民營企業家沈國軍,正在資本市場上演一場勝利大撤退。
在停牌一周后,沈國軍旗下銀泰黃金宣布易主山東黃金,轉讓價不高于130億元。
令市場震驚的則是,按照停牌前363億的市值計算,此次被交易的20.93%的公司股權價值約76億元,而最高130億元的交易價,最高溢價率將超過71%。
從突擊入股多家上市公司,形成銀泰系,投資菜鳥、網商銀行、螞蟻集團、字節跳動等多家新經濟企業,到不斷甩賣資產,這位500多億身家的富豪似乎在決意徹底揮別資本市場。
近些年來,商業大佬們紛紛隱退,沈國軍似乎將會成為下一個。“清倉式”拋售銀泰黃金后,沈國軍隱遁江湖。在未來的中國資本市場中,他的名字將越來越少地出現。但即便是這在資本市場中的最后撤退,也引起了頗多的爭議。
銀泰黃金股價表現(2015年1月至今)
01 買入與賣出,“用腳投票”
銀泰黃金是沈國軍在A股市場中最后一筆優質資產。
15年前,沈國軍從廣州凱得手中拿下上市公司控股權后,經過一輪輪資產注入,成為礦產領域新的后起之秀。
特別是2016年,將加拿大埃爾拉多黃金在國內的三處黃金礦山購入麾下后,銀泰黃金正式蛻變為以金礦為主業的礦業公司。
目前,公司共擁有5座礦山,分別為內蒙古玉龍礦業、青海大柴旦礦業、吉林板廟子礦業、黑河銀泰和芒市華盛金礦,其中玉龍礦業產出鉛鋅銀多金屬,其余四座礦山均為金礦。
今年上半年,銀泰黃金的合質金營收14.9億元,營收占比為37.32%,但其利潤貢獻高達65%。
2021年,銀泰黃金合質金產量為7.2噸, 僅排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中的第五位,但其礦產品位高,利潤好。銀泰黃金整體礦山平均品位為3.6克/噸,僅略微次于西部黃金,旗下黑河銀泰金礦平均品位高達8.6克/噸,是行業中的最高水平。
高品位帶來高收益,銀泰黃金的利潤甚至超過接盤人。去年,山東黃金的合質金產量24.78噸,是銀泰的3倍多,結果虧損1.94億元,銀泰黃金反而賺了12.73億元。
今年前九月,銀泰黃金以不足山東黃金1/6的營收規模,創造了后者1/3的凈利潤,兩者的盈利能力堪稱天壤之別。
同樣作為黃金企業,利潤水平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從山東黃金的財報中,可以一窺究竟。
拆解財報,可以發現,“外購金”是山東黃金第一大業務,但一年貢獻300多億的這筆生意,徒增規模,不到1%的毛利率,嚴重拖累了公司盈利水平。
所謂“外購金”,即黃金公司在市場購買、銀行系統回購投資金條等,再進行加工提純的業務。
山東黃金的冶煉加工產能較為強大,自產金的產量無法覆蓋冶煉產能,同步進行外購金加工提純,可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
所以,一方面,沈國軍手中的金礦足夠另同行眼紅;另一方面,山東黃金也有提升自身冶煉效能的內在需求,因此也愿意支付高溢價。
只不過,資本市場并不買賬,銀泰黃金復牌當天一度逼近跌停,六個交易日跌幅超過了20%。山東黃金的情況也是類似,當天大跌6%,后續連續震蕩。投資者用腳投票,對沈國軍這種“逃離式”的拋售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不信任。
02 投入與“逃亡”,“國資捕手”
若從銀泰黃金撤退后,沈國軍已無任何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從野蠻人入侵到清倉式大逃亡,從2000年入主寧波華聯,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到退市、清倉,銀泰經歷22載風雨,沈國軍最終萌生退意,選擇遠離資本市場。
而沈國軍看重的大多是具有國資背景的上市資產,他也被冠以“國資捕手”的稱號。
新世紀之初,在零售業實現原始財富積累后,銀泰投資就拿下了寧波市國資委手中的寧波華聯21.41%的股權,斬獲第一家上市平臺。
在沈國軍麾下,寧波華聯更名為銀泰股份,成為銀泰系旗下房地產運作平臺。2007年,銀泰股份再融資25億元,并引入北京市國資為第一大股東,公司更名為京投銀泰。
此后,北京國資委成為京投銀泰話事人,并不斷注入旗下房地產資產,地產也成為公司主業。隨著房地產風向的轉變,自去年起,銀泰投資開始大幅減持。該年一季度,還是第四大股東的銀泰,如今已不在十大股東之列。
新世界、武商集團這兩個資本標的,則上演著野蠻人入侵的戲碼。為爭奪控制權,沈國軍展開與上海國資及武漢國資的“拉鋸戰”。
2019年一季度,沈國軍悄然伏擊新世界,成為其第八大流通股東。此后,他不斷買入,并和浙江國俊、昝圣達、上海綜藝等達成一致行動關系。結盟后,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5.22%,成為新世界第一大股東。
