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12月19日,廣州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屹在廣州市醫藥物資供應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專家預測廣州疫情將在2023年1月上旬達到高峰。為此,廣州正加強醫療資源儲備,提升救治能力,全方位、多層面積極應對即將到來的疫情高峰。
界面新聞注意到,近期隨著各地新冠病毒感染者數量持續攀升,峰值在何時到來也成為廣為關注的問題。據了解,山東、江西、河南、浙江等省份已經發布官方預測,預計本輪感染將于12月底至1月中上旬達到最高峰。對此,各地已采取多項應對措施。
12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專家吳尊友在財經年會上分析指出,今冬疫情可以概括為“一峰三波”。從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將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為主,逐漸會上升起來。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節前的人員流動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節后返崗返工。這三波疫情構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續大概三個月左右。
吳尊友表示,“根據美國、我國香港等地的數據參數推斷,今冬我國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而病死率估計在0.09%—0.16%之間。”
此前在12月12日,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在“華山感染”公眾號上發表文章稱,本次疫情高峰可能會在一個月內到來。文章稱,新冠疫情正在進入“最后一程”,并最終會向季節性流行病轉變,現在階段需要保護老年人與脆弱人群,其中最核心的原則是,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群體的感染時間,最大程度減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
各省份公布的峰值到來時間也基本符合專家預判。
12月18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陳重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根據國內外多個疫情研究模型測算,浙江第一波疫情預計在明年1月中旬左右迎來高峰,這期間恰逢農歷新年,疫情將伴隨人口流動加速傳播。
12月15日,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綜合組、醫療救治組組長,江西省衛健委黨組成員龔建平在發布會上介紹,據專家分析研判,江西省下一波疫情高峰將在今年12月底、明年1月初到來,春節前后達到峰值。
另據濟南時報12月15日報道,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處置工作指揮部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董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山東疫情防控工作比較嚴謹,落實到位,第一波高峰期會比其他地區略微延期,“我預計應該在明年1月份。另外,城市比農村人口密集,農村的疫情高峰期會相對晚一些。”
董亮表示,接下來防疫重點和目標首先是推動老年人疫苗接種工作,對于老人和兒童等群體要增加營養,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其次個人應該繼續做好防護;第三則是醫療機構應準備好相應的醫療資源,其中包括重癥的床位等需求。
面對即將到來的疫情高峰,多地部署建立分級分類診療體系,推進發熱門診建設,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行線上診療服務,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診療需求。
浙江省提出建立健全分級分類診療體系,加快提升醫療救治能力。按照應設盡設、應開盡開、24小時開診的要求,加快推進發熱門診擴容,截至12月17日,浙江全省開設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390家,設置基層發熱診室1272個,已覆蓋90%以上的鄉鎮(街道)。浙江全省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的床位、ICU床位均已超國家標準,將確保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江西同樣制定了分級分類做好新冠肺炎診療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加快推進全省發熱門診建設,按照“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原則,12月20日前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都要設置發熱門診,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設置發熱診室。全面提速定點醫院改(擴)建、亞定點醫院改造升級、重癥救治資源儲備、新冠患者轉運等能力建設,12月31日前各項醫療資源保障到位,確保重癥風險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時救治。同時,江西省制定了新冠肺炎救治西藥、中藥儲備建議清單,分批次做好特異性治療藥品和設備設施儲備工作。
另據大象新聞12月16日報道,有專家表示,對于鄭州感染高峰,當地還在做一些科學的分析和匯總,結論還未出來。根據人口密度、奧密克戎傳播的R0指數,可以確定的是,鄭州疫情目前尚在發展期,還未到高峰。
據介紹,河南省醫療系統已進入一級備戰狀態。河南省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為高風險人群建立臺賬,按照不同風險等級進行分級健康監測,用紅黃綠進行分級標識,做好重點紅黃標識人群的健康監測,一旦發現感染和加重傾向,立即進行專業處理。河南省衛健委要求,醫療機構作為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從現在起至明年3月底,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取消節假日,各級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實行日調度、日報告,醫療機構分管醫療的院長和醫務部門要24小時在崗值守,確保過渡期平穩過渡,為奪取抗疫斗爭的最后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據河北省衛健委官網12月17日消息,為適應新的疫情形勢下診療工作需要,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診療需求,日前,河北省衛健委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推行線上診療服務。目前,平臺上有36家互聯網醫院加入,患者可選擇其中任何一家,享受線上的新冠咨詢、開藥、健康咨詢、健康指導、慢病復診等服務。
12月19日上午,張屹在廣州市醫藥物資供應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廣州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日均約5萬人。12月1日啟動發熱門診倍增計劃至今,廣州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100%開設發熱門診,應開盡開,發熱門診達199家,基層發熱診室224個,共有診間1048個,日接診能力可增至11.1萬人次。“接下來,我們還會根據疫情發展形勢的變化,動態調整發熱門診配置,必要時可將三級醫院普通門診轉化為發熱門診,屆時預計日最大接診能力可達16.1萬人次,最大限度滿足發熱患者就診需求。 ”張屹表示。
12月12日,北京市衛健委官網介紹,12月5日至11日流感樣病例監測數據顯示,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監測流感樣病例數1.9萬人,較上一周上升6.2倍。12月8日至11日,全市方艙醫院床位使用率明顯下降,從12月8日的56.3%降至11日的32.3%;定點醫院床位使用率從66.7%降至58%。從新冠病毒傳播的速度和波及的范圍上看,當前北京市疫情快速擴散蔓延的趨勢仍然存在。
目前,北京市醫院發熱門診從94家增長至303家,全市全部二級以上醫院均開設發熱門診或診室,其中24小時開診的235家,可接診發熱兒童的100家。全市349家正式運行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立發熱診區,為有發熱等11類癥狀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北京市衛健委表示,為了避免大量人群集中感染導致疫情高峰,對正常生產生活和就醫秩序產生較大影響,在現階段我們仍需盡可能減緩疫情的傳播擴散,通過適當的防護和管理措施減少疫情對正常社會秩序的影響,有序、平穩實現防控策略的轉換。