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章宇璠
2022年,疫情、戰爭、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之下,經濟衰退和通脹的陰霾籠罩全球,投資市場波動震蕩。轉眼距離2023年只有不到兩周,展望明年,國內外宏觀環境將出現哪些變化?去疫情時代的投資機會在哪里?哪些細分資產更具有配置價值?
寶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博士,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安信資管投資部總經理文慶能就這些熱點話題,向界面新聞進行了解讀和分析。
回顧2022年,三位專家都表示這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吳照銀表示,今年全球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都是“罕見的大熊市”,商品市場同樣跌宕起伏。
展望2023年,三位專家對明年的投資情況都持有較為樂觀的預期。張智威和吳照銀都提到了明年投資的“確定性”。張智威指出,站在中國的角度,走出疫情、政策轉變、中央經濟工作定調、外交風險降低等因素影響下,宏觀趨勢的確定性較強。
吳照銀表示,從股票市場來看,相對于2022年,2023年的A股市場在經濟確定性較強的情況下會有整體向上的企業盈利改善。
從債券市場的角度,11月份以來的債市波動使得年初以來的漲幅被抹去,也給2023年留下了機會。因此,相對2022年,2023年的機會更多。
文慶能認為,明年投資的關鍵詞是“邊際改善”。明年第一季度可能還會遭受第一波疫情的沖擊,在此之后大概率會有復蘇向上的過程。房地產政策的“三支箭”(信貸投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也會在明年年中、下半年帶來房地產市場的企穩與恢復,提振投資消費者的信心。另外,明年海外的通脹和加息可能也會有所緩解,對于全球宏觀經濟和風險資產都將是正面的因素。
對于明年是否還會出現新的“黑天鵝事件”,文慶能指出,明年的投資需要考慮疫情與全球經濟兩大風險。從海外的經驗來看,疫情一直都是“波動延續”的過程,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一直存在;另外就是海外市場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局部風險,全球經濟的衰退過程也會對中國出口形勢構成挑戰。
吳照銀同樣對海外風險表示了擔心。全球利率市場維持在高位的情況下,加上持續加息,債券市場的巨大跌幅使得很多主權機構、金融機構難以承擔,債務危機也可能會出現。另外,全球加息之后,總需求會下降,也會導致國際貿易大幅下降,依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也會受到影響。
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明年哪些資產會更有配置價值?其背后的驅動因素是什么?
文慶能表示,根據對于明年宏觀經濟趨勢的預測,安信資管明確看好權益市場,認為全球的股票市場都有較好的配置價值。
首先,由于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股市估值都處在較低的位置,明年經濟形式開始向好時,股票市場的配置價值顯著。其次,今年全球利率抬升,加息幅度很大,明年整個利率市場很難再出現相同趨勢,甚至不排除有一些經濟體的利率明年會是下降趨勢。從流動性來看,今年國內存款的增速、增量大,投資者缺乏信心,明年經濟企穩,投資者信心有望恢復;另外,消費、制造業、醫藥等行業的明顯改善也會刺激資金入市,形成局部熱點。
大類市場層面,文慶能表示看好房地產市場。現在房地產市場處于冰點,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的很多商品房出現了明顯的價格下跌。文慶能指出,到明年下半年以后,一線城市的一些核心地段的商品房,也可能出現價格企穩回升的趨勢。
吳照銀表示,自己對A股市場、貴金屬和農產品比較樂觀。
他認為,明年的A股市場可能會呈現“耐克型曲線”,一季度有調整風險,但之后會向上發展。從貴金屬領域來看,美聯儲加息,美元就會升值,以美元報價的黃金就會趨向于貶值;持有貴金屬的最大風險就是利率上升。
吳照銀指出,即使2023年的利率回落幅度不大,但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也在下降。并且,美元指數也不會像今年這樣快速上升。他還表示,相對于工業品、工業品能源,他在大宗商品里更看好農產品。