面對沈國軍的強勢逼宮,上海黃浦區國資委并未退縮,表示不愿放棄控股權。而合作不到三個月,沈國軍和昝圣等組成的聯盟就土崩瓦解,上海國資成功守住城池,依舊占據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對于同為零售業的武商集團,沈國軍垂涎已久。早在2003年,銀泰百貨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武商集團整合,但始終僅充當著財務投資者的身份。
京投發展股價表現(2009年1月至今)
2005年-2011年,銀泰系先后發起兩次車輪戰式的沖擊,但最終沒能拿下武商集團控股權。2012年,銀泰系開始減持股份,只做二股東。截至2022年三季末,銀泰共持有上市公司15.95%的股權。
除上述企業外,沈國軍也在不斷拋售手中的股權資產。去年四季度開始,銀泰置地不斷減持南都物業股份,持有股份已減至3.5%。
12月7日,湯姆貓公告稱,第一大股東上虞朱雀計劃在6個月內累計減持6%。減持完成后,其持有股份將僅剩3.99%,由第一大股東退居第五大股東。而上虞朱雀的最大的股東正是沈國軍,他持有33.34%的合伙份額。
從資本獵手到大撤退,作為白手起家的創一代,沈國軍敏銳地感知著經濟氣候的變化,最終他做出了和許多朋友相同的選擇,刀槍入庫,隱退山林。
湯姆貓股價表現(上市至今)
03 財富與野心,“風險來的時候,機遇也來了”
北京東三環國貿橋CBD,這里車水馬龍,名流云集,更是財富和權力的交匯點。
一棟長方體的建筑物令人矚目,長安街兩側建筑限高250米,而這棟名為“銀泰中心”的主樓最高249.9米,大膽地打起擦邊球,該項目上了兩次國務院總理辦公會才批下來。
銀泰中心地塊原屬北京第一機床廠,但在1997年金融危機中,經營困難,隨即想轉讓地塊。當時200萬平方米的廠區,包括如今的SK大廈與建外SOHO,出價才12億,堪稱白菜價。
沈國軍果斷下注,拿下那片地上最好的一個角,并引入五星級酒店品牌柏悅。
這是沈國軍闖蕩北京的起點,也讓他一戰成名。
2015年,全球貴金屬價格一路走低,幾乎跌至歷史最低水平。此時,沈國軍又敏銳地察覺到抄底的良機,他大舉介入金礦資產。“風險來的時候,機遇也來了,這句話真的沒錯。”沈國軍兩次逢低買入,讓他大賺特賺。
在零售、地產、礦業等積累雄厚資本后,沈國軍將銀泰發展戰略定位為——“新實業”、“新投資”、“新金融”。“新實業”即對傳統實業進行創新變革。“新投資”即投向新經濟領域。“新金融”則是要打造金融控股平臺。
此時的沈國軍野心大增,銀泰向著多元化、創新型的產業投資集團邁進。
沈國軍的生意越做越大,這背后也離不開其深厚的人脈關系。同為浙江人,沈國軍和馬云私交甚篤,兩人于17年前在飛機上認識,當時的阿里成立不到6年,但馬云的名氣顯然要更大。
此后,兩人共同發起成立了“江南會”。2010年,馬云、虞鋒、沈國軍等共同發起了云鋒基金,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為之后的網商銀行打下基礎。
2013年5月,馬云聯合沈國軍、郭廣昌和順豐、三通一達等聯成立了菜鳥網絡。其中,沈國軍投入16億,占股32%,僅次于阿里。
在馬云的邀請下,沈國軍親自出任菜鳥CEO,馬云出任董事長。
不到一年后,阿里巴巴宣布以53.7億港元戰略投資銀泰商業,持股比例不低于25%,成為僅次于沈國軍的第二大股東。
可以看到,馬云、沈國軍之間是一種利益捆綁密切的盟友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17年,沈國軍和馬云聯手以177億元私有化銀泰百貨,后者也被收編歸入“阿里系”陣營。也許在那時起,沈國軍就已開始萌生退出商業江湖的想法。和馬云一樣,沈國軍也正回到“隱介藏形,藏龍臥虎”的狀態。
只不過,他絕不會是最后一個。
04 寫在最后
作為業界翹楚,沈國軍不乏寧波商人特有的冒險和開拓精神,更兼具審慎的思考和周密的布局。
自幼失去雙親,靠一雙手打天下,沉浮商場近30年,造就沈國軍隱忍和內斂的性格。他沒有馬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口才,沒有王健林豪情壯志般的大目標,公開場合,他總是一身精致的西裝,光鮮的裝扮,不給人任何挑出毛病的地方。
他謙卑的言行,顯得過于穩健的舉止,刻意隱藏著內心深處的勃勃野心。但只要看看北京東三環CBD,那棟耗資60億花費兩年時間在長安街建成的最高地標,就足以對沈國軍的內心世界窺得一二。
就像他曾說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是臥虎藏龍,釋放心中的龍和虎,到市場上去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