張智威提出自己最看好港股,其次是A股,第三是美債,最后是美股。10月末,港股上演了一波暴跌行情,跌破1997年的歷史點位,也跌出了較大的空間。悲觀情緒在當時得到了充分釋放,目前則在情緒調整的過程。另外,疫情政策的變化也會導致過渡期提前,對于全球投資者都是利好。國際機構投資者可能會在明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開始好轉的時候,進一步加持中國資產,使得港股估值得到修復。
他提出,明年上半年因為加息和對美國經濟的擔心,美股的上漲幅度可能不大,但債券的資產價格升值還是有可能的。另外,今年匯率波動大,明年情形可能相反——美元貶值,非美元資產升值。中國的海外旅游消費需求也會在股票市場、匯率上體現出來。
談及明年相對弱勢的資產,吳照銀表示,自己不看好美股、基本金屬和債券市場。他指出,從歷史上看,美股也出現過長時期不漲值的情況,比如從1972年到1982年,高通脹和高利率的情況下,美股長期不漲甚至下跌。現在美股差不多也就遇到這種情況。他還預測基本金屬、原油、煤炭價格會下行。
三位專家都表示了對債券市場的不看好。文慶能指出,美國的十年期國債利率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大幅攀升的,但最近美債出現了一定的收益率下行,明年美債利率再出現大幅下行的概率不大;國內前三個季度債券市場表現較好,第四季度利率出現急劇攀升,明年利率再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較小。吳照銀也表示,明年債券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票息。張智威也補充稱,在這一情況下,在我國票息利率不高且還可能在明年出現進一步降息的情況下,中國普通投資者很難從中獲得較高收益。
文慶能還表示自己大類上看淡現金。他指出,今年整個宏觀條件非常差,整個資本市場表現非常不理想,大家都避險,有大量的老百姓或者企業都持有現金,明年如果很多資產市場出現新的投資機會,繼續增持現金是一個不太理智的選擇。
張智威除了債券市場,還提到了美元和大宗商品。他表示,美元可能會貶值,大宗商品存在一定不確定的同時,升值空間也不大。
股票市場中,不同板塊相對之間的變化也會很大。更加具體來看,明年權益市場哪些板塊值得投資,哪些板塊需要規避風險?
文慶能指出,疫情開放后,醫療醫藥行業的局部需求增長,并且會出現供不應求狀況,但也是短期現象。比如一些退燒化學藥,其工業產能巨大,供給大于需求的局面很快會出現,實際上沒有長期投資價值。但在醫療設備、醫療服務和一些具有競爭力的藥品方面,明年有明顯投資機會。
他也看好內需的恢復,特別是服務型的消費。房地產的產業鏈以及相關投資消費領域、餐飲旅游等行業也會在明年出現持續的投資機會。除此之外,制造業領域中一些優質的科創型公司也值得關注。
而對于存在風險的行業,文慶能提出需要規避與出口相關度非常高、出口占總收入比較多的一些上市公司。
吳照銀提出了自己“抓大放小”的投資觀點。他表示,“抓大”是指中字頭的價值藍籌股。 “放小”則是指成長股。另外,吳照銀也不認為消費股的拐點到了,因為過去三年,盡管旅游行業虧損嚴重,但旅游股股價并沒有大幅下跌。疫情放開后,盈利上漲不一定超過股價估值的上升幅度。
張智威表示,光伏新能源和自主創新行業在中長期有比較確定的增長趨勢。這兩個領域受國家支持,且中美雙方能進行合作,長期來看趨勢較為確定。
對于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三位專家也給出了投資建議。
文慶能建議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明年可以重點關注固收加類的產品。在投資策略上,一些量化中性策略產品在明年也會有較好的表現。
對于中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文慶能建議可以重拾對股票市場的信心。現在私募的配置的倉位相對偏低,有一部分普通投資者已經撤離了股票市場,到明年基于對經濟、市場的分析,指數基金、量化指數的增強策略,包括一些優秀的股票的公募基金,都會是很好的配置方向。
吳照銀也表示,明年股票的配置占到資產配置的百分之四、五十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對風險有顧慮,基于之前他提到的“耐克型走勢”,可以“逢低”買,或者定投。并且盡量選擇大指數的龍頭,成長型股票的投資相對弱一點。
吳照銀建議理財產品可以投信托類的,較為穩定;另外還可以投一些元件類的資產,比如貴金屬、CTA類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